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有你真好--The Way Home

爱回家/外婆的家/回家路上

7.9 / 4,432人    80分鐘 | Argentina:89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Canada:8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


演員: 金乙粉 俞承豪 導演: 李廷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吳

2010-04-18 01:21:07

兒童電影,善與惡之間


   最近恰好看了幾部孩子作為主人公的電影,再回過頭去想想曾經看過的另外幾部,心生多少感慨。在一張張嬌嫩的面龐之下,在一個個幼小可人疼的身軀里,究竟是藏著一個怎樣的靈魂:小天使?小魔鬼?還是天使與魔鬼混合的複雜體?難道是在靈魂初成的時刻,人類就已經註定埋下了善惡混同的宿命?究竟是人性本善、後被污染;抑或是人性本惡、可被教化、而後向善?仍然是個無解的迷。我不想學習大專辯論會上的邏輯式的思考,「善花如何結出惡果」的思維方式僅僅逞口舌之快。海爾張瑞敏曾引用《菜根譚》的說法:「人性本然」——非善非惡、又善又惡、人性本然。也許,這是正解。

    最近看的是伊朗阿巴斯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韓國李廷香的《愛,回家》,想引述過去看的兩部電影是伊朗馬基德·馬吉迪的《小鞋子》,中國張元的《看上去很美》。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說的是小男孩阿默德不小心把同桌的作業本拿回了自己家,但是老師曾警告過同桌,如果不把作業寫在作業本上就會開除他,這讓阿默德非常擔心和焦慮。他決定跑到鄰村去給同桌送作業本,然而他並不知道同桌的家在哪裡,問啊、找啊、來回跑啊,到了深夜他也沒能把作業本還給同桌。第二天,在老師檢查作業的那一刻,同桌沒有因為作業的問題受到處罰,因為阿默德幫他把作業寫在了作業本上。就這麼簡單。一個曾把阿默德幾乎弄崩潰的難題,最後解決得雲淡風輕。

    《小鞋子》說的是哥哥阿里在給妹妹修鞋的過程中,不小心把鞋子弄丟了,然而他不讓妹妹告訴爸爸,因為他會因為這個挨打,爸爸天天嚷著沒錢。兄妹倆不得已共用一雙哥哥的大鞋,妹妹上午上學,放學後拼命跑回家把鞋子換給下午去上課的哥哥,兄妹倆就這樣跑啊跑的過去很多天。哥哥有一天突然間發現了妹妹丟的那雙鞋,尾隨並準備要回的一刻,突然間發現那孩子的爸爸竟是個盲人,兩人不忍心開口去要。在一個跑步比賽中,哥哥拼命賽跑,目的是獲得第三名,因為那個獎品是一雙鞋,恰好可以送給妹妹。然而賽跑的最後因為沒控制好,贏得了冠軍,雖得到了更好的獎品,哥哥卻哭得淅瀝嘩啦,他無法實現送給妹妹鞋子的願望。腳都跑破了的哥哥,回到家裡,不敢進屋面對妹妹,就把腳放在院中的水池裡,紅色的金魚游過來親吻他的傷口。而他們都不知道,爸爸已經給他們倆都買了新鞋,正在回家的路上……(註:這是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愛,回家》(又名《外婆的家》)是說小男孩相宇因為媽媽失業,被送到鄉下外婆家暫居,相宇實在不喜歡這個長相醜陋、駝背、髒兮兮、行動遲緩、貧窮甚至還是個啞巴的外婆,這個漢城出生的孩子不喜歡鄉下生活,於是天天玩遊戲機度日,吃的也以媽媽帶來的肉罐頭為主,基本上不太理外婆。然而好景不長,遊戲機很快沒電了,肉罐頭也吃完了。相宇要錢買電池,外婆沒錢,相宇偷了外婆的簪子跑去換電池,結果鄉下沒有匹配的鈕扣電池,相宇也因此被雜貨店老闆用簪子敲了頭;想吃開封菜(KFC,呵呵)吧,婆婆用換來的雞燉好了給他,他卻因為不是雞腿堡大鬧,外婆則因為淋了雨發起燒來;相宇想和別的小朋友一同搭公車,嫌棄外婆,結果外婆不得不一步步走回來,這小兔崽子也開始感到羞愧了……日子很快過去了,外婆的包容也慢慢地改變了相宇,到了離開的時候,相宇給外婆穿好了所有的針線,教外婆學著寫字「我病了」「我想你」,告訴外婆,你給我寄一封空信我就知道你病了;實在教不會,就畫好了很多現成的信,讓外婆在需要的時候寄給自己。車開的一刻,他跑到車後窗,第一次用手語跟外婆道別……

    《看上去很美》改自王朔的同名小說,主人公方槍槍是個3歲的男孩,其實他也曾是個「有志青年」,曾幾何時,得到5朵小紅花是他的偉大志向,這是這個體制內最高的榮譽。然而,他用盡全力也無法實現這個夢想,於是,他放棄了,他跟相好的小朋友開始編造李老師是妖怪的謊言,他因此先被小朋友們視為英雄,繼而在被發現後立即被邊緣化、被孤立,成了幼小的痞子、流氓、壞孩子。這電影拍得不是太好,導演的意識形態目的過於赤裸,因此被視為幼稚園版的政治片。不過我覺得它作為兒童電影依然成立,因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人際困境還是比較準確的反映出來了。

    這四部電影風格迥異,雖是號稱兒童片,但基本上都是給大人看的。前兩部伊朗電影的共同特點是,純美、乾淨,孩子們的心靈像天使一樣,沒有半點醜惡。看了之後,你會覺得人性竟然是如此美好。韓國《愛,回家》其實是對靈魂的呼噢,城市長大的孩子,是我們被物慾綁架的肉體,外婆的包容和關愛,則喚醒肉體裡原本存在的靈性。電影裡,孩子是「惡」的,但是他可以被愛感化、被拯救,讓人多少心存希望;《看上去很美》裡的孩子,也許更本質,他是算計的、不純真的,他的「惡」,既有人性里天然的「惡」,也有在「體質」里被現實所污染的「惡」,更要命的是,這種「惡」不被救贖、無可解脫,我們不知道方槍槍長大後會怎樣,但是他從此「被孤獨」「被拋棄」卻是令人心寒的現實。

    三種不同的角度解讀兒童,表面上價值取向迥異,但也從不同側面觀察了「肉體與靈性」相互作用的成長曆程,其實都很真實。兩部伊朗電影的美好並非被偽飾的現實,我們可以從孩子的純真里收穫感動;《愛,回家》則更接近於真實的生活,在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一書里,對於孩子因自我意識的成熟,食慾增強(貪嘴)、性慾萌發,導致身體的獸性愈強,有著很深入的剖析。孩子開始有了「我」,驕傲、貪婪、饕餮、嫉妒等等各種罪惡漸漸露出苗頭來。好在還有靈性良心、還有美育教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孩童時代可以「惡」,但長大以後也會向善。中國的《看上去很美》,有點赤裸裸血淋淋,一方面對體制和教育給予了無情批判,但也沒有提供救贖之道(估計導演也不想提供解決之道,怕降低片子的批判價值),我們不奇怪,很多頑劣的孩子就是這樣一路墮落下去的。孩子的世界被描述得如此骯髒醜陋、孩子的心靈被刻畫得如此世故,實在不是我等善意的觀者所能接受的,這也是此電影失敗之所在。

    看待孩子,我更願意以伊朗、韓國電影人的視角,珍視他們天性裡的「靈性良心」,在「我」意識塑造的最關鍵時段,孩子天性裡的「驕傲、貪婪、貪食」等苗頭不被縱容,因個性不同,對待頑劣學童,需待之以耐心和更多的關愛以及正確的教育技巧,「赤子之心」或許可以多點保留,從而可以在未來的成人世界裡,多一點真、善、美。

    最讓我憂心的,是父母們要嘛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愛,以為一味地滿足和全力創造的物質條件才是愛,這是一種可怕的「無明的痴」;更要命的是,有些父母把成人世界裡骯髒的算計、不計手段的攫取、結果主義的價值觀……以所謂「生存之道」的名義冠冕堂皇地、潛移默化地灌輸給了孩子們,這種教育下的孩子,你還奢求他會善待這個世界、善待週遭、善待生活嗎?

    

(P.S.推薦本文介紹的前三部電影,最後一部不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