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鈴薯絲

2010-05-03 18:12:26

得是夢便好


夢想就像蒲公英,風一過,就被吹落天涯。想去抓住它,最後只能看著白色的絨毛發呆。往往,我們在人世中過活了許多年,最後只能記得夢想的碎片。
基丁教師教與了他們「SEIZE THE DAY」,告訴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路。他們成立死亡詩社社團,念詩講故事唱歌。但是直到尼爾的不被父母允許演藝而自殺,影片才告訴了我們,夢想的實踐盡頭是死亡。伴隨而來的是基丁的離職和他們恢復的機械生活。
影片結尾,托德突然爆髮式地站到課桌上對著基丁教師喊出:「船長啊,我的船長!」,越來越多的人站起來。我的淚終於簌簌下來。
如果可以讓我們換種方式過活,我也想站在桌上看另一個世界。沒有拘束,只有自由。
是不是現實太過沉重,直教我們以死來句讀。
我在恍惚之間看到《革命之路》,都是夢想遭遇顯示就泡沫般破滅的故事。夢想是我們生活的內容,是我們追尋的美,幸福,愛。可是我們又必須依靠物質才可以堅持生活下去。我們總是會有夢想,可是現實缺乏夢想植根的土壤。世界太大,我們以為有夢想就可以改變它,可是到頭來無不屈服被它改變。惟有少數堅持下來的人選擇了死亡。直到死亡,你才曉得自己有沒有活過。
死亡即是夢想的永生。
APRIL無法被人理解,人們無法認同他們放棄奮鬥的一切只為了實現年少氣盛的夢想,就連她以為已經說服的丈夫也無法直面自己,當已經在社會中奮鬥多年,成為了一個現實主義者,他還有多少夢想的殘餘?那只能成為懷念被收藏。當明白了這一切時,APRIL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淡,巴黎終於成為了一個夢。
而這部影片中,至少尼爾是被同伴以及基丁教師理解的。「是他的父母導致了他的死亡!」每個人都可以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所愛。可是現實就是,你要被送去磨平稜角才能換取一生的平靜。追尋夢想的人活得轟轟烈烈,總是以天妒英才的方式,早早退出。
影片中探討的關於浪漫主義的詩歌,不是以枯燥的書本形式,而是溫暖地圍坐一起聽基丁講尋找自己的思想,在戶外發洩出來,在啟發下發揮本性作出絕妙的詩歌。我一直覺得,教育應該是這樣的,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科的愛與真誠,融入自己的理解,才能豐富這門學科。
可是縱眼當下,中國忙著趕上國際的步伐,忙著發展生產力,忙著國際外交。這不是一個高考制度的問題,這是整個社會,乃至文化傳統的問題。於是,這又成為了不切合實際的夢了。
或許應該放開胸懷,嘆一句:得是夢便好。然後一枕黃粱,匆匆又趕往現實的奔赴中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