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猿族崛起/猿人争霸战猩凶革命(港)

7.6 / 568,335人    105分鐘

導演: 魯柏華爾特
演員: 詹姆斯法蘭科 芙瑞達蘋托 安迪席克斯 布萊恩考克斯 湯姆費頓 約翰李斯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opological

2011-08-15 03:06:05

《猿族崛起》:翻拍不僅講究創新,也要講究進步


先說說最近國內比較熱的翻拍電視劇,什麼《新還珠格格》、《新西遊記》啦,簡直成了中國網友一次次惡搞的動力源泉,尤其張紀中版的《西遊記》怎一個「坑爹」了得。有些人看這些翻拍作品不是說喜歡,因為自己太無聊了,一是回味一下經典,而是和原版對比一下,找雷點、笑點讓自己樂呵樂呵,這不就是打發時間的好方法嗎?

因為中國沒有多少所謂經典的電影,所以在中國翻拍經典電影的數目還是比較少的。相對太成熟的好萊塢電影來說,在電影歷史上的經典實在是太多了。尤其在科幻片領域,當時如果由於技術限制而沒有做好的話,今人是可以在才思枯竭之後利用技術上的優勢去翻拍的。但缺乏誠意的今人還是太注重商業利益了,看看2008年的《地球停轉之日》和原版一對比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坑爹」。

有些時候前人的想法的確能夠為那些想像力豐富以及有才華的今人帶來驚喜的,比如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蝙蝠俠》系列。還有就是這部《猿族崛起》,不僅做到了創新,也做到了進步。在致敬方面,比起2001年蒂姆伯頓版的《決戰猩球》,實在是有誠意多了。

1968版的《人猿星球》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影片,它是IMDB top250中的一員,而且也在各種比較權威的科幻電影排行版中佔有一個比較靠前的名次。它改編自科幻小說,不過據說電影結尾是和小說不同的,從這一點上來說,蒂姆伯頓的2001年的版本估計是改編自小說,並且幽默了一下1968年版的,這只能說蒂姆伯頓耍了下小聰明。

1968版的《人猿星球》除了設置了一個令人稱讚的出乎意料的結尾,還在於它整體上的故事性並沒有許多可以指責的地方。另外除了在當時比較出眾的特效水平,在價值觀上對人類的諷刺也使這部影片非同於三流的科幻電影。而2001年版的除了特效,實際上就是一部三流的科幻電影。不僅如此,蒂姆伯頓還自作聰明的耍了一下看過1968年版本的觀眾,在1968年版本中人類除了泰勒是不會說話的,在2001年的版本中,當觀眾逐漸熟悉它的故事脈絡並和1968年版本的故事聯想時,蒂姆伯頓故意給觀眾一種暗示,這時的人類也是不會說話的,接著突然間當時受猩猩管制的人類說話了,讓我確實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但是從影片來講,2001年版的人類會說話就會導致它的整個故事設定是不合理的,因為人類既然會說話,說明人類並沒有退花多少,那麼多人類為什麼還受明顯比人類愚笨的猩猩們的管制呢?裡面最讓人受不了的是那隻海倫娜•邦漢•卡特扮演的雌性猩猩,不僅個性太強,而且還喜歡上了人類,她不知道生殖隔離啊!簡直就是一隻性慾旺盛的雌性嘛!2001年版的還設置了很多巧合,甚至在結尾,這些都不一定討好觀眾,除了感覺導演在耍小聰明,而人是最受不了別人耍小聰明來愚弄自己的。

我當時憑著興緻把1968年隨後的4部續集系列電影看完後想,為什麼《人猿星球》系列電影在今天不大受歡迎呢?我估計原因可能是時代久遠,也可能是整個《人猿星球》系列太文藝了,1968年版其後的四部電影都在按照第一部對人類諷刺的設定來探討人類在與自然或者其他生命的相處中應該怎麼做。其實我認為也這也是可以看做是環保問題,由於現代文明的發展使一些人意識到人類的過度發展對大自然的傷害,人類需要採取行動去保護那些處於劣勢地位的環境或者生命,在《人猿星球》系列中猩猩之所以會造反源於人類對猩猩的迫害和不尊重,這也看做是大自然報復人類的結果。我認為這也給現代人類提出一些難題,那就是大自然真的會注意到某些人類的「環保」的大慈悲心懷而「原諒」所有人類嗎?

從故事上看,1968年版的《人猿星球》的確是一部比較有思想性的電影,因為裡面人類和猩猩的地位完全是倒置的,在觀看的過程中,不僅從猩猩身上看到了人類自己的影子,也從人類自己身上來反思人類自身的問題。這些設定都是非常有趣的,尤其是當人類泰勒要吻猩猩茲瑞時,茲瑞說她感覺人類好醜,而泰勒在我們人類看來是一個身體健壯的大帥哥。

1970年的《失陷猩球》是1968年的續集,其後也有三部續集,分別是1971年的《逃離猩球》、1972年的《猩球征服》、1973年的《決戰猩球》。當然1970年的是整個系列中最無聊、最莫名其妙的一部,很奇怪,有了這麼爛的一部為什麼還會有後來的三部呢?因為這一部從一開始莫名其妙出現的太空人到最後莫名其妙的為什麼要啟動核彈,然後泰勒大喊「Basturd!」,然後地球毀滅了都讓我看的蛋疼。不過雖然是最爛的一部,你看完後來三部你會發現它們似乎都是在圍繞第二部展開故事的。所以第二部的出現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毀滅地球,毀滅猩猩和一群莫名奇妙出現的守候核彈的人類。

1971年的《逃離猩球》除了剛開始故事設定茲瑞夫婦乘坐宇宙飛船回到1973年顯得不可理解和過於牽強外,在故事上還是比較有趣和完整的,當然那兩個人類醫生為什麼要幫助茲瑞夫婦也是不可理解的,這部節奏野蠻些,但卻是四部續集系列中最好的一部,同時由於在對茲瑞的刻畫上也給人印象深刻。

1972年的《猩球征服》就是這部2011年的翻拍作品改編的了,這一部的可看性當然比不過2011年的,而且還有很多不可理解,在這部里也有一個要拯救猩猩的人類,即使知道人類要有危險,還有凱撒的養父為什麼對凱撒那麼有感情也沒有交代,除了上部他認識凱撒的父母以外。還有最讓我想不明白的一點是:在上部茲瑞夫婦已經透漏猩猩會反擊人類的原因,為什麼在這一部里人類竟然無視茲瑞夫婦的警告,還在把猩猩當寵物,還虐待它們?當然這部比較出色的就是黑壓壓的猩猩群顯得當時的社會極為壓抑,預示著一場暴風雨的到來,當凱撒知道自己養父的死之後,自己在黑暗角落里落淚吶喊都是令人心碎的,這也在說明凱撒內心的脆弱和壓抑,也在說明凱撒是善良的,它之所以反抗人類是因為這是它必須為同類做的。

1973年的《決戰猩球》是整個系列的終曲,卻是最文藝的一部。這部電影在探討人類和猩猩該如何相處的問題上流露出的大情懷因為太大了,所以太假了。這可能也是整個系列不太知名的原因之一。雖然是整個系列的最後一部,除了交代1970年的第二部中的保護核彈的人類的起源和其他因素之外,但故事設定和結構上都不是令人滿意的。比如人類的核戰怎麼發生的交代的莫名其妙。

總體上說,1968年的整個系列雖然很糟糕,但是作為科幻電影在價值觀上是明顯超越其他同類電影的,而且我也比較喜歡時間跨度比較大的講述歷史的科幻電影。今天2011年的《猿族崛起》在商業上是成功的,因為它很明顯比拖拖拉拉的原版利索多了,在2011年版的許多小細節都看出對原版的致敬,而不是蒂姆伯頓的惡搞。尤其在凱撒對人類說出的第一個單詞「NO」時,更是讓看過1972年版的我激動了。這正是後來在猩猩統治地球的歷史中,後來的猩猩描述它們的領袖英雄時描述的。當然在2011年的版本中,凱撒為什麼要聯合猩猩反抗人類鋪墊的沒有1972年版的好,而且在對人類自身的反思上也著實弱了些。不過,2011年的版本已經為續集做好了充足準備,這次的成功或許又促生了一系列經典科幻電影,不過能否在以後的續集系列裡比原版還能做到既有創新又有進步,我們只好拭目以待。

最後一點,飾演猩猩反叛軍領袖凱撒的安迪•瑟金斯真是在《魔戒》系列中通過表情捕捉技術成功的飾演咕嚕姆之後,前途大好,他的另外一個猩猩角色就是2005年和彼得傑克遜合作的《金剛》,據說還在《霍比特人》拍攝中做了副導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