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孩子们都很好/非单亲关系(港)/性福拉警报(台)

7 / 134,536人    106分鐘

導演: 莉莎蔻洛丹柯
編劇: 莉莎蔻洛丹柯 史都華布朗柏格
演員: 茱莉安摩爾 蜜雅娃絲柯思卡 安妮特班寧 馬克魯法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5ON™

2011-01-03 05:32:01

這不僅是同性電影,更是家庭關係必修課


首先我自己推想了一下這個家庭是如何組成的。Jules因突然發生的顏面神經麻痹而前往醫院就診,那時為她治療的是一位女醫師Nic,互相吸引的兩人從醫病關係中轉變為情人,最後決定走入婚姻共築家庭。有一天Nic認為一段關係的維持不能沒有小孩或者她只是單純想要有小孩,於是借精生下了女兒Joni。Joni三 歲時,兩人考慮了許久,因為Joni必須承擔這並不一般的家庭成為她人生的背景,是否要讓她單獨去面對?也許應該為Joni找個伴,Jules決定再次向 精子銀行提出申請,然後Joni就有了個弟弟Laser。

The Kids Are All Right如果只是講述外界異性戀者是如何看待同性戀以及她們組成的家庭,那麼本片將是一條俗爛的同志電影。導演麗莎 Cholodenko並不覺得同性戀與異性戀在家庭關係中會有什麼差異,良好的家庭關係就得建立在溝通與愛上頭,無關乎這個家裡頭的組成核心是一對父母或是兩個媽媽。在電影開始的時候,Jules和Nic的家庭結構是處於穩定的狀態,要等到Joni離家讀大學後才有可能出現造成改變的因素。

殊不知成年了的Joni自作主張去聯絡捐精者Paul一會。 我實在忘不了Paul與Joni姐弟見面時的那份尷尬,雙方釋出善意卻也有所保留,互動之中帶有微妙的張力,這是因為血緣關係所帶來的情怯嗎?或是同志家庭出身的他們習慣性的防備。明明是期待與Paul的會面卻在見了他後把話都縮回去,姐弟倆輪流向Paul介紹彼此,似乎想掩蓋無法大方地與Paul對談的窘境。

影片的中段Paul幾乎取代了Nic成為家庭的軸心,在Paul家晚餐的那場戲,導演麗莎 Cholodenko透過Jules、Joni、Laser三人幫忙Paul做些晚餐前的準備工作而Nic獨自一人翻看Paul的黑膠收藏的鏡位安排即道 出這點。軸心的轉換過程自然會發生嚴重的動盪,家庭氣氛的改變以及長久存於彼此間衝突的爆發。

電影主題即是敘述看似穩固不變的家庭關係其實是脆弱的。我認為同志關係會修成正果必定要經過雙方更深刻的思考與討論,畢竟極少聽到有同性戀情侶閃電結婚這 回事。同志結婚有沒有法源還在其次,而是同志關係需不需要走入世俗的婚姻概念之中?Nic與Jules共組家庭至少十八年,她們並不是一對迷惘的情侶,而 十數載的光陰彼此的生活也應磨合完畢。卻因為Paul的介入而險些分崩離析,為什麼?絕不是因為Jules需要男人,而孩子們需要父親。在關係之中Nic 是強勢的一邊,無論對愛人Jules或是一雙兒女。但Paul的個性並非如此,他會去肯定Jules,尊重Joni與Laser。或許Paul處於跟 Nic不同的心理階段,一家之主的Nic安心於長期穩定的關係中,而Paul才剛從陌生人轉成熟人朋友,也因為距離讓他更能去欣賞這個家庭裡的成員。

一切並非無跡可尋,而是太讓人習慣的日常生活成了最該死的遮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