電影訊息
空中補給-解救西柏林--The airlift, only the sky was free

柏林空运/柏林1948/空中大撤退

6 / 380人    180分鐘 (2 parts)

導演: 托爾薩哈維
演員: 海諾費爾希 烏里諾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風獨自涼

2010-02-25 22:57:42

柏林,48年


西風獨自涼

今年是「柏林空運」結束60週年,為紀念這一改變了冷戰進程、規模空前的空運行動,德國曾拍過一個電影《柏林空投》,男一號是號稱「美國空運之父」的威廉•H•塔納少將。說起這位少將,跟中國可是大有淵源:

1942年5月,日軍切斷了滇緬公路,中國接受國際援助的陸上通道被徹底堵死,作戰物資、武器彈藥只夠勉強支撐兩個月,重慶的國民黨政府甚至開始考慮再次遷都。中國戰場面臨崩潰,美國挺身而出,聯合中國從印度到雲南之間開闢了一條無比艱險、被稱為「駝峰航線」的國際戰略空運通道,投入飛機2000餘架,為抗日戰場運送了140多萬噸軍用物質,部隊32000人。
 
1944年9月,塔納少將出任空運司令部中國-印度分部總司令,將「駝峰」這條死亡航線每月從印度運往昆明的20,000噸物資提高到了70,000 噸。為此,美軍損失了609架飛機,犧牲和失蹤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共計1579人。

美國《時代》週刊1946年報導:到戰爭結束,在喜馬拉雅山麓長520英里、寬50英裡的駝峰航線上,美軍失事飛機的殘骸七零八落地遍佈在陡峭的山崖下,被人們稱為「鉛谷」。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飛行員可以把這些閃閃發光的鉛片當作飛行的座標。

現代戰爭打的是後勤和補給能力,綜合國力超群的美國對德、意、日法西斯說不,已經決定了戰爭的最終走向。

二戰結束並未帶來自由與和平:史達林1946年2月9日宣稱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永遠地消滅帝國主義;3月5日,正在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來到密蘇里州威斯敏斯特學院,針鋒相對地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說,即著名的「鐵幕」演說,號召西方世界團結一致對抗來自蘇聯的威脅。冷戰由此拉開了帷幕。

美、英、法佔領的西柏林同蘇聯控制的東柏林,成為光明與黑暗、自由和奴役交鋒最為激烈的橋頭堡。1948年6月24日,德國幣制問題引發了「第一次柏林危機」,史達林下令不讓一個雞蛋、一枚馬鈴薯溜入西柏林,切斷其所有的水陸交通和貨運,必須依賴美英物質支援才得以維持的西柏林陷入了絕境。

史達林企圖以此斷絕250萬西柏林人民的生路,迫使西方盟國撤軍。但他顯然低估了美國人捍衛自由的決心和勇氣---

與美空軍副參謀長魏德曼中將和陸軍後勤部長奧蘭德中將緊急磋商之後,美駐德佔領軍統帥克萊上將詢問駐歐美國空軍司令李梅少將,能否向西柏林空運足夠的生活必需品,以維持當地居民的生計,直到危機解除。

曾親自駕駛B-17轟炸機深入納粹德國腹地進行轟炸,並擊落5架前來攔截他的德軍殲擊機的李梅少將,字典里從來就沒有「不行」這個字眼。他迅速組建了一支包括102架C-47和2架C-54運輸機在內的初期空運力量,於6月26日向西柏林空運了首批80噸補給品----長達15個月的大規模空運行動正式開始。英國為了不讓西柏林人餓肚子,大幅削減本國供給,甚至低於戰時的水平。

史達林在東德地區部署的40萬大軍,擺開強烈的作戰架勢;數量上處於下風的西方盟軍,依靠美國原子彈的威懾維持著脆弱的平衡。一時間,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為滿足西柏林每日4000噸物質的需要,1948年10月15日,美國除了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運輸機,還與英國成立了聯合空中補給工作小組,由在「駝峰航線」上大出風頭的塔納少將負責領導,他嚴格規範了空運的集中指揮和程序的標準化,將飛機地面逗留時間(包括卸載和加油)壓縮到了30分鐘。機組人員不得離機,餐飲、飛行許可證和氣象資訊都直接送上飛機。

法國、澳洲、紐西蘭和南非等國也紛紛派出運輸機和機組人員參與柏林空運。北約為捍衛西柏林人民的自由與生存,每天向西柏林人民空運大量食品和其它物資,運輸高峰期,西柏林三個機場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

在塔納少將的精心調度之下,空運總量在穩步上升,到1948年7月31日達到每天2000噸,9月18日為每天5583噸;10月20日,每天供應柏林的基本必需品猛增到5620噸。

1949年春天,向西柏林空運的物質達到了平均每天8000噸,與封鎖前美英通過水陸交通運送給西柏林的數量基本持平,史達林的封鎖計劃徹底失敗,東德居民逃往西德的人數與日俱增。

由於美國施行反封鎖,東德重工業企業因缺少煤和鋼等原料的供應而紛紛倒閉。蘇聯被迫恢復了對西柏林的電力供應,放回了扣押在蘇占區的4000節車廂。1949年5月5日,蘇、美、英、法四國達成協議,宣佈自5月12日起取消對柏林實施的封鎖和反封鎖。

熱火朝天、史無前例的柏林天空運沒有令西柏林人民失望,以美國為主的盟軍總共出動飛機27.7萬架次(其中美軍出動189963架次),空運物資230萬噸;12次墜機事件使得39名英國人、31名美國人和8名德國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柏林空運為美國提供了一種應對冷戰危機的行為模式,並為自由世界最終贏得冷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前蘇聯咄咄逼人的西進態勢和對柏林的封鎖,不僅催生了北約,還使得原本保持中立的挪威、丹麥和冰島也都加入了北約。自由的敵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不斷地樹立更多的敵人,直到最終把自己埋葬。

蘇聯錯誤地估計了柏林的形勢以及美國捍衛自由的勇氣和能力,在道義上更是全面破產,這種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北約成員國從最初的12個擴大到目前的26個,而華約早已成為歷史名詞。一方想餓死幾百萬人,另一方則不計代價地拼命救援,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誰是人權戰士,誰又是千夫所指。

至關重要的是,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之後,美國發現自由世界只要團結一致,蘇聯就是只「紙老虎」。這對美國在古巴飛彈危機、蘇聯威脅對中國大陸使用原子彈、阿富汗戰爭等重大事件的處理上日趨強硬,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心理基礎。

有學者認為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全力支持穆斯林武裝是在養虎為患,其實,穆斯林武裝只是局部問題,與蘇聯給世界和平帶來的威脅不可同日而語。

長達10年的阿富汗戰爭是1918年蘇聯紅軍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完敗收場的戰爭,成為壓垮龐大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1989年2月15日,蘇軍灰溜溜地撤出了阿富汗,之後僅過一年多的時間,局勢便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曾經不可一世的蘇聯土崩瓦解。

2005年布希總統發表第二任就職演講:

「今天,美國再次向世界人民宣告:那些生活在專制不絕望的人民應該知道,美利堅合眾國不會漠視你們被壓迫的處境,也不會原諒你們的壓迫者。當你們保衛自己的自由時,美國將站在你們一邊;那些無法無天的統治者應當知道,我們仍然抱有林肯總統的信念:『剝奪他人自由的人不配享有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面前,他們也不會長久。』」

布希在演講中一共提到了27次「自由」。惟有自由才能體現人的尊嚴和價值。

贏得冷戰,使得對法西斯和蘇聯說不,對踐踏自由的獨裁暴政一直都在說不的美國,不用再去扶持個別國家的軍政府來對抗蘇聯的擴張,這對於人類歷史來說,和勝利結束二戰的意義同樣重大。人類即便無法告別武器,但該死的核大戰、世界大戰的陰雲總算一去不返,相對穩定與和平的發展環境,讓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更快地獲得了絕大多數地球人的認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