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23,41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家

2011-11-19 00:30:56

觀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中國的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在現代社會得到平衡,是近來的熱門話題。政府愛談以德治國,影視宣傳宗教倫理,孔子學院又如雨後春筍般突然在全球嶄露頭角。在這種大環境下,在回顧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是別有風味。

1994年的我也許還不懂得什麼叫電影欣賞。當時眼裡也有飲食,也有男女,可心中並無大欲。 無慾,無思,自然也就嬉戲度日。改革開放的步伐並沒有走的比我的步伐慢。今天的家鄉,長江三角洲地區,也許還比不上94年台灣的全球化程度。就算現代化早已超越,那也不過是浮華的表面。骨子裡面還是,出門靠家實,結婚靠相親的半舊局面。李安導遊愛在現代化環境的氣氛下刺激著傳統的倫理。電影裡的曲折情節與社會心理都值得我們年輕人的一再探討。

父親朱師傅,一個傳承著千年中華文明之精華的台灣「御膳」大廚。一手把三個女兒帶大。
父親一定是寵愛女兒的,但他的工作,以及那一份傳統男人對工作熱情一定讓他對女兒們的愛,心有餘而力不足。普通人對美食都是愛不是口,女人對愛都是想佔為己有。三個女兒在從小失去母愛的可憐下,對父親的爭寵也是情理之中。這種對父愛的矛盾裡面,家珍和家倩表現的尤為突出。家倩從小聰明伶俐,最得父親寵愛。天資聰明的她從小跟著父親在大廚房裡學做菜。這也成為了她最美好的回憶。從她的言語中可以想像的出,父親在她心中是如何的高大。家倩也就立志要成為一個和父親一樣的一品大廚。可是家倩的「得寵」得到了家珍的抗議。父親也最終把家倩以前途為由,趕出了廚房。家倩的理解是,父親的傳統觀念容不得女兒家當大廚。朱師傅也許有難言之隱,他深知一個做廚子的艱辛與勞苦。他的好友,溫伯伯,仙逝於廚房真是讓人傷心。

影片的開頭觀眾不難看出雖飲食同桌,卻三個女人一台戲。家珍還是嫉妒著家倩。在家珍的新里,只有一樣東西她自信勝於家倩的—那就是對父親的愛。她自認為對父親的了解無人能及,同時也愛在家中扮演著媽媽的角色。乍一看,似乎她被情傷太深,打算永久留守在父親身邊。多年的單身的歲月以及基督徒的身份使她給人一種心灰意冷的境界,事實上她是那個最缺乏愛的女人。二十多年輕母親的離世,對於剛會走路的家倩與襁褓中的賈寧並無多大打擊。可對於已經懂事的家珍來說,是一種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的悲涼。同時長女為母,又多了一份孩子不該有的重任。那三分之一的父愛,和後來的耶和華也就成了她精神的全部支柱。家珍不敢愛,怕受傷害。俊俏中帶著狂野味道的排球老師,開始讓她的心蠢蠢欲動。那每天一封的情書,又不停向她那盆菜里填油加醋。總算,一首唱著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歌,讓她脫繭而出。當她開始盛裝迎新的時刻,信沒了。她徹底怒了,歇斯底里要抓到「兇手」。失去理智的家珍要最後一搏,可情書,曖昧,到頭來只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她徹底精神崩潰,一時無法平湊自我。她撲向明道釋放了比初夜還珍貴的初吻。以後,她的心理防禦也就兵敗如山倒。什麼父愛,什麼姐妹,什麼主,也就都被她丟失在那輛加速的摩托車後。

家寧是第一個離開家的孩子。年輕單純的她似乎不懂得姐姐之間的爭吵到底意義何在。無獨有偶,家中乖乖女的她卻在家外打打出手。搶走了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

影片的高潮出現與父親最後全家晚宴上驚人的宣佈。之前的兩次宣佈已經夠出人意料,但李安大導演決定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又一亮點,也使得該影片在家庭倫理的背景下更上一層樓。在眾人猜測他要與梁伯母共度餘生的時候。朱師傅宣佈了他要娶「第四個女兒」—梁錦榮—的消息。這正是高處不勝寒啊。我初看此情此景的第一反應是,目瞪口呆。但很快我的先進民主主義思想一躍而起。我的先進民主主義思想告訴我,不應該用傳統的封建主義孔孟之道來對朱師傅做出評價。人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可左思右慮之後,又感言,朱師傅的所作所為豈不正是傳統的封建行為:老夫少妻,三房四妾有何不妥?梁錦榮對朱師傅是愛還是感激?朱師傅對梁錦榮是憐憫還是愛?諸君只能在電話最後的那一聲輕輕的「愛你」里自我理解。當時的姍姍與當時的我年齡相仿。對她而言只知有飲食,男女,心中無慾無求。

家倩傻了,她傻的比誰都徹底。這部電影的人物中,她是最理智的女人。可突然的發生的一切讓她理性完完全全的失去了導航功能。家珍的秘密,讓她匪夷所思;自認為那殘餘的愛情,最後變成了發臭的腥魚;偉大的父親,突然變成了失去味道的百味瓶。劇尾,她做了一頓星期天晚餐,可惜面子和號召力都不如老爺子來的大,出席的只有兩人。一碗與母親的配方一摸一樣的湯,勾起了父親丟失了的味道。讓人惋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