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麗的聲音--Harmony[2010]

和声/美丽的声音(台)/巨声妈妈

7.5 / 873人    South Korea:115分鐘

導演: 姜大奎
演員: 金侖珍 羅文熙 姜藝媛 鄭秀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斯童

2010-09-30 01:56:45

那聖潔的母愛--評韓國電影《和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明知道韓國電影會很煽情,但仍然有不少看過電影《和聲》的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當老教授文玉微笑著走向刑場的時候,觀眾的心底都會湧出一陣悲涼;當女囚們在舞台上深情演唱的時候,沒有哪個觀眾能夠忍住激動的淚水。

《和聲》是2010年初公映的新電影。看到「和聲」,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合唱中常用的那個詞。影片所表現的也正是歌唱藝術中的和聲,其主線便是一群女犯成功組成了特殊的合唱團並取得演出成功的故事。

這樣一個故事,如果平凡地進行演繹,很容易流於形式。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見到的合唱團已經多如牛毛,而每一個合唱團成功的背後都會有一個艱辛的故事。為了寫出《和聲》的特殊性,編劇是很動了一番腦筋的。首先,影片並沒有把組建合唱團的目的和意義放大到女囚們自我價值的實現,或者通過良好的獄中表現來給自己爭取減刑的機會,而是縮小為滿足女主人公貞慧的一個小小的願望,即:帶兒子珉宇到監獄外面度過一天。貞慧組建合唱團的目的就是這麼簡單,而她的這個充滿母愛的願望很快就得到了獄友們和監獄管理方的支持,終於演化成一場溫情流淌的大愛行動。其次,影片有意讓這些女囚每個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貞慧是因為慘遭丈夫的毒打時奮起抗爭,意外將丈夫摔倒在玻璃台上致死。宥美是因為慘遭繼父的強暴時奮起反抗,意外將繼父打死。原職業摔跤手延實是用夾子將他人意外弄死。文玉是因為無法忍受丈夫與情人的姦情而開車將他們撞死。而因為這些特殊經歷,她們的親人多多少少都與她們產生了一些隔閡。

韓國刑法規定,女犯人在監獄生產後,可在監獄育兒的時間為產後18個月。期滿時必須將孩子送出監獄由其他人領養。貞慧所面對的恰恰是這樣一種辛酸和無奈。影片一開始就是貞慧在監獄中生下珉宇的鏡頭。作為母親,她經歷了在獄中生子這樣一個極其特殊的時刻,同時又必須接受18個月後與兒子分離的命運。兒子生下之時,就是她與孩子分離倒計時時鐘的敲響之日。而屬於他們母子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半。可以設想,與愛子離別的鐘聲越來越近的時候,天底下的母親會多麼地寢食難安,又會多麼地不顧一切。因此,當監獄看守所長承諾她如果將合唱團搞成功的話就可以與兒子到監獄外享受一天的自由生活的時候,這個唱歌沒有天賦、一唱就能把兒子唱哭、根本不知合唱團如何組織的母親,卻毅然決然地走上了組織獄中合唱團的艱難而快樂的路。

影片中的文玉是一個塑造得非常飽滿的母親形象。她在獄友中年齡最大,入獄時間最長,人生閱歷最深,處事經驗最豐富,時時處處都有長者風範。比如為小珉宇慶祝週歲生日的時候,小珉宇抓周居然抓了一副手銬,讓大家始料未及目瞪口呆,是文玉首先打破尷尬,笑著說珉宇以後會做大法官,從而讓大家對珉宇的未來又充滿了期望。在監獄管理者方科長氣憤地撕碎大家為珉宇慶祝週歲生日所拍的合影照片之後,又是文玉通過向貞慧分析方科長的沒生過孩子的嫉妒心理,巧妙地化解了貞慧的心理陰影。新獄友進來之後,還是文玉委婉地勸說老獄友們手下留情,給孩子留下好的榜樣。宥美與貞慧發生爭執並自己撞牆受傷回到牢房後,不懂事的小珉宇跑過去抱住她的頭,大家都生怕這個對孩子有偏見的姑娘會採取不良的行動,而文玉卻對宥美大聲喊:珉宇是看你頭疼幫你吹吹的!從而緩解了緊張的氣氛。珉宇不習慣聽媽媽的歌聲而哭鬧不止的時候,又是文玉主動站出來,抱過珉宇,為他哼唱甜美的歌曲讓孩子進入夢鄉。在看望因與其他女囚大打出手而受傷的宥美時,是文玉十分理解宥美並對貞慧說出的「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一天天地活著就像在受刑」的話,擊中了宥美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份,讓她潸然淚下。是她將宥美當成自己女兒看待的一系列舉動,融化了積壓在宥美心中的冰雪。還是她,在珉宇離開後貞慧無法承受那種巨大的失落與空洞的時候,告訴貞慧坦然面對,「只有自己笑了孩子才會笑,該相見的人總會在某一時刻再相見」,從而讓貞慧重燃生的希望。然而她的女兒賢珠卻並不理解她的做法,始終對她非常冷漠,甚至當著她的面說出「讓你像在地獄一樣活著」的話。獄友們都經常有親友的信件或包裹傳遞進來,只有文玉總是得不到女兒的關愛。她給女兒寫了無數封信卻都如泥牛入海,她打電話給女兒卻被女兒生硬地掛斷。她在安慰這個體貼那個的同時,自己卻不得不忍受著親人不親的巨大傷痛,直到最後才與女兒和解。

影片很好地使用了對比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對比,來揭示影片所要表達的人間真愛的主題。從橫向來看,有冷漠嚴肅的方科長與熱情似火的獄警孔娜英、溫情大度的所長之間的對比,有個性不同、經歷不同的獄友之間的對比,有大權在握的警察與寄人籬下的囚犯之間的對比,有天真無邪的孩子珉宇與心事重重的母親貞慧的對比,有台上演員與台下觀眾的對比,也有角色換位的對比。比如文玉與宥美,前者是母親,後者是女兒,前者是監獄外的女兒不肯與監獄內的母親溝通,後者則是監獄外的母親得不到監獄內的女兒的原諒。從縱向來看,有珉宇在監獄中與母親朝夕相處但數年後卻對生身母親視而不見的對比,有宥美入獄時挖苦貞慧在獄中生子但此後卻因為其他女囚推倒珉宇而奮起與對方大打出手的對比,有文玉先是不肯參加合唱團後又認真對待指揮工作的對比,有合唱團成立之初的毫無章法經常爭吵打罵與此後親密無間如同一家人並走出監獄大門參加全國女子合唱大賽的對比,有貞慧起初一唱歌孩子就哭與此後能把哭鬧的孩子唱到熟睡的對比,有宥美入獄時誰都不理與後來引吭高歌的對比,有貞慧與宥美在獄中曾經因為生孩子一事而發生過激烈的爭執與此後宥美主動教貞慧唱歌的對比,有方科長開始時對合唱團的不支持不理解與結束時對她們的演出微笑著給予掌聲的對比。等等。這些對比相互呼應,相互映襯,很好地完成了情節的鋪墊,也讓在觀眾的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記。

哀莫大於心死。然而這些女囚卻在文玉的影響下抱持了「既然已經這樣了,何不笑著活下去」的樂觀理念並實現了人生的轉變。貞慧在忙忙碌碌中沒有悲哀,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文玉在走向刑場的時刻沒有悲哀,因為她得到了親人的諒解。其他女囚們沒有悲哀,同樣也是因為她們讓自己的親人們看到了自己良好的表現。當合唱團的女囚們敞開心扉投入地演唱的時候,她們已經忘記了自己作為囚犯的特殊身份,將等待著自己的死亡或者漫長的刑期拋在了腦後。在那一刻,她們是快樂的、幸福的!

看什麼樣的合唱演出我們會掉淚?聽怎樣的合唱才能打動我們的心扉?電影《和聲》把最高潮的部份放在了全國女子合唱大賽上。在經歷了刻苦的訓練、漫長的等待和因觀眾丟失珠寶而遭懷疑被搜身之後,光彩照人的女囚合唱團還是在最後時刻登上了舞台。在這些囚犯看到台下坐著的自己親人的那一剎那,在這些囚犯的親人看到台上站著的那些註定還要回到牢房甚至走向刑場卻依然投入地演唱著、指揮著的親人囚犯的時刻,有誰能忍得住奔湧而出的淚水?

在那一刻,我們不僅聽到了台上傳來的美妙和聲,更感受到了台上台下由親情組合成的美妙和聲。它們已經脫離了藝術的窠臼,實現了人生境界真善美的大跨越。

感謝《和聲》,它讓我們明白母愛的偉大,明白親情和友情的珍貴;它讓我們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泯滅內心的夢想與希望之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