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夫莫敵 [1960]--Spartacus [1960]

斯巴达克斯/万夫莫敌(台)/风云群英会

7.9 / 143,691人    184分鐘 (premiere version) | Sweden:187分鐘 (1968 re-release) | USA:161分鐘 (1967 re-release) | USA:197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諾頓‧杜倫波
演員: 寇克道格拉斯 勞倫斯‧奧利佛 珍西蒙絲 查爾斯‧勞頓 彼得烏斯提諾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肥嘟嘟左衛門

2010-11-18 19:48:07

史詩片要有史詩片的看法


這不是近來熱映的很黃很暴力的電視劇,這是1960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電影。是的,這是庫布里克導演的,雖然我們從中幾乎沒有看到庫布里克的影子---灰暗,冷靜,人性和體制的毀滅等等,反之它主題鮮明,立場分明,也很熱血,除了血肉之軀也沒見到什麼毀滅。莫非又是庫布里克力求多樣性的結果?經查實得知原因乃是主演柯克·道格拉斯。放到今天來講,柯克·道格拉斯屬於「戲霸」,他左右了片場和影片的風格,導演庫布里克相當於只是他請來的顧問和助理。無怪乎庫布里克拒絕承認本片是他的作品。

柯克·道格拉斯是麥可·道格拉斯的爹,看上去真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連說話音色都一樣。他在本片中開場算是出彩,旁白說他「Dreaming of the death of slavery, 2000 years before it came true」的時候,他很血性的咬斷了一個羅馬士兵的腳筋。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柯克把斯巴達克斯塑造成了一個單薄的高大全形象,大義凜然,愛自由也愛美女,領導人民得解放,面對剝削階級的威逼利誘視死如歸,最後英勇就義云云。片中展現奴隸起義軍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場面讓我產生了穿越的幻覺,宛若來到了聖地延安的大生產。可能除了愛美女,他和東方某個國家塑造出來的2000年後的一大批形象如出一轍。

然而這是一部史詩片。史詩片的主角形象細膩和真實算是一種驚喜,本片沒有這種驚喜罷了。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在史詩片中登場的歷史人物上。本片的另一大核心人物便是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的羅馬執政官克拉蘇,他是典型的鐵血式的人物,主張獨裁來消滅羅馬共和國的腐敗,讓羅馬的輝煌更加耀眼。這樣的人物由鼎鼎大名的勞倫斯·奧利弗飾演,可以想像本片不僅高大全,還是舞台劇式的高大全。他們保證了本片的傳統的味道,純正、輝煌。所幸我們還有提比略·格拉古,一個富有戲劇性的務實主義者,他的政見和克拉蘇爭鋒相對,除了元老院的慷慨陳辭,他還用了各種或陰或陽的手段來對付政敵,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相當幽默感的橋段。搖擺於他們之間的是朱利烏斯·凱撒,所有初聞羅馬的人第一個聽到的名字。多虧了他們,本片的層次豐富了,人物鮮活了,而元老院內部的鬥爭也比斯巴達克斯的砍殺要來的精彩。

再說一說細節。本片的色調和佈景勾起了我在龐貝的回憶,土黃色的大地和羅馬柱,烈日當空,所缺的就是一隊羅馬軍團絕塵而去。長達3個小時的片長也讓本片有足夠的時間為斯巴達克斯起義做鋪墊,這其中顯然不能少了愛情。瓊·賽門斯是古典式美女,但當這一角色非常合適。雖然愛情橋段拍的無比俗套,但在本片中愛情是斯巴達克斯起義的直接導火索---和諸多好萊塢歷史片一樣。斯巴達克斯甚至是為此即興起義的---面對愛人被賣掉一怒之下把看守按進水缸淹死,沒法收拾,就起義了。在此之前的鋪墊里有一段斯巴達克斯的角鬥情節。這一段的亮點是兩個貴婦觀眾。她們可憐角鬥士要站在烈日下角鬥,卻無視角鬥士要打鬥致死供她們娛樂。這種貴族式的偽善在今日仍不鮮見。

我認為此片的拍攝動機很可能是在1959年大獲成功,斬獲11項奧斯卡獎的《賓虛》。同樣的古羅馬背景,同樣的碧血黃沙的畫面,同樣的是起義者的傳記,同樣的復仇動機,同樣的史詩級別的場面,史詩級別的片長,史詩級別的話劇腔。甚至連片頭長達10分鐘的黑屏序曲和中場10分鐘的黑屏休息都一樣,這種在今天不可思議的嘆為觀止的做法我只在《亂世佳人》、《賓虛》和本片中見到過。不過,這些相似點都是表面特徵,究其本質本片還是和《賓虛》有不少差距,首先男主角形象單薄,刻意的高大全形象塑造使其失去了人格魅力,本片的大部份精力也放在對奴隸解放的歌頌方面,不像《賓虛》濃墨重彩的講了耶穌和他帶來的世界觀。總之是一部當時的大製作,總體質量也不錯,只是除了了解歷史以外,在今天找不到必定要看它的原因的一部電影。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