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To Each His Own Cinema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给康城的情书(港)/坎城影展60周年纪念短片集浮光掠影─每个人心中的

6.8 / 5,233人    100分鐘 | Canada:119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由之地

2010-10-10 18:52:04

向電影致敬——嘎納60週年紀念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看了一部為紀念嘎納電影節設立60週年的影片——《每人一部電影》。由35位世界著名的導演拍攝的短片合集而成(每人的片長3分鐘)。作為敘事形式的一種,3分鐘的電影實際上類同於微型小說,要在如此短的篇幅內講好一個故事,表現好一個主旨是頗有難度的。從大師們的作品中,我受到了非常多的敘事技巧的啟發。最令我感到驚奇的是沒有一位導演採用教科書的形式去表達他們對電影的理解,也許這裡存在一個電影時間限制的原因,但我想更主要的是,作為電影藝術家,他們傾向於用電影自身的語言去描述電影本身:用具體藝術的形象象徵電影世界——這無疑是對電影致以最為崇高的敬意。

    在我看來短片可以分為三個類型:一類是直接陳述式的,通過演員直接表達出導演對於電影的理解與感情;另一類則是通過導演敘事技巧的展示間接表達對電影的理解;最後一種是以上兩種風格的綜合。下面談談自己對己部短片的評價:

 

《晴朗的休息日》

 

    這部由北野武拍攝的影片,講述的是一位老農到電影院看電影的故事。導演刻意給觀眾開了個玩笑:電影院裡放映的是他自己曾經導演的《壞孩子的天空》,在老農開始觀看電影時,電影放映機突然發生故障,中途停止,當電影再次放映時,《壞孩子的天空》已經播放到了中間,正常播放沒幾秒鐘,膠片又燒掉了——老農不得不無聊地坐在位置上拿麵包餵小狗,但電影再次播放時,電影結束了。正當老農沮喪地離開電影院時,發現自己的單車不見了,頓時聯想起剛才電影最後一幕——兩個年輕人騎得正好是和自己一樣的單車——北野武以此幽默的構思說明電影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同時又是夢幻的,它能實現人的願望。想到這,老農高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47年後》

    男人向女人詢問各主要媒體對自己所拍的電影的評價,女人手裡拿著大疊報紙,但情況並不能讓對話的兩人滿意,鏡頭裡是兩人沮喪而複雜的神情。畫面將切:1997年嘎納電影節頒獎現場,帶著眼睛的老人得到了嘎納電影節獎,從他的臉上可以看出那個年輕人的樣子——只是歲月在臉上刻了些皺紋。尤瑟夫夏因用紀錄片插入電影的手法,告訴了電影后輩們他在頒獎典禮上說的那句忠告:耐心點,這是值得的。

    《色情電影》

    電影院的螢幕里,一對男女正在熱吻和愛撫,場面非常撩人——這是部色情電影。作為觀眾的一對男女正看得津津有味時,一個半躺在後方椅子上的男人不斷地發出大聲地呻吟。呻吟聲打擾了觀眾,觀眾請電影院管理員出面干涉。管理員要求呻吟男子出示電影票,男子艱難地拿出電影票,管理員看後嚴厲地說:「環形座位(在二樓)!」男子邊呻吟邊說:「我掉下來了!」——經典的峰迴路轉——濃厚的微型小說風格。

    《電影館》
    鏡頭再拉近,向右移動——鏡頭離開兩位富家小姐,開進一輛軍用吉普,軍官和女士下車。鏡頭向左移——所有看電影的人進入電影院。以上的鏡頭沒有剪切——長鏡頭——無疑這是侯孝賢的風格。在一個短鏡頭後,也就是當軍官進入電影放映廳的一剎那,緊接的長鏡頭——現實中破舊的電影院裡放映著老電影。對於電影的懷念也許物是人非最為感人,而這種新舊時代的比較與追憶,最恰當的也許也就是長鏡頭。

 

    就說到這吧,短短的文章篇幅是不能把所有導演的精彩所盡。當然,這33部短片也絕不可能將電影的全部精華概括完全,對於電影這個年輕的藝術形式(不過100多年的歷史),我想再次引用北野武的電影畫面:一個人說:「你認為已經結束了嗎?」另一個人回答:「該死,沒有!我們還沒開始呢!」


    寬景鏡頭——民國時期電影院門口眾人。鏡頭拉近——一輛黑色轎車開來,兩位富家小姐下車向小攤販買東西。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