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無懈可擊--Arlington Road

无懈可击/艾灵顿公路/

7.2 / 91,820人    117分鐘

導演: 馬克培林頓
編劇: 艾倫克勞格
演員: 傑夫布里吉 提姆羅賓斯 瓊安庫薩克 琥珀戴維絲 Robert Gosset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alker

2011-10-06 09:15:54

這是無懈可擊呢還是無為而治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劇著實牛逼,特別是用了前後兩個替罪羊的呼應,政府千篇一律的回應的呼應,週遭朋友同事學生的有罪推定的呼應,點睛了。然而被震撼到之餘,對於情節上的硬傷還是感覺如鯁在喉啊,不得不吐槽。

顯然這部戲主要講的是一個以爆破為主要手段的組織利用經歷上有漏洞可鑽的人(其實就是可以栽贓與政府有嫌隙的人)來完成爆破任務並且乾淨脫身的故事,也就是說假如以這個組織為主視角拍攝的話,估計更多人會對這個組織投以更多的正面情感,比如好萊塢眾多的高智商偷盜題材的大片。不過這個片子用了他們的受害人做主視角。

好吧,他們開始研究這個受害人,知道他對妻子的死一直沒有放下,並且埋怨政府一直沒有一個公開的交代和悔意,並且也知道他在日常工作中已經表現得有些激進,並且,生活中是一個有責任心並且善良的人,同時也有主流價值觀的正義感,於是開始設計,先是搬到他家來,尋找機會跟他接觸,可是受害人此時對周圍的事一點關心也沒有,於是開始用苦肉計來刺激他那麻木的心靈下埋藏著的善良與愛心,通過血肉模糊的行走在教授回家必經之地的孩子,兩個家庭順利建立起聯繫,孩子的慘狀讓他反思自己對周圍的人關心太少,於是主動開始和鄰居接觸。

-----吐槽開始----
然後就是一系列懸疑電影或是普通電影裡分析力和偵察能力超強的主人公從蛛絲馬跡裡面發現驚天大陰謀的爛俗橋段,這裡面唯一恐怖份子推波助瀾了的,可能只是頻頻偽造那封信,一次不成再寄一次,不信你不開始研究,其餘的所有調查全都是獨立完成,因此這個「無懈可擊」的栽贓計劃開始出現第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教授的調查能力,其次就是教授的工程學專業知識——我們知道學歷史的教授根本就沒學過工程,居然能夠在一瞥之下,而且只是一個角落的情況下,就斷定那非專業人士根本就摸不著頭腦的藍圖不是建築圖紙,NB,敢情恐怖組織認定了他們選的這個教授是達文西和福爾摩斯的合體。
總之,在達文西和福爾摩斯附體的教授的個人努力下,恐怖份子真的「被動」等到了教授挖掘出他的「真實身份」的一天,於是假裝發了通脾氣,計劃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更玄了,先插一個插曲,就是他女友的死, 這是意外,恐怖份子也沒料到,幸虧在他女友開車離開貨場的那一刻被恐怖份子發現,於是他們立刻做了好多事:叫通信專業人士短暫破壞教授家的通信電路(電影鏡頭給的是光纜)、以及叫女二號跟蹤過來滅口、以及給機會讓小女友把電話打完,不然第一個工作就白做了:既然直接滅口,破壞通信干逑。三件事完了後,小女友順利犧牲。
於是接下來恐怖份子幹了什麼?會嗎也沒幹!當教授已經沒有任何理由懷疑他們的時候,他們居然沒有手足無措給出任何線索讓教授繼續做他的福爾摩斯。電影當然不會就這麼完了,既然恐怖份子不願表明身份,那麼FBI出馬了,告訴他週五給他留過言,這樣他才能聯想到週五是他女友出事的時間,週五既然有留言他卻沒收到,說明通信被破壞過,既然通信被破壞過,說明是為了阻止別人來留言,好了,終於有理由繼續幹下去了,恐怖份子對編劇眉開眼笑。想找一個既不被懷疑又能暴露身份的理由太難了,還是留給「巧合」吧,要是FBI的朋友沒有打過那個電話,說不定他們還在計劃怎麼「暴露身份」吧。
僅僅這麼暴露一下還沒觸及計劃的實質「爆破」,於是他開始調查風馬牛不及的他在課堂上講的那個孩子的爆破案件,並且又由於「偶然」而不是恐怖份子的引導,突然在一張老照片上發現什麼同時聯繫到童子軍什麼的,猛然想起自己的孩子有危險,於是想把孩子接出來,卻發現已被恐怖份子接走,這時候他們終於現形了,玩那麼一大圈現在倒現身了,那之前還調查個逑啊,還用玩苦肉計玩接近干逑啊,直接扮成恐怖份子,然後不小心「被發現」,這個情節走得更順暢,沒有那麼多不定因素,因為這個計劃的關鍵點其實就是從現在開始的幾個步驟:
1,用親生兒子的生命威脅當事人不能報警,讓挽救自己的兒子和阻止爆炸的親情和正義感糅合到一起,刺激當事人鋌而走險,決定上演一出好萊塢的個人英雄主義大戲
2,不管用什麼手段,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讓當事人發現滿載爆炸物的貨車。儘管劇中讓這個發現太過兒戲,我們還是把這些瑣碎的過程理解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省掉的步驟吧,反正就是貨車被發現了,並且為了刺激其接下來繼續好好工作,讓他孩子在貨車上出現一下
3,跟蹤途中再上一個戲碼,把當事人拖離汽車打鬥,用對講機講出假的爆炸計劃,然後再故意被當事人制服,讓其順利追蹤貨車,並讓貨車保持高超行駛技巧與過紅燈技巧,讓其與當事人的車始終在安全距離以內,以免太遠了影響計劃實施(只有眼睜睜地看著貨車進政府大樓,當事人才會不顧一切地沖關),所以他們又把計劃的成功推給了流暢的交通和當事人精湛的駕駛技藝,因為無論是堵車,還是由於太心急被撞了或撞別人了,都會讓這個栽贓計劃滿盤皆輸(是的,滿盤皆輸,只要當事人沒死,他們就暴露了,因為他們暴露給當事人的,其實是真實身份——恐怖份子,只不過目前是隱形的而已,唯一安全的方式就是他被炸死,再也沒人知道其中的內情)。

所以,一個靠運氣才能天衣無縫的計劃,怎麼上也是硬傷百出的,我倒想起了前半部份,倒還是有用的,就是用苦肉計那一出,為的是給出了一個有情有義的綁匪形象,讓教授能夠接受為什麼看穿了他們的計劃他們還會留他的活口的理由——報恩。所以可能大的硬傷就在於兩點,一,教授發現他身份的過程過於隨意,他們沒有主動引導和計劃,有點不符合一個精密計劃的特徵,同樣的,發現童子軍的事也是個偶然,也沒有引導。二,公路追兇一節過於順利,等同於告訴我們,恐怖份子其實並沒有plan B,這個設計如此精巧與嚴密的計劃,竟然沒有plan B,都祈禱交通良好,不會因為堵車被攔住,都祈禱被利用的人車技好,不要出車禍了,不然炸彈就運送不到目的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