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梅友社

2011-07-21 02:47:04

鋼做的琴


《鋼的琴》在宣傳上已經達到了它所能達到的極限。在一票氣質接近的國產電影中,劉傑的《碧羅雪山》估計普通人只能等待DVD,霍建起的《秋之白華》就算搭上了建黨的順風車也還是無聲無息,而顧長衛也算是知名導演了,他的《魔術外傳》(後來好像應製片方要求改名為《最愛》)是上映中還是上映過還是將上映,至少我是不清楚的。
而《鋼的琴》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一個外圍獎項——什麼傳媒什麼華語什麼獎之後,宣傳上風生水起。時光網上有通欄的廣告,地鐵上有海報,電視裡有專題,電台里有推薦,微薄上有製片人和導演之間對於修改片名的爭論。直到木衛二在豆瓣上連發三篇影評盛讚這部電影,《電影世界》將它稱為「中國的庫斯圖里卡」之後,我也按耐不住衝向電影院。
在一般的電影院,《鋼的琴》的螢幕數是一天一塊。比如我家那邊的中影國際影城或者八佰伴的新世紀,和之前的國產動畫片《魁拔》差不多,我覺得這也是現在小眾國產電影應有的地位。而不知怎麼回事,在正大的星美,《鋼的琴》一天的螢幕數有10塊之多,而《武俠》只有可憐的兩塊,雖然這也確實是兩部電影水平的真實差距,但在這個年代裡,我還是莫名其妙地為《武俠》感到了「冤枉」和「不公」:星美是不是和陳可辛有什麼樑子?
說了一堆沒用的,也沒有談到電影本身,但實際上現在的中國電影圈就是沒用的比電影本身更有趣。買了晚7點45分的票子,在星美二號廳大概200個座位里坐了20多個人。電影開始,一男一女像主持人一樣面對觀眾,說著離婚的事,但堅持沒有使用正反打。最後鏡頭橫移,男女主人公出了畫外,一個空鏡指在街景上。整部電影標準的正反打只使用了兩次,王千源和秦海璐燈下聊天,還有一次是王千源和留蘇老高工「汪工」聊製作鋼琴和大煙囪的拆遷,都是影片中為數不多的讓人感到溫暖的場景。除此以外,包括王千源和其女兒的聊天,都沒有使用正反打。雖然手法有些刻意,有幾個鏡頭的橫向運動顯然也不夠流暢,但至少也看到中國還有人斟酌這些電影本原的東西。
電影內容不多說了,從開頭送葬那場戲長時間的空鏡頭對準「沉痛悼念母親」的靈堂橫幅標語,背後是乳房一樣的兩個低矮龐大的煙囪;到片子最後,兩根像陽具那樣「戳」(沒錯,片子裡就用了「戳」)在那裡的高大的煙囪被炸毀,隨即王千源的父親去世。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這是一曲社會主義的輓歌。這也是一部情懷滿到爆的電影,從高大的蘇式廠房到高大的廠房玻璃窗,從「懷念戰友」到近些年的俄文搖滾歌曲。當然有些手法上有些激情過度,但在整個不溫不火甚至不男不女的中國電影圈,激情過度又何妨呢?最後還是推薦大家走進影院,挑週一週二週三電影票對摺的日子,花40塊錢看一部確實是電影的國產電影——《鋼的琴》。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