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啟動原始碼--Source Code

源代码/启动原始码(台)/危机解密(港)

7.5 / 550,996人    93分鐘

導演: 鄧肯瓊斯
編劇: 班雷普利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蜜雪兒莫娜漢 薇拉法蜜嘉 傑弗瑞萊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1-09-13 05:59:06

鄧肯·瓊斯的時間遊戲


「你在等一列火車,火車會帶你去很遠的地方,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但不能確定火車將帶你去向何方,但是沒關係——因為我們會永遠在一起。」


如同《武俠》會讓人想起《劍雨》,《原始碼》一出現,許多人就驚呼它跟《全面啟動》有相似之處。除了點題的火車和苦命的愛情,兩部電影都在跟時間賽跑。《全面啟動》拆成了幾層夢境,而《原始碼》則讓傑克不停掛掉。《全面啟動》不允許失敗,上一層失敗了只能再往下一層,而《原始碼》是屢敗屢試,折磨人的神經跟意志。先不說緊迫感,為了讓觀眾喜歡上這個痛苦故事,鄧肯·瓊斯特地加上了一個溫情結局,爭議便隨之而來。

作為一部硬科幻(Hard SF,相對於軟科幻,強調作品中科學細節和科學細節的合理性),《原始碼》卻很容易讓觀眾看出硬傷。電影的源頭是原始碼技術的利用,也就是數據源模擬世界,不斷重現那致命的八分鐘。先不說上尉如何調動其他人的記憶,甚至於脫離了火車這一載體。越到後面,影片越來越偏向於製造一個完美的平行世界。而在此之前,有多個平行世界被強行中止——即上尉死去或者八分鐘結束。

當上尉成功解除爆炸危機,八分鐘一過,古德溫關閉了生命系統。如果服從硬科幻的設定,此時,那個銷魂的、被定格的吻一結束,火車裡的上尉便會魂飛魄散。結果,《原始碼》給出了不可思議的結局,上尉的人格思想依然植入在歷史老師身上。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如果千禧蛋前的場景是真實的,古德溫收到簡訊也是真實的,那麼在火車爆炸案沒有發生的情況下,上尉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呢,答案就是一個平行世界已經被打開。顯然在這裡,《原始碼》的設定發生了改變,它從一個嚴肅的、基於科學理論的科幻話題,突然跳躍到了一個what if的文藝片抉擇。如果時間可以倒轉,如果有另一種結局可能……

關於搶搭火車的編劇路數,基耶斯洛夫斯基早在《機遇之歌》里就給出了三種答案。人們傾向於認為,這只是一部軟得不能再軟的科幻,近乎在探討人的命運本身罷了。由於電影本質上就是造假魔術,無論藉助文本還是剪輯,電影導演都可以肆意地進行時間遊戲。後來,德國的湯姆·提克威致敬了基耶斯洛夫斯基,拍出了更加通俗流行的《羅拉快跑》。被忽視的細節引發了蝴蝶效應,它們不斷改變著人物的命運。一直到2009年比利時的《無名先生》,從信鴿迷亂到蝴蝶效應,從耗散理論到平行世界,從單向時間到多維空間,從宇宙的膨脹、塌縮和混沌到一個人的命運、家庭和愛情,文藝片導演總是千方百計去折磨劇中人物,最後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結局,很難完美,以說明人之一生,何等艱難。

與歐洲人不同,在好萊塢,經典的《回到未來》系列,引發熱議、多結局的《蝴蝶效應》,它們都會闡述這樣一個事實:當人物千方百計想去改變或者扭轉某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所有這些想要改變那起事件的條件,恰恰又會製造出難以控制的一些後果。最終結局便是,原先的東西無可避免會發生,再不然,不計後果的盲動會引發災難性的報復。《原始碼》的起止設定很容易讓人想到早些年的《時間機器》和《時空線索》,它們同樣是回到過去某一段時間,試圖挽回已然發生的事實,渲染個人英雄主義,宣揚美式的核心價值觀。然而,後兩部電影會犧牲一些東西,避免出現兩個主人公,以免太過跳躍,產生平行世界,畢竟影片故事還是架構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而不是架空了事,聽之任之。但《原始碼》給出了一個大團圓,所有人都很好。

嚴格說來,《原始碼》和導演前作《月球》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硬科幻。場景選擇上多有一系列的封閉空間,節約製作成本。儘管喜好研究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然而鄧肯·瓊斯並沒有在科幻點上太過深入,他淺嘗即止。表現在《原始碼》里,所謂的數據源模擬世界也是一筆帶過,沒人知道上尉和歷史老師怎麼完成對接,然後傑克開始了瘋狂的穿越,像憤怒的小鳥一樣,一次次被發射彈出。作為創作者,鄧肯·瓊斯是聰明的,他用較少的錢完成了科幻題材,對科幻迷來說,鄧肯·瓊斯又是偷懶的,他拿了概念,卻表現得缺乏技術含量,甚至還出現了劇情的大漏洞,世界觀出了問題。

且不提《死亡幻覺》,《原始碼》的結局問題在2009年的《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能找到答案,這部英國出產的小成本硬科幻拍得很精,而且劇中人物便是科幻迷,酷愛研究時間旅行,絕對的技術宅。與之相比,《原始碼》的優勢也特別明顯,它是設定硬,但故事軟。影片故事被澆注了男女的愛情、父子的親情以及其他東西,包括閃現的幻覺記憶(Deja-vu),通俗易懂。

也難怪有人說,當許多小年輕為什麼是真正的搖滾爭得面紅耳赤,他們卻忽視了,由於時代的不同,搖滾永遠不可能是同一樣東西。至幹什麼是科幻片,當阿羅諾夫斯基的《珍愛泉源》都帶著科幻色彩出現,這年頭,披科幻外衣的科幻片實在太多了點。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它會同時兼有軟與硬的特徵,雖說這麼做好像是降了格調,但無形中又讓普通觀眾多了探討問題的可能,走近了科幻本身。

鄧肯·瓊斯沒有創造一個新天地,他只是小修小補,無意中還被看出了身手破綻。那麼,熱量過剩的情感和冰冷有餘的科幻是否真有衝突?有評論人士大度地說,一部科幻片能帶給觀眾精微冷靜的思考,讓觀眾被故事所震撼,而不是詫然失笑,那麼無論是軟還是硬,它都應該就是成功的,自有其價值所在。且先不說《原始碼》將來能有何等位次,至少,它的製作模式讓好萊塢看到了新的希望。【外灘畫報】

(感謝馬達、桃姐、羅棱……等朋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