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心葉

2011-11-06 23:25:35

人性本惡


看過春以後,感覺很複雜,這應該是一部富有禪宗意味的電影,從電影裡我們會不自覺地反省自身,像一開始小和尚給魚、青蛙和蛇綁上石子後,老和尚說的「如果那些動物,魚呀,青蛙還有蛇死了的話,在你今後的生命里,心中都會背負著這顆大石頭的」,看到這裡,就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想到自己做過的類似的事情,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那我們以後的心中是否也要背負這顆大石頭。似乎一開始的影片就給人沉重的感覺,但是看完整部影片,我最大的觸動就是感覺人性本惡。
    早在2000多年前,在那個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中國荀子的「性惡論」就與西方猶太教的「原罪說」遙相呼應,一致贊同人性本惡。小和尚從小生活在寧靜的可以淨化心靈的寺廟裡,沒有塵世的渲染,可是他仍能做出給動物身上綁石子,喜好女色,殺妻潛逃等這些罪惡的事情,不得不說這是源於他的本性。剛開始的時候,看到他給動物的身上綁石子我們會感覺好玩,還會發出笑聲,認為這是小孩子的調皮和淘氣,可是在老和尚在他身上也幫了石頭的時候,一切似乎沒那麼簡單了,頓時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沉重。他雖遠離社會,但他和其他生活在真實社會裡的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本性,而且他的本性似乎更能反映入的真實本質。
    社會裡的人雖然會有罪惡的想法,但是由於社會道德法律的約束,和「心存善念」的 教育,大部份人們會抑制自己的惡念,不去做違法亂紀或違背道德規範的事。小和尚自小在遠離社會的環境中長大,不懂得法律與道德的規範是什麼,他只是做自己想做的,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可以說是依著自己本性去做。比如,當那個女病人來到寺廟的時候,他本能的對她產生好感,蛇相互交配是本性,小和尚看見蛇交配而受引發與女病人發生關係也是本性。男歡女愛本來就是人類的本性,小和尚做的只是他認為可以做的事情而已。後來,他的妻子和別人跑了,他生氣發怒也是人之常情,他殺人只是他發怒的行為而已,這個也是他按照自己的本性做的。
    小和尚做出殺妻潛逃的事情是他的本性使然,但也和他沒有受過教育有關,不懂得道德與法律。根據荀子的觀點,人性本惡。之所以要人們學習道德,是為了抑制本惡的人性,揚善棄惡,成為善良的人,而道德則充當著使人向善的引路燈。我們大多數人都接受過教育,就算是目不識丁的老人也知道善惡因果的道理,然而小和尚和我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也就和我們有不一樣的心理。同樣地面對妻子和別人跑了這件事情,也許很多丈夫會選擇和妻子離婚,從此一刀兩斷,讓妻子受社會道德的譴責,小和尚卻選擇了極端的殺人行為。一個善良的人之所以會因為外界影響而犯罪,正是因為他心中有惡的種子。
      電影似乎以小和尚為主角,講述了他人生經歷的故事,可是老和尚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最初的老和尚對小和尚在動物身上綁石子的教育就可以看出老和尚是一個看破一切、覺悟很高的僧人,他似乎以一個旁觀人的身份看著小和尚的一生,也可以說是一個預測者,對於小和尚的所作所為他似乎都有預料。像看到小和尚殺人潛逃的消息他就把小和尚以前的衣服縫補好,等著小和尚的歸來。對於這樣一個目空一切的禪者,要想達到這樣大徹大悟的境界他也一定經歷了許多事情,通過小和尚服刑歸來後的表現可以預測到他將是另一個老和尚,那麼老和尚在年輕的時候也必定經歷了與小和尚類似的事情,這不得不說是人的本性使然。還有最後一幕中的那個小和尚他似乎又要重複小和尚的一生,可見人性本就是惡的。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句哲學名言:「自以為人性本善的人,往往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行事肆無忌憚。而認識到人性本惡的人反而會對自己的言行有所節制。」可見,誤認為人性本善的人是多麼可怕啊?認識人性本惡,並不是我們的恥辱,因為人性本惡並不意味著人是罪惡的。只要通過後天的教化,我們也能成為有道德的,善良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