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溥仪(港)

7.7 / 111,821人    163分鐘

導演: 柏納多貝托魯奇
編劇: 柏納多貝托魯奇
演員: 尊龍 陳沖 彼得奧圖 黃自強 坂本龍一 鄔君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日飛雪Sara

2011-11-21 07:39:47

囚鳥:勸君、莫要生在帝王家


她不是籠子裡的鳥。籠子裡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裡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茉莉香片》張愛玲
 
皇帝自從登基那天就成為了自己領地裡的囚徒,在退位後仍是。但是現在他長大了,他會問為什麼他是所有中國人中唯一一個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門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獨的男孩了.
                                                                              ---莊士敦

 無奈,尷尬,落寞,悽慘,悲涼,諷刺,可憐的難以稱其為壯志難酬的理想,簡單的逃離夢想卻在出了囚籠又進監獄中破滅。我能體會到的所有悲劇性的字眼幾乎一湧而出,一個人生的傳記卻如一隻被囚禁的孤鳥一樣,而且是如此大的喜劇,鬧劇,黑色幽默劇,悲劇在那個激盪碰撞的年代構制的精雕細琢的巨大樊籠,那麼那隻鳥他能承受得了嗎??
    
末代皇帝這隻囚鳥承受的過程就是這個故事最大的看點,如果說同情弱者是人類的天性,當人類認為一個競爭對象失去了抗衡的能力,並逐漸失去了被批判,被輕視的價值,於是我們會同情病人,弱者,貧苦人。把溥儀看成病人,弱者,貧苦人並不帶有輕慢的鄙視而是一種喟嘆,喟嘆中體味這一部如戲般矛盾的人生,稱之為傳奇未嘗不可。
    
從《戲夢巴黎》中鮮紅的毛澤東海報到《末代皇帝》中的清王宮與紅衛兵就可以感覺得但導演對中國的情愫和理解。貝托魯奇極好的拿捏到了營造一個東方沒落帝國的悲壯感,紫禁城中的莊嚴肅殺被真實表現(一定會讓中國的清宮鬧劇式的作品羞愧難當),拍出了中國人都沒達到的效果,也展現了西方人對東方宮廷的好奇感,神秘感。影片以在撫順勞改所的溥儀不斷回憶的交替敘事方式,落日餘暉下的紫禁城內大紅大黃的恢宏宮殿及斑駁的蕪草雜苔所渲染的敗落氛圍,冬日陰暗壓抑的勞改所呼氣成霜的沉重感,冷暖色調交替,兩個時期的溥儀卻一直淪為囚犯,或許這是他一出生就註定的淪落。

影片開始不久小溥儀被垂死的慈禧招入紫禁城宮中,陰暗的殿中,泥塑的羅漢和泥塑般的臣子,嬪妃,嬤嬤,太監,正中央是瀕死的慈禧,醜陋的褶皺,陰陽怪氣的聲音,妖魅化的形象,讓我感覺溥儀來的這地方從一開始便是恐怖的。小溥儀就在這個環境下被授予萬年皇帝,旋即慈禧口含黑珍珠結束了淫亂的一生,真龍之身在體載灃也馬上下跪(夫對子屈膝也只有在中國可見吧),可這時的溥儀只有一句話"我們什麼時候回家......"。
    
逐漸他接受了自己已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的事實,他被告知能任意做一切事情,但是年幼的溥儀在浴盆中欣喜異常,他歡呼著"i am the son of heaven"。但他得到的伊始也就離失去一切不遠了。他的奶媽給他睡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棵大樹和一陣風,樹倒了,猴子就都散了。看到這想導演還真是有手段,這不就是中國」樹倒猢猻散「的道理嗎,大樹將傾,倒下的猴子們即使是猴王也是顧不得的,封建王朝即將覆滅皇帝的處境不言而喻。喊著自己是天之子的他不知道其實自己真正的只做了短短3年的皇帝。
   
至此他開始了逐漸丟失的人生,成年後的他被迫與感情至深的奶媽分離甚至都沒有道別的機會,誰說他可以為所欲為他知道連自己的奶媽他都無法留住,他哭著說"她不是我的奶媽,是我的蝴蝶"。接下來他又被告知自己並不是唯一的天子,在紫禁城外已經經歷了風風火火的革命,有更大的竊國大盜與他分享了這至高無上的稱號,他開始恐慌讓手下的太監喝掉墨水,以證明白己的權力威力,可除了這樣他還有什麼權力呢?他被自欺欺人的告知"在紫禁城裡你永遠是皇帝,但在外面不是,外面是個民國,還有個總統"。在與他的外國教師莊士敦的對話中,莊說道"為什麼措詞重要。如果你不能說出你的本意,皇上,那你就不會說話算數了。一個紳士應該永遠說話算數"。而溥儀的回答是"朕不是紳士,朕被禁止說心裡話,他們常告訴朕該說些什麼"。聽到這裡真是無盡的悲涼與同情。成年後的溥儀圖強改革整頓宮廷卻被賊臣愚弄欺騙,直到後來被軍隊逼迫退位正式離開紫禁城,迎接他的是士兵們的歡呼和炫耀功德旗幟,他帶著墨鏡默默走出宮門,我看不出他的失望與痛苦,感覺溥儀一生的感情都是隱忍的,我會替他失落,我無法不同情他!皇宮外面並不是他想私奔出去的歐洲,到了滿洲日本人的領地他更加失去了權利,他被迫作秀,又被兒戲般撤掉帝號,他先後失去了兩個妃子,文繡是主動提出離婚,婉容是為他帶了頂綠帽子,這個結果即使是對平常人也是莫大的侮辱啊!

龐大而又細膩的一部傳記,拿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名鼎鼎的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作品,大概因為《巴黎最後的探戈》和《夢想家》的原因,在這裡,扮演婉容的陳沖也被他搞得香艷起來。
    
整部片子要氣勢有氣勢,要故事有故事,要表演有表演,要場景有場景,把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勾勒得淋漓盡致。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說:外國人拍中國人的東西,就是搞得中國人也看不懂。的確,我認為影片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要找個外國導演來拍呢?雖然,他自以為他很客觀……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我都瞧不明白,更不知道外國人如何看明白我國大清王朝的腐朽了。尤其是溥儀小時候的那些戲份,實在讓人為封建王朝震驚而汗顏。然而,我相信這是真切地還原歷史的,那時候的大清,就如同那輛搖晃的自行車般,轟然倒下。倒了不算,還得被人踹上兩腳。
     
這一踹就踹給了軍閥混戰,而後直接投靠日本政府。溥儀是真傻還是假傻,我實在分不清,據說大清的皇子們(我所知的大清自然是雍正他們那……)從早上3點開始讀書讀到晚上7點,古往今來,什麼事件不知什麼道理不曉?日本人會幫助你建立滿清嗎?做夢都不是這麼個做法。溥儀,說你天真都顯得可恥。那麼不得不提尊龍,他實在是太英俊了。或者說,他表現得太叫人狠不下心了。怪不得當初定下的《霸王別姬》也是他來演程蝶衣,若不是張國榮橫空出世,也許他又是另一個經典的不瘋魔不成活。其實整部電影裡溥儀沒有任何誇張的動作或表情,他一直都是淡淡的,低眉順眼,卻又隱隱地要維護自己作為末代皇帝那卑微的尊嚴。無論是在天津似乎快樂地跳舞,還是在偽滿政府逼迫地簽下一切命令,甚至是看著自己的妻子懷下司機的孩子,他都是一副淡淡的樣子。
 
以上的一切都是這隻囚鳥求不得的苦痛,於是他不斷地想逃,他養了小白鼠把它放到錦囊里,養了蟋蟀把它放到木盒裡,他孤獨,這些小動物正是他自己!影片中曾多次出現了頗有意味的一句話"open the door"!一句是小時候他想看看紫禁城以外的世界卻被侍衛攔住,他捧著白鼠向逐漸關閉的大門跑去,門關上的前一刻我以為他會把手中的白鼠放出去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卻憤怒的將小白鼠摔死在門上,以此來宣洩他對這囚籠的控訴!第二次是文繡離他而去他追出門在冬日的雪地裡說出,那時的"open the door"已是軟弱無力了。耳邊想起影片的配樂《where is the armo》,樂聲委婉泣訴。
    
悲傷的話說了那麼多電影結尾依然精彩意味深長,年邁的溥儀走入了太和殿,傍晚的柔光鍍在金鑾殿上,溥儀的腦海中浮現的應該是從前的溫暖的回憶吧,他蹣跚的想跨過圍欄在龍椅上坐上一坐,這時他被一個小紅領巾阻止住。多巧妙地設計,在影片的結尾,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皇帝與新社會戴紅領巾的兒童相遇,是一個像徵的死亡與另一個像徵的希望嗎?慈祥的溥儀從龍床後拿出了那個裝蟋蟀的木盒,紅領巾打開木盒發現蟋蟀還在,但轉眼間溥儀已經不見了。這裡顯而易見是個像徵性的手法,蟋蟀被放出來而溥儀已經被新的時代所埋葬了。
    
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生命歷程,或悲或幸,電影中溥儀的人生,更像是戲劇般的人生,我喜歡。
     
勸君、莫生於帝王家。人人都知道這樣的說法。我是很萌大清的,因為喜歡雍正,可是就是因為對雍正的深刻研究,導致我更對皇宮內的生活感到觸目驚心。太恐怖了。不是人絕對熬不下來。我很能理解當時胤仍欲奪康熙之位的無奈——「我已經當了四十年的太子啊」,我更能理解胤禛的所謂涼麵冷心,若你能從出生之起就被人算計再算計別人算到45歲登基再處理一大堆老爹留下的爛攤子,是人都會這樣冷酷的。並且不得不注意的一點是,大清是滿人,而統治的卻是漢人天下,這裡造成的民族矛盾更是永遠無法消除的。所以溥儀同樣有這樣的困惑,他有錯嗎?他沒錯,他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誰叫他偏偏生在了帝王之家。偏偏選擇他三歲時登基,拿了這個萬人爭搶的燙手山芋。
      
不如同情他吧。在歷史的漩渦中,其實我們什麼都做不了。我們渺小得看不見,我們逝去得又太快。溥儀想改革,可是對於這樣一個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而言,改革已經不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了。唯一能做的是,推翻。而這個歷史使命又落到了孫中山等人的頭上,溥儀,他被歷史拋棄了。
      
最出彩的自然是結尾處之戲。那個蟈蟈,象徵著一個孩子最初的童真。藏在那張龍椅上,也藏起了他所有的想往。引用張愛玲的話:
     
她不是籠子裡的鳥,籠子裡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抑鬱的紫緞子的屏風上,織金雲朵裡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無論是小時候的他還是長大後的他,其實都一樣。他的家只有紫禁城那麼大,他的世界只有那麼大。他像一隻青蛙,坐井還想觀天。
    
小孩看著蟈蟈發愣,再抬頭,剛才還說笑的老人已經不見了。
    
他到哪兒去了呢?
    
他死了。他的靈魂也要丟在這裡。
    
溥儀,溥儀,錯的不是你。只是,下輩子,莫生於帝王家。然而,恐怕,已經是末代了。我們都回不去了。大清的背影,在你消失的剎那,也灰飛煙盡。
    
我們都來不及感慨,來不及感傷,都來不及。
    
繁華落盡,如夢無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