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雙面人質--I Know Who Killed Me

我知道谁杀了我/双面疑杀/我知道谁杀了我

3.6 / 24,324人    USA:105分鐘

導演: 克里斯席維森
編劇: Jeff Hammond
演員: Bonnie Aarons Michael Adler Garcelle Beauvais Art Bell Stacy Danie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海龜蛋

2010-09-19 21:56:58

我的解讀


先說下背景,從PPS上看的本片,是刪節版,lindsay lohan的鋼管舞跟床戲都做了處理,但這對劇情影響不大,而且我對lindsay的這些並不關心。本以為自己看懂了,但又不確定,所以來看影評,但失望的是,除了萊博維茨外,大多只是隻言片語的評論。那好吧,我來談談我的看法,而且是我只看了一遍的字幕版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部關於人類善惡自我同一體、自我反抗、自我救贖的精神探索類電影,跟《寂靜嶺》是同一類型。
理解這部電影的關鍵我認為有兩條,一條就是萊博維茨已經做過區分的色彩,紅色與藍色的寓意;一條是人物關係這條線。
紅色的是奧布裡的正常人姿態,一般的美國人,高中生,有幾分姿色,從小彈鋼琴,而且得過很多獎,影片中奧布里在自己臥室試圖拿那個藍色獎盃(這是個節點,很重要,待會說),旁邊很多其他獎盃就說明了這點,喜歡寫作,在教室誦讀自己的作品說明了這點。所以,如果有了紅色的東西,哪怕是細微的,像唇膏等,就說明此時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奧布里是正常的。
藍色的奧布里,自己的虛構人物,也可以理解為正常奧布裡的另一面,其實我們也都是善惡的統一體,此時奧布里完全沉浸在自己所虛構幻想的世界中,而且有時與真實世界又有交叉。導演其實用紅藍的變化來襯托這種世界的轉換,但因為這個變化節點選的有些隱晦,如果你不仔細觀察審視,會認為很混亂,而且導演為了增加混亂的效果,又用了所謂的twins(雙胞胎)感知之類的事情,所以更讓人一頭霧水,如果用寂靜嶺的顏色場景會好一些,增加虛幻的成份來反映這種轉變,而不是一味在似乎真實世界中進行。
人物關係。整部影片其實如果你搞清了奧布里與四個人的關係,那就會理解很多。一是奧布里與達科塔,二是與父親,三是與鋼琴教師,四是與跟奧布里一樣被截肢而且已死亡的珍妮佛。我們一一來分析。
首先除了達科塔,其餘三個人是真實存在的。奧布里與達科塔是一個人,這是毫無疑問的,影片中FBI那個男偵探有奧布裡的DNA親子鑑定報告,就說明了達科塔就是奧布里,DNA鑑定是不會出錯的。奧布里也沒有所謂的雙胞胎姐妹,她母親讓她看胎兒錄像就明確排除了雙胞胎可能。而且當她以達科塔的身份用奧布裡的手提電腦時,密碼一次輸入成功,這就很說明問題。那達科塔就是奧布裡的另一面,她為何會臆想出達科塔,我想是因為奧布里從小被父母給予了很多期望,自我期許也高,壓力,枯燥,沉悶造就了一有挫折她就會展現自己頹廢的一面,她的這種變化肯定不是一瞬間的,而是日積月累,因為小時在海邊玩耍就已經出現了恐懼與尖叫,長此以往才致使現在出現了總爆發,你可能認為是人格分裂,我也不否認確實有其成份,這其實也是人自我防禦的一種機制,分裂是為了逃避痛苦。
奧布裡的父親也是個正常人,沒有所謂的領養或虐待奧布里之類的事情,但奧布里卻認為自己的分裂是父親望女成鳳或家庭壓力造就的,所以內心深處是對父母頗有怨言的,用達科塔身份對父母的惡言相向也不是毫無緣由的,其父也肯定以前就知道奧布裡的這種人格分裂傾向。
奧布裡的鋼琴教師及珍妮佛角色跟其父母差不多,在其不斷自我期望及毀滅的過程充當了幫兇。教師的教學增加了其痛苦,珍妮佛作為競爭者也是痛苦的增加者,當奧布里去珍妮佛的臥室時,我們看到珍妮佛也有眾多獎盃,有座藍色的,我想那是全美鋼琴比賽冠軍的獎盃,奧布里沒有,她房間那個是她虛構的,她深夜到墓地,以為看到了自己的墓,其實那是珍妮佛的,墓地上的藍色綬帶也是珍妮佛的,沒看清原文,但大意就是綬帶只給最強者之類。很明顯,奧布里在鋼琴比賽中輸給了珍妮佛,但自己不承認這個結果,所以她殺死了珍妮佛並對其截肢,為什麼是中指,右手臂,右腿,因為教師的中指戴著的藍色鑽戒是那麼醒目,每次練琴都能看到,右手臂是教師及彈琴者最重要的肢體,而右腿是踩琴下面的類似發音器之類的東西,也就是說這三個肢體都跟鋼琴有關,也就是跟奧布裡的痛苦源有關。
在其殺死珍妮佛後,其內心的譴責又接踵而來,為殺死珍妮佛的自責,對自己因彈琴而產生的痛苦都促使其自殘,並且是在清醒狀態下觀賞自己的自殘,相同的三個肢體。那戴墨鏡的教師是兇手嗎?當然不是,那都是奧布里幻想的,為自己的罪惡找到一個替罪羊,並且這個替罪羊本身也應該是有罪的。奧布裡的父親肯定知道奧布裡的這個變化過程,所以陪她去找所謂的兇手之類不過是安撫其情緒的一種手段或者其父目睹了一些奧布裡的非正常行為。那影片最後奧布里砍掉的是誰的手,當然是其父親的。發生在鋼琴教師的家是虛構的。最終,奧布里通過一系列行為進行了自我救贖,與埋在地下棺材中的自我碰面了。
影片中達科塔沒有父親,母親死於吸毒過量,自己跳鋼管舞,跟公車上的陌生紋身男的性愛其實都是奧布里對自己所謂正常平靜富裕保守家庭的一次總反抗,其良好的優等生裡面又有一個齷齪的自我。奧布里家的那個年輕雜工的挑逗不過是為奧布裡的幻想提供了一個線索,為自己的另一個,既達科塔的性生活混亂提供模型。
很多人提到了所謂的雙胞胎的超心靈感應,我認為不過是熱愛寫作的奧布里另一個熱愛幻想的證例而已,或者將其看做奧布里內心深處對自己變為達科塔或自我的人格分裂糾結尋找一個解釋點,否則自己也會對熟悉卻又陌生的自我那個她產生疑問,如果將這作為影片所表達的主題,那就太玷污這個劇情了。
影片拍攝手法還有增長的空間,lindsay lohan的演技沒有可圈之處,本可以通過表情與語言來增加奧布里內心的這種掙扎糾結,卻淪為如聊天般的平淡。影片中的眾多配角也毫無出彩之處,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可惜了這麼個題材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