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

人性污点/人性本色/人性的污点

6.2 / 32,352人    106分鐘

導演: 羅伯班頓
編劇: 尼古拉斯‧梅耶
演員: 安東尼霍普金斯 妮可基嫚 艾德哈里斯 蓋瑞辛尼斯 凱莉華盛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anGibson

2011-05-15 05:05:22

不出彩的電影


改編自同名的書,所以在電影中混入了一個第三人角色,幫助敘述;大概因為導演也覺得這個故事只有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線索才會分明,不然要嘛從主角著手頂好是部靠限制級賣場的電影,反而流為平庸——而這部電影實在也只是一部概念(conceptual) 電影,故事平鋪直敘,沒有驚人的地方;開頭儘管賣了個關子,雪山這組鏡頭實在給得莫名其妙:科爾曼駕車同萊利一對亡命鴛鴦同赴黃泉;看來也不像自殺,就連妮可的前夫,就算神經病也搞不清這對「狗男女」究竟這麼死了,死得太容易了。結尾突然加入科爾曼的好友,小說家也就是這個故事的敘述者尼爾森跟妮可前夫的一段對話(有人猜測或者是尼爾森為了完成自己的小說而故意預謀了這場自殺,而這段對話至少給了一點曖昧的說明),也讓人看過兩遍了也不能真正摸清導演的意圖。或者覺得敘述下去只是白白花費底片?觀眾買票看一個半鐘頭,商業邏輯是應該拿出些東西來湊數,但是如果勉強加上些情節又是對小說本身的不尊重,權衡之下,還是給了主角安排一場看來毫無意義的死亡。
種族歧視(race dicrimination)題材的電影也不乏其例,然而像劇中男主角科爾曼對種族的瞞天過海當然還是首創的梗,由於這部電影一開始就標籤為種族歧視,所以裡面的人物都表現得對種族過份地敏感,甚至有點不正常。白人女朋友去看屬於有色人種的男朋友的母親,最後落寞而歸提出分手,也是因為發現男方的母親皮膚居然是黑色的,即使電影裡的母親皮膚還不是那麼黑(簡直可以認成是曬得比較黑的白人);本來是想傳達出這樣的一個意思:種族凌駕於愛情之上,優先選擇。不過對於現在的美國來說,看起來實在引不起共鳴——關鍵是,他們家實在不夠「黑」。
忘年戀這個題材本身就很吸引人,甚至加上些情色鏡頭, 可能在宣傳期就足足地賺足了噱頭。看影片總認為安東尼飽餐了一頓艷福,此外不作他想。安東尼不是個漂亮的老頭,身形跟年輕期的科爾曼(由後來靠《越獄》prison break一舉成名的米勒扮演)相差太多,不像個拳擊手。而拳擊手也是個莫名其妙的梗,除了在科爾曼失戀後打倒一個黑人險致其喪命,憤激地說「絕不給黑人一點機會」。
看完電影只覺得米帥早年真的很帥。此外別無其他,種族歧視因為沒有切身體驗,在中國的地方外國人稱為洋鬼子,黑鬼,一視同仁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