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秒速5公分--5 Centimeters per Second

秒速厘米/秒速五厘米/秒速公分

7.6 / 48,840人    63分鐘

導演: 新海誠
編劇: 新海誠
演員: 水橋研二 近藤好美 尾上綾華 花村怜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ini_Kazma

2011-12-03 08:12:57

解析《秒速五厘米》中的「物哀」之美


文/Vini_Kazma

如果說《秒速五厘米》這部作品單單就是靠唯美的畫面,那是不足以支撐起整部作品的,同時,對作品的解讀也是較為膚淺的。戴季陶在他的《論日本》中將日本民族的特點和日本所以能夠發展進步的原因歸結為兩點:第一、日本人有一種強烈的"信仰力「。」這種信仰力的作用,足以使他們無論對幹什麼事都能百折不回,能夠忍耐一切的艱難困苦「;第二個特點,就是日本人好美。
日本人好美,尤其好」物哀「之美。東瀛列島有著優美宜人的自然風土,但由於生存資源的相對匱乏和天災的頻繁,令日本人形成了崇尚」哀「的氣質。」物哀「除了悲哀、悲傷、悲慘的解釋之外,還包括了哀憐、同情、感動、壯美的情感蘊含其中。」物哀美「是一種感覺式的美,他不是憑理智、理性來判斷的,而是靠感官,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的美。魯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在《菊與刀》一書中寫到:」日本小說和戲劇中,很少見到『大團圓』的結局。甚至日本的現代電影,也是以男女主角的苦難。總之,無需歡樂的結局,但求喚起對男女的主角的自我犧牲精神的惋惜與同情「。
在日本最早的歌集《萬葉集》中,大部份都是情感纖細的、充滿哀怨氣息的歌。日本文化早起吸取了佛教、道教等的精華,明治之後又吸取了西方文化,豐富和發展了本民族的文化。不同於古典歐洲美學旨在尋求」永恆「的,無論是藝術作品,形如雕塑、繪畫的材料或保存的方法等。」天堂「亦是一個永恆的概念,我等所做的一切皆為了達到永恆。受佛教影響頗深的日本民族,強調」物哀「,萬物都有衰敗凋零的一天,從而進入」萬物輪迴「。
萬物終將衰老、凋零,在此世上,沒有和時間一樣的座標。在大多數表現」物哀「的作品中,都是淡淡地、從容地,講述著萬物的生陳代謝,從頭到尾,只」哀「而無」傷「,因為這種情感如同自然法則一般,早已深深烙印在民族的精神之中。也可以說,」物哀「從一種普遍認知昇華為一種人生哲學。你我都是人生匆匆的過客,而我們身邊的一切風景,都會展現他一瞬間的美,而後消逝。新海誠正是懷著這種情感創作了《秒速五厘米》這部作品,只有認識到歲月的流逝、看到自己的」盛衰「,就像欣賞凋零的櫻花那樣,來欣賞那份純正的情感……
作品運用三段式的演繹,可以看作是新海誠對作品結構新嘗試。三幕由三個短片構成,使得他擅長的短片創作得以保留,又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故事結構的層次,不至於出現」斷層「的現象,使得情感的表述更加豐富。純真是易逝的。純真就如同那易逝的櫻花,雖註定凋落,但我們何不一起欣賞櫻花凋落的那瞬間,傷逝一下那沒結果的純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