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為所應為--Do the Right Thing

为所应为/循规蹈矩/不作亏心事

8 / 112,982人    120分鐘

導演: 史派克李
編劇: 史派克李
演員: 丹尼艾羅 奧塞‧戴維斯 Ruby Dee 史派克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嗅三省

2011-07-27 17:36:57

關於群像塑造的一點看法


 看電影如果能夠與天時相應,會生出更多的意味。大雨傾盆之時就想起安迪從肖申克監獄裡逃出來那景,他爬過污穢,奔向自由的海洋;春暖花開之時,就想起《花與愛麗絲》裡的春天,人美情美;為了不組成排比,舉例子就到此。
 正值酷暑,天氣熱的出不了門,在家隨便翻翻電影看,就看到了斯派克•李的《為所應為》,英文名字是「Do the Right Thing」,網上也有人翻譯成《該幹嘛幹嘛》,這個聽起來更有意思一些。而這部電影,正合了此刻窗外樹上耐不了熱的蟬鳴。
 影片前半部份主要描畫了布魯克林的一個黑人街區,人們在酷熱一天的生活狀態,節奏比較緩慢,絮絮叨叨,有點沒有重點似的,但並不十分枯燥。形形色色人物的出場有點像咱們祖宗《水滸傳》的「百川匯海」手法。影片後半部份開始發力,隨著矛盾的逐漸呈現,一粒火花最終導致了暴力衝突的到來。由於前面有充足的鋪墊,最後的高潮比較精彩,網友們都說是「有張力」,張力這詞我不敢妄用,學了四年文學理論,從來沒十足搞清楚過。
 不過說回來,這部片子對於群像的塑造確實非常出色,至於出色在那裡,我卻說不上一二三四。最近看到幾次提到電影裡人物群像塑造的事,就是今年比較出色的兩部國產片《最愛》和《鋼的琴》,多是批評其群像塑造不給力等。兩部片子我都看過,《鋼的琴》的人物群像我倒沒覺得什麼,《最愛》在這方面確實差一點,當然此片本就不是以塑造人物群像為主。人物並不是不典型,王寶強飾演的喇叭哥,蔣雯麗的騎豬姐,還有不忘紅本本的那個,甚至每個人都可以重新挖掘出老長一塊背景,但是放在一部電影整體裡,卻感覺他們有些突兀,沒有因,只有各種不同的果(死法)。再說眾多人物一開始就湊在一起,除了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之外也沒發生什麼有意義的事,幾乎純是為了給那兩位主角兒做人文社會環境。
 《為所應為》的群像塑造與《最愛》相較,其高明之處就出來了。所有人物生活在一個街區,彼此也都認識,卻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去做,或者說各自有各自的線索。Mayor在街上晃晃悠悠,向老太太獻獻慇勤;結巴滿街賣照片,結結巴巴;為了不排比,舉例到此。主角穆奇是個披薩店送外賣的,他一方面聯繫著義大利人的披薩店老闆,一方面聯繫著街區黑人。最終,也正是他第一個舉起垃圾桶,雜碎披薩店的窗戶,引發暴動。每個人物的每條線索各自獨立前進,同時又時常交匯,而且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們顯現的如此自然,就像真實的生活,雖然這群人生活的操蛋,滿嘴的髒話,嘈雜的音樂。網上的評論十個有九個折服於導演的場面調度,果不虛言。
 另外值得讚的是導演處理片子的態度。作為黑人導演,也為黑人爭取權利,但該片的態度卻極為冷靜。沒有可以對黑人的憐憫或對白人的憤慨,只是冷靜,甚至有觀眾看罷片子對黑人產生了厭惡之感。也許這導演正是想通過此片引發觀眾的自我指涉,我憑什麼看了一部電影就有點歧視黑人?看吧,也許對黑人的歧視就是這樣產生的,就是這樣不合理!
 雖冷眼看世,實則心懷熱血,不能不讓人想起魯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