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牛小P

2011-07-20 00:17:43

鋼的琴有聲,父的愛無聲


鋼的琴有聲,父的愛無聲

                          —— 作文/牛小P

    北京窗外,剛剛下完一場雨,下午正在睡覺,被爸爸打來的慰問電話吵醒,簡單聊了幾句,爸爸問我幹嘛呢,我編了個瞎話:「彈鋼琴」呢。電話掛下,念家的愁緒,又上心頭。

 

    週末影院,聆聽了一場「音樂會」,蘇聯歌曲,管弦配樂,工業基地,啤酒烤串。

 

    影片從一開場的雨中葬禮就深深的把我給拽住了,若是此前不太了解當地文化的觀眾,應該是覺得那段是個略顯誇張的,導演設想的段子。而我看完後,唯一的感覺就是太真實了,細節抓的太到位了。再一次佩服導演張猛的功力。我想我是最有權力來說這「太真實」這三個字了,影片故事發生的城市也是拍攝地就是我生我養我的遼寧鞍山,而我的家裡恰恰是在當地做了幾十年的民間小樂團。陳桂林身上有不少我記憶中我老爸的影子。可以說,從開篇看到一身西裝,留著小鬍子的中年男子陳桂林,爸爸的影子就一直縈繞到片尾曲響起。

 

    先從影片說起,說說我眼中的導演張猛,我所尊敬的一位導演老師。因為我是如此的想感謝他,感謝他為我圓了他可能未曾預料到的一個別人的夢。

 

    導演張猛,一個東北漢子,確切的說是個遼北漢子。從他張經典的叼著煙的照片,感覺有一些桀驁不馴,又有一些重感情。張猛,趙本山春晚舞台的御用編劇,但真正認可他的是早期那部電影《耳朵大有福》,一部如白開水的故事片,我記得當時看完那片子,覺得那是個老瀋陽的宣傳片,有小民房,有社會底層職工的生活,有小市民的衝突,生活點滴,更有的是,平凡中的那麼一點到位的感動。看完范偉扮演的大耳朵王抗美,就會覺得他不是王抗美,他就是我隔壁家的二大爺,老姑父,雕刻的那樣鮮活。我喜歡熱愛生活、掌握生活、雕刻生活的這位導演。

   我,也是一個家在東北的,確切的說家在遼南。老家在鞍山的海城。因為我對遼北的人民生活暫不太了解,就先拿影片故事背景我的家鄉所在地遼南講講吧。爺爺12歲那年學會了吹嗩吶,於是他把他的手藝傳給了他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孫子,並以此為事業,整個家族成立了民間藝術團(片中陳桂林帶團那種),一幹就是一輩子。這一行當,直到現如今,在遼寧鞍山地區,海城這邊還一直很風靡,民間管這個團體叫做「鼓樂班」,把鼓樂班做的事叫做紅白喜事。很小的時候,我便是團長爺爺內定的小演員了,幾歲的時候在後台伴奏打板,後來去台上跳舞。有一年暑假,爺爺說你長大了也該出來闖闖掙掙錢了,記得那年是我12歲的時候,我堂弟11歲,我倆一同登台。那第一次的正式演出,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個炎熱的下午,表演的舞台就是大馬路上。(影片開始時在葬禮上有個小孩吐火、砸酒瓶子的小孩,那是我小時候的原型)。我和我弟當時站在街角,爬到凳子上,爸爸他們在周圍用嗩吶等各種樂器伴奏,觀眾人山人海的,師傅遞過來啤酒瓶子,我們就開始砸,我第一個瓶子砸啞了,無論怎麼往頭子用力都砸不碎瓶子。後來眼睛一畢,憋足了勁,才砸碎。酒瓶碎片飛濺到了我光著的上身上,一塊碎片扎進了左胸口下邊,直到現在還有當時留下的疤。那次表演結束,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薪水,我爺爺管那個叫發餉,記得是10塊錢,樂壞了。之後,又練習小號,爸爸吹薩克斯陪著我,像影片中那個大雜燴樂隊在我們的演出中是最常見的,薩克斯,長號,小號,配嗩吶,手風琴,還有笙簫。後來的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我離開家裡的藝術團,出來上學了。爺爺,爸爸,叔叔,哥哥,堂弟,現在他們繼續著這份事業,每次回家探親時,都會抓緊一切時間跟著藝術團去感受下,我喜歡。而用一部影視劇記錄這群人的生活狀態,成為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嘮叨了這麼多陳年往事,只想說張猛帶來的那種真實感,活生生的到位。當我在電影院裡,看到了這群人,這番場面,又是表現的如此真實,眼圈的淚高興的就落了下來,導演張猛再次給了我驚喜,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談到陳桂林,不禁的就想到那如山一般的父愛。影片中有個小細節,在那個學校的破教室裡,裡面的木桌椅,跟我從小在的山底下那所小學一樣一樣,還有擺放的小鼓。在學校時,當時管這個叫鼓號隊,每年運動會時都是這些裝備。男生吹號,女孩打鼓。特別美的記憶。想起一件小事情,09年清明時回老家海城,但有一場遼寧足球隊的比賽在瀋陽,我跟爸爸媽媽打了聲招呼要去瀋陽看比賽,我說我從北京帶回來一個我們紅色海洋的大紅旗,我爸爸到處幫我找旗杆子,後來把自己釣魚的魚竿給我了,跟我說這個魚竿好可以伸縮,方便你坐車。都準備好時,我準備啟程之前,爸爸追著我又給我送來一個鼓,他說「助威時需要鼓點,我知道你一聽鼓點伴奏就興奮」,後來知道那個鼓就是爸爸去我的山腳下的小學儲藏室裡拿的,小學鼓號隊的小鼓,上面落滿了灰塵,爸爸用手擦乾淨後給我的。所以,影片中表現出的那個(小元偷著練鋼琴的小屋)破學校桌子上的小鼓時,就想起我的那隻小鼓。這個影片是多麼多麼的適合在父親節時上映呢。。。母愛如水,溫柔而絮叨,柔情萬分。父愛呢,形容父愛的時候,我只能想到山,老結實老結實的大山了,不僅是因為山的雄壯,還因為山的無聲。父愛如山,山有稜有角卻無聲。但如此的踏實。

   導演把細節抓取的到位不能再到位了,樂隊的女歌手秦海璐,在當地的現實生活中就是那個樣子,就是會在後台磕著瓜子。伴奏的陳桂林就是會演出完騎著摩托車,叼著煙,數著辛苦錢。鋼廠的老工程師,講起圖紙來就是那個范兒。胖頭那樣滴,打麻將時就喜歡跟老娘們偷牌。

  王千源所扮演的中年父親,對女兒的愛,那麼深而不願意表達,脆弱卻又有那麼一點為了尊嚴的虛榮。看完整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可能不是「鋼」的琴,而是「畫」的琴,那個細節刻畫,是我第一次淚點。父女二人在手工畫出來的琴上合作的《獻給愛麗絲》,滴答滴答滴答滴......眼淚滴答滴。小時候,我的老爸也經常這樣用嘴巴哼哼這首曲子,來考我簡譜。看到那樣的畫面,想起了在冬日裡佈滿冰凍窗花的窗台下,伏在炕頭,爸爸用原子筆畫各種各樣的畫。陳桂林用筆畫的琴,無聲,如同厚重的父愛一樣無聲,卻可以用心聲哼唱出來唯美的愛麗絲。每個父親畫的畫都是夢想中孩子的未來,爸爸給我畫個大火箭,說你將來當個科學家,可以造火箭。爸爸給我畫過大汽車,爸爸給我畫過大輪船,爸爸給我畫過天安門,畫過足球場,畫過美麗的大姑娘......想到此,我又不太敢把這樣一部電影放給爸爸看了,他當然能一下子感覺到這是他的原型。這同時又是一部教育片,等以後自己的孩子懂事後,我會第一時間放給他看這部鋼的琴。

 

   後記:

   其實,鋼的琴,是個不太現實的任務,影片結尾留下來一個懸念,即使鋼的琴造好了,就能留住女兒小元嗎?或者說,是否應該讓孩子學鋼琴。子承父業與教育觀念是如此現實的矛盾。觀影結束後,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討論的也更多是我們看完鋼的琴後,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完美世界出品的的第一部電影《非常完美》是愛情教科書的說,那麼,這部完美世界的電影《鋼的琴》絕對可以成為教育教科書。

   

   五一回家探親,碰見了從鞍鋼回來串門的三爺。與其探討了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未來和發展問題,他說未來的方向是以老工業基地為基礎,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鞍山,瀋陽均是如此,貼合本片來看,一群老的鋼鐵工人轉變為音樂人,文化人,小人物體現了大的社會環境,工業向文化產業發展。鋼的琴,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應該是部價值不菲的紀錄片。

 

   感謝導演張猛,同時也祝福家鄉老工業基地。期待張猛的下一步作品,就像期待家鄉的文化產業一樣。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有幸見到導演張猛,一起聊這些老爺們的故事。甚至有種慾望,想跟張猛導演合作,哪怕是演其中一個沒台詞的路人甲,我喜歡這個導演。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