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919,011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12-13 04:12:46

時代之傑作——《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文向諾蘭的蝙蝠俠系列致以敬意。

    實際上在很久以前,當我第一次搞清楚超人、蝙蝠俠、蜘蛛人等一干美國超級英雄各自背景身份的時候,我就覺得蝙蝠俠是這裡面最具挖掘潛力的一個,為什麼呢?其一,他不具有超能力,他其實就是一個平凡人,依靠身手和高科技裝備懲惡揚善,比起超人這樣能力通天的主,面具下的蝙蝠俠才是一個真正的人,或者說,他有著更加巨大的壓力,因為他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當他的使命和他的個人極限相衝突時,就會產生巨大的矛盾;其二,比起其他的超級英雄,蝙蝠俠個人的陣營位置相當尷尬,他游離於法制之外,以自己的手段抓捕罪犯,這樣的行為自然為法律所不容,但他卻又從未和司法系統決裂,這意味著他不能對罪犯處以私刑,法律和道義束縛著他的手腳,,夾在罪惡與正義中間的蝙蝠俠為兩方所不容,他是一個孤獨的戰士。
    雖然我也覺得前幾部蝙蝠俠電影,特別是蒂姆•波頓的兩部,拍得十分不錯,但在我上述的兩點上,這些電影都沒有太多地表現出來,我們看到的仍然是走的超人路線,過重的浪漫色彩,重點被放在了蝙蝠俠的裝備多麼神奇,以及敵人是多麼怪異兇殘上面。幸好有諾蘭,在蝙蝠俠這個人物都快被遺忘的時候接過了大旗,並且將他那黑暗沉重的風格完美地融入到了這個電影系列中,開創了新的時代經典。
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好萊塢新一代中堅導演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風格黑暗,主題深刻,對人性的刻畫和揭示尤為出彩,在《俠影之謎》中,剛接下大任的諾蘭迫於電影廠商壓力和波頓式風格的深人人心,尚未能充分發揮出他的風格,因此,《俠影之謎》雖有諸多對一般超級英雄電影的突破,但在故事設置上仍是濃重的好萊塢模式,而在《俠影之謎》成功後誕生的《黑暗騎士》則不同,此時的諾蘭已能全方位掌控電影拍攝,於是,《黑暗騎士》從開頭就流露出一股反好萊塢模式,相比前幾部蝙蝠俠來說極度寫實的黑色旋律。
    諾蘭的兩部蝙蝠俠讓我想到美國恐怖小說家本利特•特利的作品,它們都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當邪惡降臨,彷彿全世界人都不可靠了,人人都可能被收買,被誘惑,變得墮落,雖然諾大的一座城市,但彷彿只有你一個人在戰鬥一樣,這在《黑暗騎士》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特別是押送哈維•丹特那場戲,黑夜中的高譚市彷彿就只有幾輛警車和一幫匪徒,空曠中的恐懼無助的感覺十分明顯。
    影片的風格其實有時也是很壓抑的,諾蘭這次走得很大膽,對小丑戲份的處理已經完全不像是好萊塢主流商業片了,在一些場合出現的汽笛一般的喧囂聲,極為精準地描繪出了情勢的緊迫或是角色心中的混亂,但這樣的配樂在商業片中也實屬少見。而在情節設置上,《黑暗騎士》驚人地將女主角殺死在影片中段,而且,男主角居然沒得到女主角的愛,這樣得到的結果便是強化了影片主角形象的立體感,使故事情節相比一般超級英雄電影在轉折上讓人耳目一新,同時將影片想表達的悲劇氣息散發出來。
    《黑暗騎士》在主題上仍算是延續了諾蘭最愛的探討人性的話題,而他和本利特•特利一樣也是喜歡無限度「醜化」人性的主,不過特利總是在小說結尾時放出光明,而諾蘭則習慣一黑到底,不過拍了蝙蝠俠倒算是異數,總之是商業電影嘛。太黑暗了小孩不讓看怎麼辦,還賺誰的錢去,於是我們看到了蝙蝠俠在被小醜死死壓了那麼長時間後最後也還是將其捉拿歸案,當然他們倆的勝負問題有待研究,這個姑且不論,但遊輪上凶神惡煞的罪犯將炸彈控製器扔出船的一幕就真的很不諾蘭了,雖然也有不少人對這個場面表示讚賞,但我個人認為實在是欠缺鋪墊,本來一直往黑暗走的卻突然露出一絲光明來。
《黑暗騎士》全片的節奏感處理得相當不錯,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也不讓人覺得有什麼拖沓之處,諾蘭總是懂得如何在保持影片內涵的情況下將戲劇性升到極致,他的另兩部風格黑暗的作品《記憶碎片》和《致命魔術》的可看性都很高,戲劇張力十足。諾蘭在動作戲的處理上也是極為出色,雖然有許多衝大場面去看的人覺得本集的火爆程度似乎不如上一部,甚至我身邊有好多人看完之後的評語就是一句「什麼呀,打架的戲那麼少,對話好多」,但我始終覺得,真正優秀的商業動作片是不能讓觀眾完全將注意力集中在火爆場面和動作打鬥中的,這些應該作為一種恰到好處的劇情推動力,觀眾在驚嘆場面精彩的同時仍緊緊抓住故事主線,也就是說,真正吸引你看完電影的是其劇情,而動作場面應本著寧缺勿濫,存其精華的原則。在這一點上,《黑暗騎士》做的十分完美,幾場動作戲恰到好處,在推動情節的同時也沒讓人們把注意力全部轉向打鬥和爆炸上,整部電影的核心仍是幾個角色之間內心意志力的對抗。
    《黑暗騎士》的開場是一場銀行搶劫戲,這真是一個絕妙的開場!這裡就不再說它那漂亮的運鏡。它除了引出小丑這個主要人物,並且展現了其怪異,殘忍,謀略過人之外,另外就是以一個黑吃黑的開場定義了整部電影的總基調,並且通過銀行經理臨死前的話道出了片中小丑與一般黑道人物的不同,小丑代表了無序,無原則,無榮譽感,沒有底線,這是連黑幫都不能容忍的行為,然而,這卻正是小醜的制勝法寶。
    說到《黑暗騎士》,就不能不說到小丑,我覺得這是自《沉默的羔羊》以來唯一一部反派完完全全蓋過了主角的電影,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不過這裡就不再論及希斯•萊傑的驚人表演和他的去世,我僅談小丑這個角色本身。其實我個人的感覺,小丑這個角色完全不應該當作一個人來看待,他是罪惡的化身,混亂的代言人,他雖然沒有強大的戰鬥力,但沒有人會否認他的確神通廣大,在整部電影中,他一直佔據著上風,隨意地玩弄著蝙蝠俠和高譚警察局,最後他也成功使「光明騎士」墮落了,因此,他的確是勝利了。我們並不知道小醜的出生來歷,在波頓的版本中,小丑就是殺死布魯斯•韋恩的父母的兇手,但在諾蘭版本里明顯不是這樣,小丑雖兩次提及他的家人,但由於對其傷疤來歷的互相矛盾而使得這一切顯得十分可疑,我們不知道小丑為什麼會痛恨社會,或許是他的家人傷害了他,或許也不是,小醜的來曆始終有一種神秘感,我覺得這正是諾蘭有意設計的,因為小丑可以隱去自己的本體,他就像徵著邪惡,一種原始的,純粹的邪惡,不要利益,只為看到這個世界毀滅。
    小醜的強悍不是沒有道理的,除了他驚人的謀略之外,就是他的無原則性,他的混亂,這也是全片論及的重點。在《俠影之謎》中,黑幫老大費康尼對布魯斯說,你們這些人,有太多牽掛,因此不敢做自己決定做的許多事,但實際上,黑幫老大自己又能徹底放下多少呢?他們都有著太強烈的慾望,想賺錢的慾望,想稱霸的慾望,哪怕拉斯奧古,也有著不顧一切想毀滅高譚市的慾望,這些慾望是他們堅強,但也讓他們暴露出弱點,但是小丑不是這樣,他無所牽掛,他並不看重任何事,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為好玩,只是因為「與蝙蝠俠斗其樂無窮」,於是他能把山一樣的一大堆錢隨意地燒掉,於是他能在從高樓墜下的時候放聲大笑,試問,你我能做的出來嗎?誰又能做的出來?能這樣做的人,必是無所畏懼,因此,也近乎無敵。
  小丑另一個強大的地方就在於他了解人性,雖然他蔑視人性,他知道人們活著是為了什麼,他知道人們放不下什麼,當一個人已經完全摒棄了人性卻同時又能緊握住別人人性中露出的把柄時,可想而知他的力量將會有多麼地可怕!正因為這樣,高譚市才會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會難以相信別人,正因為如此,哈維•丹特才會被小丑牢牢抓在手心裡,最終墮落。
而哈維•丹特則是一個悲劇,我覺得他和瑞秋以及布魯斯•韋恩之間的故事是一齣悲劇,而他和蝙蝠俠以及小丑之間同樣是悲劇,他的經歷證明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就像那句話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魔鬼,小心不要讓它跳出來,或者是小丑說的,瘋狂就像地心引力,只需要在後面輕輕推一把……
    哈維•丹特原本可算是高譚市的驕子,年紀輕輕便任地方檢察官,他有著和蝙蝠俠一樣的對邪惡的痛恨,有著一樣的幹勁,而且,他也具有相應的能力,他被稱為光明騎士,和黑暗騎士比起來,他從哪方面都更應該成為高譚市人民的英雄,可是瑞秋的死讓他崩潰了,走上了和蝙蝠俠相反的道路,儘管兩人之前是如此相似。實際上我個人覺得,瑞秋的死對於哈維轉向黑暗面來說僅是一個導火索,瘋狂混亂的種子一直深埋在哈維•丹特心中,他身為檢察官,卻比蝙蝠俠更加無視法律的存在,那場幾乎同時發生的逼問戲就是例證,黑幫老大有恃無恐地告訴蝙蝠俠人們早已吃透了他,知道他無論如何也不會下毒手殺死他們,因為蝙蝠俠始終堅守著原則,而在哈維這邊,他用丟硬幣的手段將對象嚇了個半死,這點上可以看出他心中也有小醜的影子,最後小醜的話更讓他對一切法律規則感到失望,並徹底走向了無序,他最後綁架了戈登警官家人時對蝙蝠俠說出那句「你認為我們可以在這樣一個不正派的時代做一個正派的人?你錯了」,聯想到哈維的當初,更是讓人唏噓。
    哈維•丹特還讓我想起了經典RTS遊戲《魔獸爭霸3》中的主角阿爾賽斯(Arthas),我發現這兩人驚人的相似,他們倆都痛恨邪惡,卻又深知邪惡的強大,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內心卻已充滿了對邪惡的畏懼,他們漸漸失去信心,但偏偏又仍有著驚人的偏執,最後都因無法對自己想要守護的人兌現承諾而走上暴虐之路,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法治失去信心,對社會失去信心。
在小丑,哈維,蝙蝠俠三人之間,形成了一個兩極對立,哈維在中間,他身上同時有著蝙蝠俠和小醜的部份因素,而最後瑞秋的死使他徹底偏向了小丑一邊,我覺得哈維和小丑都是蝙蝠俠的對比,他們的強大反而體現了蝙蝠俠的偉大,小丑考驗了蝙蝠俠的決心,哈維則證明了布魯斯•韋恩的堅強。
    不得不說的是,蝙蝠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隱忍的,堅強的,高大的英雄,實際上小丑也沒能勝過蝙蝠俠,至多打了個平手,雖然小丑步步逼近,將高譚市所有美好的事務盡皆毀滅,但到了結尾,當蝙蝠俠翻過哈維•丹特尚完好的那一邊臉時,他就又把局勢扭到了中點,儘管許多人死了,許多人墮落了,但蝙蝠俠依然像一塊頑石一樣屹立不倒。在諾蘭的鏡頭下,我們也曾看到了這個男人也曾經迷茫,他對犯罪的恐懼與憎惡也幾乎使他墮落,而當他成為面具後面的傳奇時 ,我們又看到他的孤苦,超級英雄和億萬富翁的身份也終究沒有留住那個女人,而最後,他也沒能知道那個女人終究沒有選擇他,我真的不敢想像,要是忠心耿耿的阿爾弗雷德把那封信給了布魯斯的話,這個男人會不會真的倒下。
    很多人都問《黑暗騎士》到底有什麼意思,表演出彩,故事緊湊不假,但也還不就是一商業大片?而我覺得,每個人看電影都是各取所需,我從《黑暗騎士》裡面看到了責任,一個男人,一個英雄的責任,試想小醜的力量幾近通天,整座城市都被他控制了,為什麼還有人敢於他為敵,為什麼你愛的女人都死了,你還要為這座冷漠的城市賣命?為什麼當全世界都覺得「輸就輸了吧」的時候,你卻也不肯認輸?
    而我們為什麼喜歡《黑暗騎士》?在這個普遍看重奇幻勵志,政治對話,邊緣情感,以及美國夢的時代,在這個一切都需要複雜才能「上等」的時代,我們需要看到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簡單而立體的英雄,看到堅強,看到一個男人責任感,看到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我個人覺得,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東西。
蝙蝠俠最終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了繼續保持哈維「光明騎士」的形象,為了使高譚市人民不失去信心,為了使小醜的播下的邪惡種子不能發芽,他攬下了一切罪狀,這不是一般的好萊塢模式的煽情,這不是矯情的無理由吹捧,在這個英雄氾濫的時代,我們終於看到了一個立體的,沉重的,很不同尋常的英雄,我想起《俠影之謎》開頭,拉斯奧古對布魯斯說,在你爭我奪中失利的人才會變成以暴制暴的私刑者,他們會被擊毀或遭囚禁,但是,若你能超越自我極限,為一個崇高理想全心投入,他們就無法阻止你,你也將成為另一種人……一個傳奇。
    可笑的是以此為信條的影武聯盟終究在偏執中迷失了自己,只有布魯斯•韋恩,蝙蝠俠,成為了永遠的傳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