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地英雄--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

天地英雄/

6.4 / 3,917人    120分鐘

導演: 何平
編劇: 何平
演員: 姜文 趙薇 中井貴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京裕

2010-12-05 02:40:56

《天地英雄》:中古武士群像


杏花春雨江南,駿馬西風冀北。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意象組合。那麼,千尺黃沙中的孤膽英雄,可謂是十分符合這種傳統審美的形象。比起中文片名,很有跟風味道的《天地英雄》,我倒是認為英文版的翻譯更為貼切: 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 因為它真正點明了本片的中心詞:武士。

儘管在服裝設計和故事選擇上本片顯得西化,然而究其精神實質,仍舊是最傳統的忠孝節義中國式道德。只不過是將其定格在了武士這一群體的身上,而非官吏或儒生,從而獲得了一種新鮮感和陌生化。武士精神的淪喪,在中國大約始於宋朝。「崖山之後再無中國」說的不只是民族血統,同時也是民族精神。因此,這個設定於盛唐時代的片子更多的包含了一份撫今追昔的意味,興味闌珊的滄桑,和男主角深沉的面容一起,貫穿了整部影片的始終。

真正的武士,在中國的起源應該說是戰國時期的俠士們。「重信義,輕然諾」、「尚義輕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不侮矜寡不畏強禦」、「功成身退」,與季布、荊軻、聶政、高漸離、魯仲連等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名字一起,成為了後世武人的圭臬和楷模。在《天地英雄》中我們很容易看到這些道德標準的影子:李校尉因為沙塵暴中的救命之恩,答應為駝隊護航,之後便以此為己任,即使發覺捲入亂局也從未離棄;而李校尉之所以被朝廷通緝,是因為不肯殺婦孺百姓,「仁」也;李校尉的舊部們為了兄弟義氣拋棄安逸的生活和家庭……開片的這一切都給我們一種十分熟悉的感受,水滸式的豪爽奔放,三國式的忠義干雲,看得人心中疏朗,男兒氣足。

如果這一切只停留在開始,那麼這就是一部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的中世紀騎士小說。因為天地英雄的崇高感,來自於這批武士們對國家歷史的自覺承擔,一種苟利國家生死以的精神昇華。

轉折出現在駝隊第一次鏖戰後,山洞中唐朝將領說出了駝隊的秘密:國寶釋迦摩尼舍利。這絕不同於一般珍寶,對於西域(今新疆一帶)大小佛國來說,誰擁有了舍利子誰就擁有了這片土地的統治權。因而引來了突厥的爭奪。想鞏固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就絕不能使舍利子落人人手。這臨時拼湊的駝隊,自覺不自覺地擔負起了國家興亡的大任。看看駝隊中的各路人馬:李校尉是因為俠肝義膽加上救命之恩,義務護送行程;幾個舊部是為了義氣同時也是出於不甘平淡生活的寂寞;老不死的和地虎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職業傭兵;來棲是出於勤於王事的心情保護國家的駝隊,同時也是考慮到獨自旅行的危險;文珠是在來棲的保護下順道入京。我不由得想起《十月圍城》,同樣的,歷史的責任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落在了一個個普通人身上,他們並非都是明知肩上責任的重大,多數人是在無意識中成為了推動歷史的力量。同《十月圍城》不同的是,《十月圍城》的中豪傑是出於不同的目的,參與到最後保護孫中山行動中去的,有的人並未真正了解這項任務的真諦,但也無愧於偉大;而《天地英雄》中隊伍形成階段眾人是無疑是對,但當駝隊秘密揭曉,大家都意識到了自己任務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年幼的地虎被遣返,因為孩子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其他留下的武士從這一刻起,就自覺的背負起國事重擔了。

崇高的任務執行中,每個武士的個性,他們的前世今生,他們的心曲,他們的悲歡和願景,也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從兩位主角來說,李校尉是出類拔萃的武士,但應為通緝犯的身份鬱郁不得志,這趟行程的終點也許就是自己的身繫囹圄。正如我前面所述,他深沉的面容始終壓抑著什麼,對和兄弟們重溫往日自在生活的嚮往,對國家眷戀卻又畏懼的矛盾(作為通緝犯),對文珠欲說還休的感情,即使這是一趟令人緊張又激動的旅程。來棲是一個主流意義上的優秀武士,克己奉公,忠於職守,但他內心卻有著連自己都不敢面對的惶惑和虛無。身為日本人,雖自幼在唐效命,但終非吾鄉。而遠在海外的母國也僅是一份念想,其實他對扶桑早已毫無概念。心靈不知歸依何處,只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來求的些許安慰。更要命的是在旅程中他逐漸與自己追捕的犯人相知相惜,甚至相託以後事,對他來說這更加增添了心靈的迷茫。其餘人物如老不死的、獨眼鷹,甚至大反派安大人,也都是個性鮮明,性格豐滿,令人過目難忘。影片講述的不只是武士的美德,更有武士的內心。

結局的玄幻色彩常為人詬病,但對這個設計斷不該只看其表面,那只是一個像徵性的符號,象徵著一種外在的認同,從武士們的內在來說則像徵了一份心靈的超脫和救贖。故事中的武士們其實像普通人一樣,各有各的執著和苦惱,而光榮的偉大的死亡,是他們最好的安慰和解脫。老不死的作為一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形象,他雖樂觀豁達但仍受著被他人懷疑能力的痛苦,最終以死找到泉水是他最終獲得了武士最看重的認同;來棲迷茫的心靈在佛光普照下安息,他終於不用再苦尋心靈的家園,武士的榮譽就是他的棲身之所;壯士們的鮮血被靈光潔淨,魂靈歸於天堂,惡人受死,善人得存,這分明是導演的「上帝之手」做出的末日審判。沿著劇情看到這裡是我並不覺得突兀或荒誕,只是覺得心中充滿了崇高帶來的感動和神聖意向給人的震撼。

很多人談到文珠,認為是一個多餘的角色。其實不然,她作為這些武士的旁觀者,以女性的視角記錄著他們的一言一行,並給予適時的評斷。同時文珠的形象也可說是對主題的一個補充:武士家女子的形象。有別於士族女子的嫻雅雍容,文珠的形象從一開始就有其獨特之處。第一次出場,她處在戰時的城池中,素麵朝天,親自勞動,一邊張羅著備戰事宜,幹練而又樸實,確實是武家女子的風範。文珠的性情溫柔沉默可以說是恭順,謹遵父命回中原,對於父親託付來棲也是言聽計從,但與此同時也展現出她的堅忍,旅途中危險重重,困難眾多,換了其他女子一定叫苦連天,而她是給大家一個內斂的微笑。作為傳統文化中的女性她十分文靜,很少主動同隊伍中的異性多交談幾句。可她的勇敢和沉穩卻是傳統女性所沒有的,最後的戰役來臨時李校尉交給她鎧甲,怕她緊張還出言撫慰,文珠只是平靜的說:「我是將軍的女兒,不怕打仗的。」看她在槍林彈雨中操縱炮石,橫刀縱弩,我敬佩她所具有的英雄氣概。她同故事中的其他武士一起,共同展現了一幅迥別與儒家士大夫的中古武士群像。

作為故事的敘述者她走到了最後,同時她的存在也給予李校尉坎坷的一生一個還算完滿的結局,一個中國武士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結局: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最近連看了兩部姜文電影,才發現以前對他太不了解。《天地英雄》與其他幾部作品可以說是一個異數,當然這與導演不是他有關。然而《天地英雄》還是沾染了明顯的姜氏氣質,比如那個佛舍利顯靈的戲,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明顯與《太陽照常升起》有相承,相比之下本片中的隱喻已經是十分淺顯易懂的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