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卧虎藏龙/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

7.9 / 282,004人    120分鐘

導演: 李安
演員: 周潤發 章子怡 楊紫瓊 張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1-08-13 12:11:01

不如歸去


這部電影表達了李安導演對慾望的個人反思, 具體來講, 電影通過主角對自身慾望的壓抑與抗爭的展現, 以及由他們慾望而起所帶來的情感糾紛到最後玉石俱焚的悲劇描寫, 表達了李安對道家思想中慾望這一深刻主題的個人體會.

電影中的慾望有很多表現,李慕白對俞秀蓮的依戀,俞秀蓮對李慕白的一往情深,玉嬌龍和李慕白的曖昧,玉嬌龍和小虎的濃烈情誼,甚至還有碧眼狐狸對玉嬌龍的師徒之情,這些慾望交織在一起,身在慾望之網的人被洶湧的暗流無意識的捲走。

電影的一開始開宗明義點名了主題. 李慕白閉關修煉歸來後俞秀蓮問起閉關種種, 李慕白說體會有光芒, 有環繞等道家修煉高深境界, 俞秀蓮不由得讚嘆. 這時候李慕白說了一句讓人費解的話, 「我並沒有得道的喜悅,相反地,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繞。」這句話在外人偶一聽會覺得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然而在後來的故事交代中可以發現李慕白對自己的慾望並沒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樣克制住,相反的,他主動的從某種程度上違背了他說信奉的道家宗旨,開始正視自己的慾望,並期待有所作為。他想收玉嬌龍為徒弟,他對俞秀蓮的坦露就是證明。
簡單剖析一下李慕白心中的幾大慾望:

1 安全感。維繫江湖中人人敬仰的大俠身份。這也是他之前最看重的一個身份,與之相關還有他對道家宣揚清心寡慾主張的堅持。這個身份給了他安全感,但因為這個身份,他不能和曾經許配給自己好友的俞秀蓮在一起,壓抑了自己的情慾。另外,他並非沒有個人的偏好乃至偏見,然而人前人後他要頂著武當派大俠的金字招牌,他不苟言笑,公正不阿,內心何嘗不想像常人一樣隨心所欲,他在入道後即滅的悲哀,我想是他對人世的留戀。對於這一點,俞秀蓮並沒有懂得,相反的,她更看重的是他必須維護的江湖地位,在她的心理,李慕白除了是一個自己愛慕的男人,更是一個符號,或者說,她對女人常有的英雄情結的迷戀。

對待這個身份,李慕白先是執著,後來是放棄,最後又回歸執著。他的江湖地位象徵也就是那把青冥劍。他送出了劍,遺失,而後又復得,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失去了才知道有多麼捨不得。之後與俞秀蓮在竹林中長談的一次,藉機表達了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於此前的隱退江湖形成對比。

2 反抗,對自身壓抑的發洩。這個出口一是對俞秀蓮的感情,二是強迫收玉嬌龍為徒的詭異行為。對俞秀蓮的感情顯而易見,比如竹林里李慕白對俞秀蓮說「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慾望,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這樣坐著,我反而能感覺到一種平靜」。 李慕白對玉嬌龍的感情卻值得一談。有人認為李慕白對玉嬌龍是有情慾,我認為與其說是情慾,不如說是悸動。

玉嬌龍是李慕白自我慾望抗爭的一個燃點,這點李慕白自己一開始是沒有認識到的。玉嬌龍桀驁不遜的性格一開始被李慕白所詬病,在房頂上搶劍的一場戲,李慕白用自己信奉的道家學說試圖對玉嬌龍進行教育,告訴她逞強堅持不了多久,平靜才能最後取勝。這篇說辭應該是來自於道德經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玉嬌龍的反應是嗤之以鼻不予理會。這時候李慕白的反應很奇怪,居然是想收她為徒。我認為李慕白想說服的其實是自己的慾望,玉嬌龍的叛逆性格攪亂了李慕白的內心,李慕白在玉嬌龍身上依稀看到了自己曾經有過未曾實現的一些東西,而他的反應卻是遵從了他的大俠身份,教她做人道理企圖收她為徒。而李慕白的內心卻做出了相反的選擇,證據就是他並沒有強力從玉嬌龍手上搶回自己的寶劍,而是站在原地放任她逃走。

青冥劍就是他的一個慾望——大俠身份帶來的安全感,同時也是他最大的壓抑。他把象徵自己地位的寶劍讓給了玉嬌龍,在我看來是對自己慾望的一種宣洩,對叛逆抗爭的一種認同。這也說明了為何一向溫文爾雅的俞秀蓮會在鏢局和玉嬌龍大打出手,俞秀蓮看見寶劍在玉嬌龍手裡焉能不氣?這把劍是俞秀蓮心中的一個像徵,象徵她對大俠的嚮往,對愛人的執著。

3 回歸。 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林打鬥的一場戲是全局的高潮。 如果說開始李慕白對自己的慾望是壓抑,到閉關後感到悲涼的寂寞,乃至到遇到玉嬌龍引起自己潛意識裡的慾望洶湧抗爭,竹林一場戲就是他對自己身份的回歸,對慾望的重新壓抑。在竹林打鬥的場景中有一個場景非常有代表性,李慕白和玉嬌龍分別站在一根被壓彎了的竹子的兩頭,李慕白輕身一漾玉嬌龍在另外一頭就東倒西歪,而玉嬌龍用力擺動李慕白在另外一頭卻穩坐泰山。我認為這個場景表明李慕白自信已經馴服了自己慾望,決心收玉嬌龍為徒——引導自己內心的叛逆情緒——為維繫自己的大俠身份,玉嬌龍在表達了自己不可能歸順後,李慕白一怒之下把自己的身份象徵寶劍仍入了身不見底的湖水,這是對自己無力控制自身慾望的絕望與憤怒。

4 不如歸去. 李慕白在臨死時候對俞秀蓮說「我要用最後一口氣對你說,我一直深愛著你」,他在最後關頭,放下了一切,表達出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渴望,徹底放棄了也無力對慾望的壓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慕白想教給玉嬌龍的「玄牝劍法」同樣來自道家經典《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這裡的玄牝有微妙化生,生殖的意思。其中的牝解釋為母性、雌性生殖機能的代名詞,指女性生殖器。 而寶劍這個意像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暗指男性生殖器,這樣的安排不知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促成。

縱觀全片,李安導演對慾望這一主題的個人態度並不是很清楚,甚至是有點含混不清,但是這也正符合他對慾望的理解,想得不可得,壓抑與抗爭此起彼伏,剪不斷,理還亂。最後頗有一點佛教「諸行無常,一切皆苦「的含義在裡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