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劊人心--Funny Games [2007]

趣味游戏美国版/趣味游戏/大快人心

6.5 / 103,899人    111分鐘

導演: 麥可漢內克
編劇: 麥可漢內克
演員: 娜歐蜜華茲 提姆羅斯 麥可比特 Brady Corbet 希奧布翰法隆霍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KF

2010-10-11 05:26:21

[轉] 這真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快人心」的「趣味遊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個電影我剛看完時(德版)並不懂,但是仔細回味了一下,突然發現這真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快人心」的「趣味遊戲」。導演的高明在於,他早已摸透了觀眾的心,知道觀眾希望看到的是什麼。但導演就是要反其道而行。觀眾在這部電影裡永遠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情節,永遠被導演玩弄於他的FUNNY GAME,每一次情節走到較有希望的時候,隨之而來的都是失望,甚至在大逆轉的時候,導演還要用一個超現實的遙控器……似乎是在觀眾臉上扇了兩個大耳光。導演對觀眾情緒的把握到位讓人佩服。我把這片推介給別人,很多人看完都跟我說不知想講什麼,看得很生氣。

然而這部電影的厲害之處,恰不在於它「講什麼」,而在於一種更本質,不需要用文字去解釋的東西,那就是感受。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場遊戲(不是比喻,是事實),一場只要參與就輸定的遊戲,參與的方式就是投入情感。導演十分精確的製作了這場遊戲,它精確到了遊戲每進行一段,你的情感就能達到導演想要你達到的程度,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而暴徒每次對著鏡頭的挑釁,就是導演在引誘你接著玩下去。在玩的過程中,觀眾總以為自己會贏,主人公會贏,「小孩總不會死吧」,「女人總不會死吧」,「這裡有伏筆,最後總會反擊吧」,「怎麼可能邪不勝正呢」,「電影怎麼可以這樣拍呢」。然而直到最後片尾標題出現,才知道自己真的輸了。

至此,我實在是對他五體投地了。經過了這場GAME,我很生氣,很憋屈,就像被人將頭摁進了馬桶的水中。不得不承認,導演你贏了,贏得大快人心。

我想起大衛林奇所說的,我十分贊同的一句話:「電影應該自有其道理,而不需要用文字去解讀」《大快人心》就是一部不用文字解讀的,自有其道理的電影

另外,《大快人心》是一個絕妙的翻譯,如果不是碰巧,就是翻譯者對此片理解十分透徹

轉自此片德版(VC上翻為《恐怖遊戲》,美版為導演自己翻拍的)評論:

我們大多數人都看過各種各樣的恐怖電影,也知道很多關於恐怖片的定律,但德國的恐怖電影《FUNNY GAMES》似乎就是為著顛覆這些定律而拍攝的。

影片的開頭,正如我們常見的電影開頭那樣,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去別墅度假,父親與年幼的兒子在河邊裝配他們的帆船,主婦在廚房忙著做飯,這時候一個長著可愛胖臉的鄰家青年上門借雞蛋,他溫文爾雅,而在整部電影裡他和他的同夥都保持著這種溫文爾雅,在"苯手苯腳"一次又一次打翻雞蛋,並把女主人的手機碰到水裡之後,他們依然非常客氣地堅持要借雞蛋。

這是他們的陰謀,也是他們娛樂的一部份,同時導演似乎也成了他們的同謀,耐心的讓女主人慢慢變得不耐煩直到怒氣衝天,在父親出場之後,他們同樣面帶著微笑著激怒了他,並理直氣壯地用高爾夫球桿殘酷地敲碎了他的膝蓋。

這可憐的一家三口,斷了腿的男主人和兒子小佐格都成了無計可施的人質,他們被當作暴徒的遊戲對象,遭到肆意作弄,在客廳的沙發上,兩個暴徒繼續溫柔地和這一家人聊天,有如朋友到訪那般友善,他們提議打個賭,12個小時裡這一家三口都會斃命。而其中的一個暴徒,居然把頭轉向了鏡頭,直接向觀眾發問:"你們認為哪邊會贏呢?你們一定是站在他們那邊是吧?"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在大多數類似暴力事件的新聞報導中,並不會像好萊塢電影裡那樣,受害的主人公會百折不饒,最後總有個英雄式的逃脫。暴徒會得逞,就像在這部電影裡,一家三口被殘酷地一個接一個地幹掉,在結尾,兩個施暴者興奮地進入了下一個受害家庭的門。編導很清楚觀眾在觀片歷程中的反應,觀眾曾經受過什麼樣的薰陶,觀眾會有什麼樣的期望,在一個半小時裡,他們技術嫻熟,富有預謀地折磨著每個看電影的人,正如兩個暴徒整晚肆意羞辱和折磨著那可憐的一家人。

在電影裡,編導明顯站在施暴者那邊,"娛樂性是很重要的"他們不是立刻殺人,而是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一面不斷給三個受害者製造逃脫和反撲的機會,一面有條不紊地扼殺了所有的機會,直到暴徒得逞。在最後的一次反撲中,女主人趁他們不備,拿起槍令人快慰地打死了胖臉青年,接下來出現的場面相當滑稽,另一個暴徒跳起來大叫"NO,NO!"他瘋狂抄起桌上的遙控器,把情節快倒了回去,在女主人伸手去拿槍的同時,他有力及時地制止了她。

相信幾乎所有的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后都毛骨悚然,會產生極大的不快,而遙控器情節揭示了"暴徒"身份的另一個暗指,那就是觀眾。編導自鳴得意地進行著他們的funny games,在強姦完觀眾後向他們直接發問,這是你們想要的嗎?究竟是誰導致了影像暴力的充斥?是你們的偷窺和感官的需求,還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