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Harry potter & The Deathly Hallows: P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

7.7 / 600,748人    146分鐘

導演: 大衛葉慈
編劇: 史蒂夫克勒伍 J.K.羅琳
演員: 艾瑪華森 雷夫范恩斯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清千歲

2010-11-21 10:20:29

這樣改,你是真的讀懂《哈利·波特》了嗎


打了4星,首先因為這是一部《哈利·波特》,再有這一部確實比之前的《混血王子》有長進,但我還是無法忽視其中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挺嚴重,那就是導演大衛·耶茨的自由發揮未免太多了,以致於讓人懷疑他是否真的讀懂了《哈利·波特》。


列舉幾條我眼中很不妥的改動,因為想說耶茨,所以他之前的電影也會提到——

一、哈利對赫敏的曖昧,以及對羅恩的無情。

耶茨對三人的關係真的有點搞不清。首先那段曖昧的雙人舞扭曲了人物本色,哈利對赫敏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男女情意,哈利後來還對歸來的羅恩赤誠相見「她就像我的姐妹」。如果說跳舞只是單純的想哄赫敏開心,可誰都記得書中羅恩出走以後哈利和赫敏的失落,哈利的心情幾個月來跌到谷底,說不上失去羅恩讓兩人誰更抑鬱,他們連談話都減少了何談跳舞。這段舞不但讓羅恩的無端懷疑變得有根據,還印證了魂器赫敏的惡毒話「沒有你我們更好」,既突兀又不合適。

開玩笑地講,耶茨拍「哈赫」還不如「哈囉」符合原著。關於三人組的關係,赫敏和羅恩都是哈利的摯友,但在內心深處,哈利是更偏愛羅恩一點的。這點在三人同行時也許看不出,但在兩兩單獨相處時,差別還是明顯的——在前幾部中,哈利跟羅恩赫敏分別鬧過彆扭,在跟赫敏鬧矛盾互相不理睬時,哈利雖然不愉快,但跟羅恩在一起基本上照樣該幹嘛幹嘛;可在跟羅恩絕交時,哈利那種彆扭、心煩、憤恨被著重渲染,即使有赫敏陪伴也不能讓他打起精神——
【「他(哈利)當然是喜歡赫敏的,但她和羅恩不一樣……」。】
當然羅恩和赫敏都是能讓哈利拼死保護的人,只是兩人在他心裡那種微妙的差別也是無法忽視更加不能混淆的。
可是在電影中,哈利對羅恩的情意卻被輕描淡寫,最讓人感動的對話——
【「他一定知道我會離開你們。」
「不,他一定知道你一直都想回來。」】
竟然沒有入選。想想書中羅恩毀掉魂器的情節,當時魂器中的幻影可是把羅恩多年來所有的恐懼和心結統統揭開展示出來了,自卑、敏感、懷疑赫敏,這些多少都跟哈利有關,哈利在旁聽得一清二楚卻不斷鼓勵羅恩「別聽它的!快刺!」,之後他第一次主動跟羅恩談起「赫敏」和「優秀」這兩個敏感話題從而徹底解開羅恩的心結——
「我像愛姐妹一樣愛她,我相信她對我也是這樣。一直都是這樣,我以為你知道。」
以及接下來——
「聽起來比我本人偉大得多。」羅恩嘟囔道。
「這樣的事聽起來總是比實際偉大得多,」哈利說:「我這些年一直想告訴你這一點。」
兩人同時走上前,抱在一起……

七年了,羅恩生活在「名人哈利·波特」的陰影中七年,在故事即將完結時,當隱藏在這段深厚友情角落最敏感脆弱的部份被揭開貼布毫無保留的亮在兩人面前,哈利·波特怎能不上前輕吹撫平這傷口?這明明是一段極其重要的互動!是對哈囉友情最圓滿的交代!可耶茨卻把這段拍成了羅恩一個人的戰鬥,實在是種遺憾。


二、金妮的色誘術

為什麼金妮自《混血王子》電影后變成了最不招人待見的角色?長相只是一點,大部份功勞都歸功導演對她不靠譜的塑造。

想想原著中金妮是個什麼樣的姑娘吧,活潑、幽默、堅強、實力不俗,關鍵是從第一次見到哈利就一直深深喜歡他,從未改變,以致於說是「愛」也不過份。不同於秋·張的那種純青春期小戀人的喜歡和佔有,金妮對哈利還有互為知己的意義,因此「第一夫人」才會屬於她,鄧布利多葬禮上有這樣一段——
【在那一刻,哈利知道他們彼此心心相印,知道當他把他要做的事情告訴她時,她不會說「你要小心」或「你別去做」,而是會欣然接受他的決定,因為她從心底里知道他就是那樣一個人。】

可是在電影中,金妮跟哈利從沒有過什麼像樣的交談,只是kiss了多次,這回居然裸背讓哈利幫她拉裙子拉鏈!看起來她完全只是在色誘哈利,讓人覺得她的愛還不及秋·張有誠意。耶茨鏡頭下的金妮讓人感到陌生,就算是電影篇幅所限,也不應該用這種不屬於HP格調的俗氣又情色的方式(金妮當時還未成年)處理金妮和哈利的感情。


三、蟲尾巴逃過一死

蟲尾巴是個重要的角色,哈利父母的死跟他有直接關係,而且在《阿茲卡班》中就是因為他的落跑小天狼星才沒辦法得以昭雪,只得又藏了兩年。
因為一時對哈利動了惻隱之心而被伏地魔賞賜自己的假手掐死,這是個多麼震撼又有深意的死法。蟲尾巴是懦弱的,納威曾被拿來比過他,但跟納威後來的英勇不同,蟲尾巴一生懦弱,因為懦弱,在強權面前他以背叛來求取暫時的身心安全。蟲尾巴的「倖存」是因為背叛,死亡也是因為背叛,背叛朋友,他的主子賞他苟活了十幾年,背叛主子,他立即被處死了。

這個在書中原本死得不同凡響的「背叛」代言人在電影裡卻只是被擊昏了,這就削減了HP原著留給人的啟示。


四、斯克林傑與哈利的對峙被刪,三句「徹頭徹尾是鄧布利多的人」一句不留

死聖里也就算了,可在《混血王子》中,那兩場對峙可是意義非凡。首先他標誌著哈利的成長,魔法部在拋棄誹謗哈利後轉而來說服他替魔法部樹立形象,面對魔法界最高領導——斯克林傑無恥的利誘與威逼,哈利的回擊與質問句句犀利直指要害,把部長逼得氣急敗壞——
【1.「你把斯坦·桑帕克當成替罪羊,就像你想把我當成福神一樣。」】
【2.「你不關心我的死活,但你關心要我幫你使大家相信你在戰勝伏地魔。我沒有忘記,部長……」
他舉起右拳,冰冷的手背上那道傷痕發著白光,那是烏姆里奇逼他刻下的字跡:我不可以說謊。
「當我告訴大家伏地魔回來的時候,並沒看見你衝出來幫助我,魔法部去年可沒這麼熱心交朋友。」】
 【3.「我看出他在你身上做的很成功,」斯克林傑說,金絲邊眼鏡後的眼睛冷漠而嚴厲,「徹頭徹尾是鄧布利多的人,對不對?波特?」
「對,我是,」哈利說:「很高興我們說清了這一點。」
他轉身丟下魔法部長,大步朝屋裡走去。】

還有在鄧布利多葬禮後,斯克林傑又來套話——
【1.「你想要什麼?」哈利直截了當地問。】
【2.哈利端詳了他片刻。
「斯坦·桑帕克放出來了嗎?」
斯克林傑的臉漲成了一種難看的絳紫色,哈利一下子想起了弗農姨夫。
「看得出來,你……」
「徹頭徹尾是鄧布利多的人。」哈利說:「沒錯。」】

這可比搞對象更能體現一個身負重任的少年的成熟和決絕,也更能烘托形勢的嚴峻,但顯然耶茨不這麼想,他寧願把它拍成一部有笑點的青春愛情片。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很有份量的段落出現在哈利跟鄧布利多本人的談話中——
【「他指責我『徹頭徹尾是鄧布利多的人』。」
「他真無理。」
「我說我是的。」
鄧布利多張嘴想說話,但又閉上了。在哈利身後,鳳凰福克斯發出一聲輕柔、悅耳的低鳴。哈利突然發現鄧布利多那雙明亮的藍眼睛有些濕潤,他大為窘迫,忙低頭看著自己的膝蓋。但鄧布利多說話時,聲音卻相當平靜。
「我很感動,哈利。」】

強大又深不可測的鄧布利多的眼淚,這可是前所未有的絕對第一次,讓鄧布利多如此感動,這樣的內心表白為什麼要刪去。還記得《密室》電影中鄧布利多與哈利在看福克斯的重生時,他如爺爺般親切慈詳地向面帶驚奇與微笑的的小哈利講述生命的奇妙,那個場景至今都會讓我感動溫暖。而這個橋段原本是完全能和那一幕相媲美的,相信也會使之後鄧布利多的死更令人心碎,可耶茨卻無視了,放走了一個絕好的催淚機會,使得整部《混血王子》情感匱乏。


總之概括一句話,耶茨的改編缺少原著本有的人文精神,他拍的《哈利·波特》丟了魂。這不禁使我懷疑,連續把電影拍走樣,大衛·耶茨是否真的理解《哈利·波特》,或者說是否真的理解哈迷。
我愛《哈利·波特》,所以我希望電影能儘量忠於原著,不只是忠於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所傳達的感覺和內涵要與原著保持一致。所謂「神形兼備」,「神」定要是放在「形」之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