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月情塚--Tears of April

四月之泪/TearsofApril/戰場上的不倫愛慾

6.4 / 1,492人    France:110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 Finland:115分鐘

導演: 阿庫盧米斯
編劇: Jari Rantala
演員: 薩穆利瓦拉莫 費拉維塔拉 Eero Aho Eemeli Louhimies Miina Maasol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如履薄冰

2010-08-07 11:26:39

《四月之淚》(käsky)——戰爭中的倫理密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芬蘭電影《四月之淚》(käsky)又名《戰場上的不倫之愛》。影片反映了芬蘭內戰時期一個白軍士兵艾洛與紅軍女俘米伊娜·瑪琳、白軍法官海倫伯格之間遊刃於生死間的情慾糾葛。影片中並沒有盪人心弦的宏大戰爭場面,反而平靜得像是戰爭之外的世外桃源。如果不是主人公們扭曲的行動與語言,或許我們有時會忘記這裡正戰爭著。不過一切的平靜,都籠罩著戰爭的陰霾。



士兵艾羅在押送女俘米伊娜前往軍事法庭的途中,萌生情竇,肆情孤島。但是發生的這些,卻並沒有讓士兵艾羅改變原有的「戰爭理性」。之前也正是這種「戰爭理性」促使艾羅得以不顧戰友反對,堅持要送女俘接受審判。艾羅在這種理性驅使下,還是將女俘米伊娜送往了法官海倫伯格管轄的軍事法庭。可是艾羅不知,他的到來讓法官海倫伯格心生愛意。艾羅在和女俘米伊娜做了短暫告別後,離開法庭去探望米伊娜戰友的遺孤艾卡並返回軍營。但是在與艾卡相處的時光里,艾羅被孩子的天真與單純感染,終於改變想法,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返回軍事法庭拯救愛人米伊娜,而自己也因此成了被通緝的逃兵。正是在做出這一選擇的時刻,「戰爭理性」的控制才真正被士兵艾羅掙脫了。艾羅通過滿足法官海倫伯格對於自己的同性情慾,換得了米伊娜的「獲釋」。正當這時,追緝逃兵艾羅的部隊趕到,在艾羅面前追殺女俘米伊娜。艾羅最後用自己的生命保衛了米伊娜的生存。法官海倫伯格因為意中人艾羅的死去,上吊自盡。




影片的大概內容如上所述。不過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影片中顯然有一些隱秘的敘事軌跡值得探討。影片敘事中,將同性情慾指向了「殺人狂魔」的法官海倫伯格,將異性之愛給了男女主人公士兵艾羅與女俘米伊娜,同時將同性情慾的滿足做為實現異性之愛的代價與條件。同性之愛於敘事中的設置無疑拓寬了原有的倫理視域,但是影片中的這種安排,卻使得同性之愛成為了異性狂歡的「犧牲」,將同性之欲作為實現道德與正義的「刀山火海」。在這個維度上影片敘事中便隱秘的設置了性的等級或者說歧視。在這種性的等級下,同性之欲自然就被理所當然的當作了所謂的「戰場上的不倫之愛」。不能否認,法官海倫伯格為情而死的結局,淒婉的表達了敘事者之於同性情慾的寬容與同情。故事的初衷或許意欲表達「愛與情可以癒合戰爭之於人性的扭曲與傷害,消解人與人間的仇恨和隔膜,返璞歸真,回歸人性」,可是這種性的等級制的隱秘安排卻使影片精神價值的實現有所減損,甚至在導向一種新的臣服與壓迫,何苦來哉?



影片最後孩子艾卡的鏡頭,讓我想起了《400coups》中流淚的安托萬。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