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盜電台--The Boat That Rocked

海盗电台/出位乐人谷(港)/海盗电波

7.3 / 116,182人    135分鐘 | USA:117分鐘

導演: 理查寇蒂斯
編劇: 理查寇蒂斯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比爾奈伊 潔瑪雅特頓 肯尼斯布萊納 艾瑪湯普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丁

2010-03-28 07:30:44

誰,會去,覺得,做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簡評《海盜電台》
文/l老丁

「現在是深夜十點鐘。這個星球上所有無趣的人都穿著拖鞋,喝一小口睡前的雪利酒。但對熱愛搖滾樂的人們來說,夜晚才剛剛開始。您正在收聽的是搖滾電台(Radio Rock),我是科特,我讓你們加入倒計時隊伍,進入整日整夜(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The Kinks的一首歌)的搖滾國度。」

有說這是英倫大腕編劇理察·柯蒂斯寫過的最為私人的一個劇本(之前的《憨豆先生》、《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BJ單身日記》都算是大眾喜劇),他把自己所鍾愛的二百首上世紀六十年代經典搖滾歌曲放進了所有演員們的iPod,然後帶領他們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無比瘋狂的六十年代。在他慣有的英倫幽默和室內喜劇的掌控和操盤下,讓一群流氓無賴DJ以音樂為武器與「黨同伐異」和政府作對,甚至逆潮流而動推行起更為老派的爵士樂,在「天高皇帝遠」的海面上,在英國北海公海領域中一艘破船上,這群流氓DJ恣意的享受著烏托邦式的自由生活……
聽起來很是好玩,尤其是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況且今年整好是伍德斯托克四十大壽,雖然美國人因為錢沒能組織起更熱鬧的紀念活動,但大洋彼岸的中國,各大媒體和文藝青年卻在轟轟烈烈的紀念這場中產階級的孩子們的遊戲。而《海盜電台》很顯然來的正是時候,雖然是在英國,是在海上,不是樂隊,更不是什麼音樂節,而是一群嬉皮DJ,照樣有著混亂的生活方式和讓人艷羨的男女關係,有著當代人最渴望的自由和為所欲為以及不負責任。所以不妨意淫一下,並且,還有那麼多經典的老搖滾可以聽到,不看畫面,只聽一遍電影原聲就已經夠本。但真的是這樣嗎?「海盜電台」也只是一次回眸或者緬懷嗎?或者只是一次規模不小的煽情帶來的娛樂快感,作為《海盜電台》所營造出來的搖滾童話有著什麼樣的現代性隱喻?或者這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有著中產階級的自我安慰和主流趣味,是既得利益者的一次充盈自戀。而烏托邦這個已經被用濫了的字眼,再用一次也就無妨。

烏托邦之自由
——到底是誰和誰對著幹
《海盜電台》也是理察·柯蒂斯繼多線索的《真愛至上》之後第二部親自執導的影片,他曾經不止一次地說:「作為一個出生在1950年代的人而言,60年代的搖滾潮是絕對不可能錯過的。當時的官方電台BBC根本不願意播放搖滾樂,所以我們只有去聽那些獨立電台放的節目——他們根本不吝嗇去放搖滾。正是有了這些音樂,我這一代人才能成長起來。」所以故事就設置在1966年,那時候的英國政府是對搖滾樂非常看不順眼的,所以一個非法的「海盜電台」就和專門和政府對著幹,24小時日以繼夜地播放著被視為大逆不道的搖滾樂。而2500萬人——超過當時英國人口一半的聽眾,都在私下裡忠實地收聽這個電台。
就在這幫DJ在海上過著「醉生夢死」生活的時候,英國首相和政府官員對這群法外之徒「傳播下流低俗商業化的搖滾樂」虎視眈眈,絞盡腦汁想在聖誕節前消滅它們。肯尼斯·布拉納飾演的英國官員,刻板無趣,他與娘娘腔的助手圖瓦特對抗著在北海上這群嬉皮DJ。來來往往的鬥法中,當局僥倖發現一個海盜電台帶來的弊端,將其放大,渲染,定罪為非法電台,堅決取締,全英格蘭的人們都在哀傷地收聽最後一次他們喜歡的電台,背景音樂變為憂傷的老歌《世界末日》。而在音樂熄滅幾分鐘後,傳來放肆的笑聲:「開玩笑的,夥計們,我們一起搖滾!」官員立即氣得吹鬍子瞪眼睛,而對比下的是全英各行各業人士的載歌載舞。
正是和影片基調的輕佻一樣,這種所謂的「自由」和與政府的對抗也是輕浮的,其實沒有真刀真槍或者一定要顛覆什麼,而是「躲進小樓成一統」,是一種「刺蝟」式的的自由。這其中與政府的周旋甚至還不如「靜坐」,況且這裡的自由並沒有延伸下去,當船體沉沒,流氓得救,高呼的是「搖滾萬歲」,滑稽的如同兒戲。這裡的自由不是「要麵包也要薔薇」,不是「要做愛不要作戰」,只是一幫「中產階級的孩子們」,衣食無憂之後的一種取樂。好在這種取樂可以支撐他們繼續享樂下去,他們真正的敵人不是政府,而是廣告商。和後來唱片業以及搖滾樂界所面臨的境遇一樣,沒有革命性的舉動,只有革命性的空洞和臆想,最終是被政府招安,或者乾脆自己都活不下去。

烏托邦之情愛
——到底是誰和誰在發生關係
船上雖然只有男性,因為僅有的廚娘費麗西蒂還是一個拉拉(同性戀),但他們並不缺女伴。儘管最年輕的卡爾唯一的接吻經驗只是被一匹馬舔了,但當他苦苦尋找後找到自己的真愛,一次失敗的性經歷之後遇見自己喜歡的女子,一回頭才發現對方已經躺到了胖子DJ戴夫床上。沒有沮喪,儘管沮喪沒有用,大家都不是隨便可以搞定的人,而你只是技巧差一些而已。
堅信「一次愛個夠」的單純賽門突然像中了頭彩一樣迎娶美若天仙的艾蓮諾,在新婚之夜後的第一個早晨,當他興沖沖地給新娘子泡茶喝時,艾蓮諾卻說自己是因為喜歡船上的另一個性感DJ加文,當對方又不打算結婚,她才找賽門下手,這段短短的17小時婚姻就這麼結束了。然後呢,賽門也沒有自殺,這個情節只是一個情節而已,反正電影是多角戲,大家不過是湊個份子。
除了戴夫這個胖子情聖外,午夜DJ馬克的泡妞手段則讓所有人眼紅,他都不用說幾句話,甚至在主持節目時,也只簡單的發出一聲「WOW」就令無數女性銷魂。在一次熱心聽眾參觀電台的活動時,甲板上本來聚集著200來號人,在重新集合後卻少了一半人。最後昆汀打開馬克的房間,裡面堆滿了裸女。誰不想有這樣的禮遇,只要你體力夠充沛,可以協調過來,可以不被世俗的感情拖累住。
再回到因吸毒被學校開除的卡爾,他因為年紀輕還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自己被母親送上這麼一艘腐敗的搖滾之船。他幻想自己的教父,酷酷的船長昆汀就是自己老爸。萬萬沒想到,衣著邋遢,留著大鬍子的怪胎「沉默鮑伯」才是他的生父,而他優雅高貴的母親稱作口口聲聲稱「他當時很迷人」。如果說只是男女關係的話,《海盜電台》還可以讓人莞爾一笑,但可怕的竟然還有「尋父」和「尋根」,還要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就顯得比較無理取鬧了,儘管戲裡戲外都充滿巧合,但更讓人折服的刺激,還是發生關係的倫理,而不是發生倫理的關係。

烏托邦之晝夜搖滾
——海船可以沉沒,還有什麼沉沒了
這個不法電台向為數眾多且非常熱心的聽眾介紹了很多像「披頭士」、「滾石」這些在當時看來非常大逆不道的搖滾樂,同時還有包括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迷幻女傑珍妮斯·喬普林和靈歌皇后艾瑞莎·法蘭克林等傳奇歌手。這些DJ雖然生活作風都有問題,但是他們本人都是異常忠實的搖滾樂迷,這群DJ的頭子本來是一個叫科特的美國佬,作為一個感情大於語言的傢伙,他業務精湛,無條件地支持著自己的每一個合作者。結束「大麻之旅」從美國回來的加文,卻更擅長煽情和營造氣氛,一張口就是黃段子和性暗示,許多師奶和准師奶就好這一口,兩人為了爭奪「英國第一DJ」大動干戈。此外還有製作午夜節目,沉湎於民謠和毒品的鮑伯,以及新聞播報員約翰,一個個都是這個草寇電台裡的樂痴。純情得堪比阿嬌和酒井法子。
影片的最後,當搖滾之船遇難時,憂傷委婉的背景音樂迴蕩在整個船艙和整個英倫大地,每個聽眾都在默默地為郵輪上的人祈禱,被水沖散的黑膠唱片破碎的浮蕩在水面,彷彿預示給觀眾這又是一個泰坦尼克式的沉船悲劇,而導演也狡猾地模仿著這個經典橋段:堅持到最後還為大家播放音樂的DJ科特,卡爾重新回到水裡尋找自己嗜音樂如命的老爸鮑伯,尤其是再跳下去撈回唱片的橋段,實在催人奶下。
當大家都聚集在船尾躲避洶湧而上的海水,當局也斷然拒絕了這些「叛逆者」求救的信號。當大家以為這群活潑可愛的傢伙要葬身魚腹的時候,突然鳴聲四起,霧色散去的海面出現了無數電台粉絲自發而來的營救船支,頓時陰沉的海面變得明亮起來,每個DJ被各自的歌迷救起,擁抱,親吻,歡呼,熱情融化了北海的冰冷。當輪船徹底沉沒,一直堅守到最後的科特隨著海浪躍出水面,並高呼「搖滾萬歲」,所有人都跟著高呼「搖滾萬歲」。
有的人被感動了,有的人哭了,有的人笑了,有的人無比沉醉,有的人想起自己,還有的想起那個如火如荼的年代,發了瘋式的祭奠,我的睫毛都快被風吹掉了。其實和海船一起沉沒的,也許是夢想,也許是理想,也許是青春,也許是倫理,也許是花樣年華,也許是東邪西毒。如果有什麼東西會萬歲,那一定不是搖滾,這個短命的音樂形態,早就完成了歷史的使命,而中產階級的孩子們以及其遺民,朝拜的不是什麼搖滾精神,不過是沉沒而已。「想著從前是什麼,不會記起有的過錯,打扮自己和好話……」讓我們做作的打扮自己吧,這就是個打扮自己的年代。(superfei對本文亦有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