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三個傻瓜--3 Idiots

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瓜/作死不离兄弟(港)

8.4 / 434,950人    170分鐘

導演: 拉庫馬·希拉尼
編劇: Vidhu Vinod Chopra 拉庫馬·希拉尼
演員: 阿米爾罕 卡琳娜卡普爾 Sharman Joshi Madhav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燕威王~撲騰

2010-12-02 07:09:11

所謂一些屬於我個人的悲觀看法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總會遇到那麼幾個人,一心認為只有自己能上北大清華又或者工作之後必然有非凡成就……他們很努力,很拚搏,很不合群,很孤高自賞——然而最後往往能達成目標。
達成目標之後呢?自然是「黃鶴一去不復返」,從此音信裊裊,想要同他們聯繫,其難度不亞於到天子腳下上某某訪,能不能訪問成功還是個問題。

就在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次日,在某大學同學的部落格快照上看到她寫的一篇日誌,大意就是說,覺得大學同學都沒什麼水平,自己既然混出來了就用不著和她們交朋友了blablabla~~~
想想也是,這妞兒連大學畢業典禮都沒參加全就匆匆走人,於次日把她的手機號換了新的,從此她這個成功人士徹底同我們這些泥水裡打拼的鄉下人脫離了關係。

我又想到某箇舊友,在考上某國際知名大學之後全然不顧我高考分數差強人意的惡劣心境,一個勁兒地在電話裡跟我說:「我知道你沒考好,不過我就不同了,我很幸運,到現在都覺得幸運!做夢都沒想到能進X大。」之後她也一樣,連同班裡其他幾個北大清華命的才子,與我們斷了聯繫。

這些人大都是類似的:
同學聚會不怎麼參加,偶然路遇,他們一定當著同行者的面,和我們這些老同學舊朋友劃清關係,生怕自己的仙姿沾染上了我們這幫路人甲路人乙的凡俗之氣。「偶開天嚴覲凡塵」的情況,也不是沒有,不過接受我們的邀請或者接到我們的問候電話時,願意陪我們嘮那麼幾句嗑兒這絕對是施捨,是看得起,是自貶身價而抬高了我們。

所以我代表D和國家,謝謝他們。

十八九歲小屁孩兒的時候,我遇到這種事兒會感到傷心,我的心情就像電影中男主那倆好朋友一樣,拍畢業照時坐在最後一排,雖然為好友自豪,可心裡到底不是滋味。
等到二十五六抑或現在,想的多一些,我就會問自己:「究竟是什麼事物,讓他們有底氣把自己變成這個樣子?」——難道他們真覺得自己的狀態是好的嗎?

人人都說「知識改變命運」。
有的人純粹地熱愛知識,他們理解這句話恐怕會認為:知識改變的是一個人對於世界和自己的生活的看法——從而更熱愛生活,更有自信心。這種人就是電影裡的男主人公,他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對這句話最理想主義的詮釋。
有的人也熱愛知識,但更熱愛的是被知識改變的命運:更進一步說,熱愛的是知識能夠給他帶來的地位、權威和利益。電影中的代表,無非是那個外號叫消音器的高材生,他跨過熱愛知識,更中意被改變的命運。

知識是什麼?
不同的人看它能得到不同的答案,也許在豆瓣上,知識可以當做裝B的資本;在學校里,知識能幫助你通過每一科考試;在職場上,知識能讓你不至於為了做一個簡易的PPT而到處求人……
又或許,有的人就是單純地覺得,變得在某方面不無知,這就是最大的成就。

現在的我,無意去責怪那些選擇了「眼睛往上瞧」的老同學老朋友——他們只是做出了一種選擇:去崇拜知識給他們帶來的優越感、尊榮氣以及現在已經實現抑或將來早晚要實現的知識許給他們的一切好處。
他們狂傲,其實依仗的是知識物化出來的實用性功利性的那一面(文憑啊就業機會啊什麼的)——這本就是個資源稀缺的社會,無怪他們如此有底氣。

社會學分層研究的基本範疇就是社會階層和社會階級。儘管馬克思說過,階級遲早要消失,但只要人的慾望仍舊有不斷更新的潛能,並且慾望的指向物又具有稀缺性——階級階層就不可能消失。
知識本身,已經參與到社會流動中去,一個人所處的階級或者階層,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經由一張張文憑鋪就的路去改變的。

所以,有的人把擁有知識本身當做修身養性的滋補品,比如影片中的男主。有的人把它當成進身之階……這是現實的,卻無可指責,否則就像男主的好友一樣,父親癱瘓,姐姐嫁不出去,母親買不起新衣服……這樣的恐懼縈繞心頭,知識不變成謀生的工具才怪。

影片無非是給了我們一個更美好的畫面:但這個結局畫面我們覺得太美好了,不能實現也是真的。
我情不自禁地把影片本身講的一些東西代入了C國,發現似乎也是在講我們的事情,儘管還是有那麼一些的不同。更多的時候我不相信馬克思的話,也許是早年學的太多,有點兒膩了,我更相信比較悲觀的傾向……

一如《社會學的想像力》中所言:

「只要經濟計劃速度太高,以致於造成蕭條,那麼失業問題就不能再通過個人途徑解決。在民族國家的體系和不平衡的世界工業化進程中,只要戰爭仍然是固有的,那麼不管有沒有精神治療的幫助,普通人在其有限的環境中是沒有力量解決由體制或體制缺失所施加於身上的困擾的。家庭作為一種制度,只要它把婦女變成受寵愛的小奴隸,而男子則成為他們主要的供養人和未斷奶的依靠者,那麼通過純粹私人的途徑始終無法解決實現美滿婚姻的問題。只要過份發達的大都市和過份發展的小汽車還是過度發達社會的固有特徵,那麼個人才智和私有財產就解決不了城市生活的論題。」(概括而言:個人議題和個人矛盾,無法在社會議題和社會矛盾沒辦法被解決的時候得到解決。)

抄錄如上,與諸君共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