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諾

2011-07-16 10:15:44

我只想要一張床 我只想能躺下我的信仰


一開始我對張猛導演是沒什麼好感的,原因在於他的上一部作品《耳朵大有福》——這印著范偉老師又是裝史萊克又是裝超人模樣的海報,讓我認定這必將是一部媲美《即日起程》的小成本喜劇。
結果看了,我笑不出來。笑不出來不是因為看著這樣命運多舛的小人物被生活折騰得狼狽不堪裡外不是人,而是我覺得這電影開頭「張猛作品」那四個字太礙眼了。以范偉老師的實力,拿捏這樣的人物自然是手到擒來,記憶猶新的是《看車人的七月》里那個不只是單純懦弱的男人。所以,我堅持認為,雖然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但電影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故事、攝影、剪輯、音樂,無一不重要。除非有能力真正駕馭,否則某某作品這樣冠冕堂皇的稱號還是別叫了,《耳朵大有福》這部戲更應該叫做「范偉作品」。

《鋼的琴》是張猛延續著《耳朵大有福》繼續講述著他對特定生活與特定生活中特定人物的理解。東北的重工業城市裡,改革的巨變,城市的轉型,曾經無尚光榮的工人階級老大哥在倒閉工廠的殘亘斷壁下淪為社會的棄兒。
這一次,張猛沒有沒有辜負片頭「張猛導演作品」六個字。比之《耳》來說,《鋼的琴》更加真實,明線是這幫下崗工人為了給桂林的女兒小元造一架琴、造一個夢,暗線卻是這些曾經都各有才幹的工人們心中的信念倒塌了,猶如那兩根煙囪一般,一聲雷鳴,暗無天日。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這戲拍得接地氣。當大生產大躍進的浪潮退去時,沒人給工人一個交代一個說法,生產標兵、先進勞模、年年獎狀,也阻擋不了下崗帶給他們臉上的落寞神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影片中的歌舞只是成了對現實最大的反諷,從《三套車》到《山楂樹》,以一種對蘇聯情懷的懷舊感襯托當下無限的悲慼。這樣的立意遠遠超過了張藝謀同題材的電影《幸福時光》,那只是講述親情人性,這個上升到社會問題。張猛毫無迴避的直面陳述,至少不會讓電影像個單純的勵志片一樣索然;不會像扯個橫幅上書「黨的政策好」一樣白味。

在老婆的爭奪中,拉手風琴的還幹不過賣假藥的,才華有個屁用,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鋼的琴,留不住女兒,留不住工人時代的光輝歲月,留不住改革變遷中龜裂的痕跡。只留下那個時期默默承受這一切帶來傷痛的人們的回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