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九日皇后--Lady Jane [1986]

九日女王/九日皇后(台)/简公主

7.2 / 5,548人    136分鐘

導演: Trevor Nunn
編劇: David Edgar
演員: 海倫娜波漢卡特 凱瑞艾文斯 John Wood Michael Hordern Jill Bennett (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avillae

2010-11-08 20:37:45

九日女王


從都鐸的譜系來看,亨利八世是個頗有趣的國王,他先後娶了六任妻子,兩個被拋棄,兩個被砍頭,一個病死,最後一個也年壽不永。在這六任妻子中,第一任阿拉貢的凱薩琳(1485-1536)是卡斯蒂爾公主,瘋女胡安娜的姊妹,也曾是亨利之兄亞瑟的妻子。亨利與凱薩琳的聯姻繼續加強了英國同西班牙的聯繫,也帶來了亨利執政之初的穩固局面;如果凱薩琳能為亨利誕育下一位男性繼承人,也許王室內部就會省掉日後許多紛爭,這對王家夫婦也確實生養了好幾個孩子,包括那位早夭的亨利王子,但遺憾的是只有瑪麗活過了襁褓之年,她毫無疑問將會嫁給某個外國君主或王儲而屈從於他人意志,亨利想要的卻是一個像自己一樣的繼承人,一個將都鐸之名保持永恆的人。

1533年1月情婦安妮·博林懷孕後,亨利當即與其結婚,未經羅馬廢止他與凱薩琳的結合,5月份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格蘭姆宣佈亨利與凱薩琳婚姻無效,應該婚姻違反了聖經上禁止男人與兄弟之遺孀結合的誡律。此後亨利與羅馬結怨,自我擁戴為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凱薩琳被拋棄,其女瑪麗·都鐸自然也淪為非婚生子女,從繼承序列上消失。1533年9月7日,安妮·博林生下伊莉莎白,亨利企圖從她那裡得到的男性繼承人遲遲不來。亨利沒有耐性,轉而拋開安妮,將她推給了朝廷的敵對方,他們給她扣上通姦以及與其兄亂倫等數項罪名將她處死(1536),年幼的伊莉莎白遭到了與其姐一樣的命運。死刑執行後沒幾天,亨利與簡·西摩(1509-1537)結婚,簡生下他盼望已久的兒子愛德華,不久撒手西歸。愛德華是亨利最後一個孩子。接下來的克利夫斯的安妮(1515-1557)毫無媚人之處,未圓房即被拋棄。年方17歲的凱薩琳·霍華德(1520-1542)嬌縱任性,1542年因通姦罪斷頭。凱薩琳·帕爾(1512-1548)善良貞潔,對瑪麗和伊莉莎白姐妹呵護有加。臨終前,亨利終於恢復了兩個女兒的繼位序列,位居愛德華之後。

亨利的這種狀況讓我想起卡佩王朝路易七世,菲二同樣是王室切盼已久的男孩,而他小時候身體也不很好,如果歷史註定他要像愛德華六世一樣夭折,那麼法國的繁榮將延遲多久?論及卡佩王朝的強大時總不免談到婚床上的好運,確保總有男性繼承人,以及提前加冕的慣例。女性繼承人也不是不行,考慮到女孩得嫁人,的確被丈夫操控的危機會大許多。

從簡·格雷這一支系來看,她的母親弗朗西絲·布蘭登是亨利八世之妹瑪麗·都鐸與薩福克公爵查理·布蘭登之女。簡的王位繼承權源自其母。弗朗西絲嫁給了多塞特郡侯爵亨利·格雷。1537年10月簡出生,她與愛德華王子同年。1551年10月她的父親亨利受封薩福克公爵,簡也成為了宮廷中的熟面孔,推知假如她與愛德華有頗為親近的關係很可能始於此期間。愛德華六世統治期間,真正的權力維繫於諾森伯蘭公爵、新教徒攝政John Dudley之手,1553年5月簡嫁給John Dudley的兒子Lord Guilford Dudley。

說過這些,才能開講電影的劇情。其實考慮到當時英國國內的形勢,對於萊斯特的父親來說,採取什麼手段是不言自明的,他是個旗幟鮮明的新教徒,沒得妥協,他很想把英格蘭王權繼續保持在新教徒手裡,繼續自亨利八世以降的宗教改革。愛德華的姐姐瑪麗篤信天主教,簡則同愛德華的宗教信仰一致。雖然第一順位繼承人選無疑是瑪麗,但簡卻更符合以John Dudley為首的新教徒的利益。伊莉莎白在這一段的聲息是不明確的。蘇格蘭的瑪麗全然未被列入考慮,她在繼承序列上的位置與簡同等。

萊斯特的父親John Dudley,在我印象中他就應該是電影裡這副模樣,威嚴、持重、陰沉又頗為令人信靠,並不是個純粹的野心家,但畫像上的John不是這麼苦相的,憂慮深重的感覺。電影一開頭就通過斷頭台上的處刑渲染了亨利八世死後的宗教分裂。然後是雪野中的狩獵,薩福克公爵和愛德華六世以及他的保護人John Dudley,愛德華在薩福克公爵家中見到了讀柏拉圖、穿著得像個年輕修女的簡·格雷。其實我很喜歡這版電影的服飾設計,強調暗色調的華麗,柔光下宮廷帶有絲綢反光的金色和銀色,Dudley家族的全黑。電影很明顯是史實之上的細化改編,豐滿了具體歷史人物的個性。簡是個天真、深居簡出,有著美好幻想,性格執拗又倔強,對天主教信仰深刻質疑的少女,她也很難說是一個虔誠的新教徒,她愛讀柏拉圖,對基督變體論不屑一顧,估計基督變體論也是她最終改宗的難題,她的內心中有著反叛的渴望,但生於貴族之家,受到重重約束和母親的嚴厲管教,父親也並不看重她,只有重病纏身的愛德華六世是出自真心喜愛她。電影裡說愛德華倘若不是患了肺結核(或者砒霜中毒,歷史上也說不清楚,反正電影裡是先患病,John為了讓他多活幾天以簽署讓簡繼位的遺囑而以砒霜為他續命,所以最後也可能是砒霜中毒了),就會娶簡為妻。當John Dudley向她父母提出締結婚姻的請求時,她忍受母親的家罰,硬著骨氣不肯同意,John Dudley動用了愛德華來勸導她,她才屈服,愛德華對她說了一句話,如今我所忍受的痛苦,將來就要落到你身上了。印象很深的一個場景,深曠的大廳裡兩個年輕孩子抱在一起,孤獨傷心。愛德華帶了提線木偶來逗簡,簡破涕為笑,那分明是兩個不諳世故的孩子的臉龐。然而簡很快就要擔當起的命運不僅僅是痛苦,而是毀滅。她的生命正如愛德華所帶給她的提線木偶。愛德華離開簡的家後,在回途中昏倒,攙扶著他的John像個沉默隱忍的父親那樣懷抱著他、安慰著他,很奇怪的是John給我的父親感很強烈,日後他面對Guildford的質問時他的申辯也是如此忍耐,更像個受害者而非始作俑者。

我一直好奇愛德華的病徵出現在什麼時候,John Dudley是從何時起綢繆英格蘭的王位繼承問題的,簡與Guildford的婚姻是否是計劃中的一個步驟?(考慮到1553年5月簡才嫁給Guildford,2個月後愛德華就病死了,簡的婚姻極有可能就是John計劃中的環節。達德利家族有這種將家族之名冠於王權之上的「傳統」)愛德華年紀很輕,還不及結婚生子,他死後將面臨無嗣局面,前國王留下的血親的繼承序列立即成為John Dudley謀慮的大事,簡是最好的選擇,為了讓這利益也延伸到自己家族,分享王權,他就最好是讓簡與自己的兒子結親,在簡登基之後,他顯然能夠控制這對年輕的夫婦,保證自己像愛德華在位時一樣繼續發揮影響。他需要時間,為此他用砒霜延續愛德華的生命,在他達到目的,順利讓簡與Guildford結婚,並讓愛德華在遺囑上簽字之後,他又立即讓他死去了。這是電影展示出來的。其時大約Guildford的幾個哥哥,Henry、John和Robert他們都已經結婚了,所以輪到年幼的Guildford,而這個孩子,表面上看起來遊手好閒,整日逗留聲色之地買醉,他去相親時還是Robert或John押送前去,實際上他卻是個對政治現狀看透卻無能為力的失望者。對Guildford的這一自我詮釋姑且不論合理程度,卻肯定超出了「九日女王」事件本身的內幕,這只不過是王室內部權力爭奪的一個戲碼而已,如何同情失敗者都好,何必定要上升到階級鬥爭呢;同樣的「詮釋」發生在簡身上,電影裡把她改編成了關懷下層人民利益,並且在短短九日當政期間還下達了將貴族侵佔土地歸還農民等政令,而歷史上的簡·格雷應不大可能做出類似的舉動。歷史電影有個「歷史契合度」問題,歷史契合度高不高如今在我覺得是無所謂的,只要不太離譜到不能接受的程度並且能改出獨特的東西來還是值得看的。我想評價《九日女王》的歷史契合度也應該按照這種標準,遺憾的是這方面它沒改編出獨特的或者說讓我信服的東西。

無論如何,該完成的事還是要完成,1553年7月6日愛德華死去了,四天後簡被加冕為英格蘭女王,加冕的那一幕是很令人難堪的,形同兒戲卻又氣氛森然,沒有一個人笑得出來。所有人都在屏息以待。諾森伯蘭公爵,薩福克公爵,簡的丈夫,簡在眾目睽睽下表現得像個受了驚嚇的難以置信的小女孩,四顧無援,被一乾麵目可憎的大人脅迫著去幹一件她壓根不樂意乾的壞事,事實也的確如此。據說簡在得知愛德華傳位於她的消息時竟然昏厥過去了。她是如此天真,她不過是個小女孩,一個操縱在別人手中的工具,她又能怎樣呢?國王的命運是她未曾想像過的,是她瘦弱的肩膀和單純的頭腦承擔不起的。她渴望的是遨遊在希臘哲人描繪的理想世界裡,自由飛翔,到達一片靈魂不朽的樂土。

然而瑪麗·都鐸憑藉天主教的支持和效忠於亨利的新教徒的厚愛,要求她的合法的繼承權。九日之後(7月19日)甚至連薩福克公爵也屈服了,企圖通過宣告瑪麗為女王來保全自己的地位。諾森伯蘭公爵的支持者煙消雲散,薩福克公爵很容易就說服他的女兒放棄了王位。瑪麗進入倫敦,立即監禁了簡和她的父親。她的丈夫一家也被囚倫敦塔。1553年11月簡與Guildford被定叛國罪並被處以死刑。死刑被延緩到次年,1554年2月她父親參與了Sir 湯瑪士 Wyatt叛亂。簡的命運被決定了,12日她同丈夫被押赴斷頭台。兩天後輪到了她的父親。

瑪麗·都鐸是不願意殺死簡的,就像日後她對伊莉莎白一樣。但是簡不願意改宗,迫於菲利普二世的壓力,再加上簡的父親的叛亂,瑪麗不得不處死了簡。她身著深紅的禮服,步履莊重地入主王宮,行經處臣屬向她俯首致敬。一個新的變幻莫測的時代來臨了,這個時代將是新教徒受難的時代。

在斷頭台上,簡被蒙住了眼睛,善良的天主教神父幫助她找到了木樁。斧頭揚起。天空是湛藍湛藍的,她的靈魂是否真的到達了那片不朽的樂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