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23,41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成蹊

2011-12-27 18:57:55

生活的味覺——《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1994)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老朱是個退了休的大廚,湘潮粵淮樣樣通。每天賦閒在家了無計事,就是給三個沒出閣的女兒做飯,尤其是每星期日晚上的家庭聚餐,菜品繁縟,盤盞輝煌,外人看來,叫一個興師動眾,不過擺弄這一桌鴨蟹魚腴對老朱而言只是手到擒來那點事兒。可是漸漸的,老朱發現自己的味覺不靈了,這對廚師實在是大不幸的遭際,伴隨著第一個平靜又激烈的戲劇衝突,李安的《飲食男女》就這樣把你引入生活的後廚。
      《飲食男女》是李安在台灣拍的「家庭三部曲」中最成熟的一部,細膩完整、懸念不斷、中國元素突出,還蘊藏著一種寶島電影特有的帶點擰巴的家庭溫情。楊德昌、侯孝賢的電影都透著這股味兒,這種情感有點像人在初冬午後曬太陽,陽光帶著些許寒意,淡淡的籠罩在身上,脫不去,更重要的是,它是你唯一真正可以依賴的暖緣。《理智與情感》開始,李安的作品漸漸成為西式電影的代表作,包括後來的《臥虎藏龍》和《色戒》,都只是靠東方面孔的演員、武俠和旗袍來強調自己的血統,骨子裡早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沒有貶義,我只是說這是一次華麗的變身,決絕,幾乎找不到過去的影跡,讓人驚嘆這個台灣男人究竟有多麼的深不可測。李安是個真正走出中國的導演,並且非常成功,其實很想知道如果其他那些台灣名導也進入西方世界,拍出的片子會是啥光景。
      回頭說《飲食男女》,挺逗,角色個個有故事。
      先說朱爸,幾近耳順之年,卻不安心頤養天年,屬於歇不住的主兒,整天忙東忙西不停閒,和三個女兒住在同一屋簷下,感情卻日漸疏離,老友猝然離世,讓閱歷豐富的他對苦短的人生又平添唏噓,最要命的是,一輩子忙於創作各種美食的老朱發現自己的味覺正在逐漸消失,似乎預示著生活的重心要重新開始聚合。老朱走起路來風風火火,有股義無反顧的勢頭,事實證明這老爺子性格也是如此,晚年成事的魄力不減當年坐鎮後廚,呼風喚雨時的風光無限。大半輩子了,老頭的感情生活本該歸到陳年舊事之中,三個閨女似乎只是為了表個孝心,有意無意的想在身邊的生活圈中給老爹撮合一個年齡相仿的老太作伴,無奈周圍只有個刻薄市儈的梁太,三個女兒還故作姿態,想著只要老頭願意,她們就忍忍了,僅此而已,黃昏也有真愛這個話題似乎不在她們的設想之內。這種理所當然成就了這齣戲最大的高潮,在眾人都順理成章的以為朱爸要宣佈和梁太的關係時,連理枝下卻另有佳人,跌破眼鏡的時刻讓人恍然大悟又忍俊不禁。順便說一句,歸亞蕾真應該憑這場戲再得個影后,那種略帶羞澀的表情被突如其來的震驚和憤恨擊得面目全非,繼而惱羞成怒,撒潑耍渾,表演真是入木三分。老朱的自覓新歡實際上代表了他對傳統家庭觀念的一種背叛,一是忘記了自己鰥夫的「本分」,怎麼可以自行拋開亡妻移情別處?要續絃也得像歷任皇帝登基之前假意三推四辭一番吧。中國人似乎對長情有種特殊的痴迷,自古就是些悼亡詩、貞女傳、殉情故事最能「此恨綿綿無絕期」。可惜事實證明那些筆下生花,以文字書寫中國傳統的古代文人在用「十年生死兩茫茫」「曾經滄海難為水」賺人眼淚的同時,感情生活也從未空窗。二是他愛上的是自己女兒的同學,這種老少配在故紙堆中尚能留下「一樹梨花壓海棠」的香艷,在現實中就只能換來親生女兒的一句「爸,你別鬧了」……李安曾在悼念朱爸的扮演者郎雄(2005年去世)時這樣說:「郎叔的臉是『五族共和』,不論亞洲人、西方人都覺得他像中國父親。」可正是這個背負著傳統文化內涵的中國父親形象,也有離經叛道的一天,他要和女兒輩的鄰家俏妹子結婚了!(話說這俏妹子是張艾嘉,大多數男人都會動心……)其實傳統之所以被稱為傳統,是因為千百年來大多數人都這樣去做,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規範。朱爸在最後攤派時說:「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這種顧忌,就是擔心自己的決定會讓以家人為代表的社會規範所不容的心情,可是老朱還是V5了一把,最終衝破了這層偽社會道德,聽從自己的心聲。其實傳統本來就不應該成為個人選擇的唯一標準,如果世俗的我們用理智的思考代替條件反射式的假定就會發現,所謂的「年少輕狂」「老不正經」只是用來形容那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人,並不是罪人,恰恰是他們體驗了我們未能經歷的人生。如果所有人都活得同一個範式,這個世界將會多麼的呆滯。生活的味覺,本來就應該是各有心水。影片的最後,老朱的味覺在二女兒的手藝中神奇的恢復了,呵呵,這心事一了,口感就回來了,也算是生活的另一種調皮吧。另外有一點,在很多電影裡,各路人物的情感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繼而是扭曲甚至變態,可是到了李安這裡,爆發之後卻是安心的(《冰雪暴》屬於一直扭曲的那種……),地動山搖也總能在太極推手中煙消雲散,自此天下太平,有種百川歸海的沉寂,還挺神奇的。
      再來說說朱家這三個寶貝閨女。
      從最小的說起。家寧,應該是這個成員們各懷心事的家庭里最單純溫順的一個,循規蹈矩,和善可人,但事實上,她卻是第一個因為未婚有孕而搬出老宅的女兒。小男友倒是一樣的不諳世事,也算般配。印象很深,家寧和這個喜歡攝影的男孩在暗房裡沖洗他外婆的照片,快顯影的時候,男孩輕輕的說「她來了」,有種讓人心動的純真。
      二女兒家倩,聰慧美貌,風姿颯爽,思想和能力都走在時代的前端,具有成功女性的一切特質,可雖然頂著這些令人艷羨的光環,家倩其實也只是個被陰差陽錯整得七暈八素的姑娘。家倩一直有個心結,三個女兒中她是最能承接朱爸手藝的一個,也很喜歡下廚,卻被她老爹硬趕出廚房,去學「實用的東西」,這些「實用的東西」成就了她現在的風光,卻也讓她這麼多年耿耿於懷,修築了一道父女之間的心牆。這個結直到有一次家倩偶然發現父親在醫院偷偷體檢時,被一個病入膏肓、滿身插管的老人半呆滯半絕望的眼神驚到,才慢慢開解。家倩好勝上進,攢到錢買房想要離開這個「越來越沒有話說」的家,卻被無良的開發商騙去所有積蓄,成為最後一個堅守在老屋的家人;她活得灑脫,自認為與前男友可以保持毫無壓力的炮友關係,卻在得知對方的婚訊後倍感失落,更令她噁心的是,大婚在即的前男友暗示婚後仍可以偷偷與之翻雲覆雨,頓時讓她對自己的品味產生深刻的懷疑;她自視甚高,面對趙文瑄這個驚才絕艷的有婦之夫還是心嚮往之,好在最後因為種種際和未能成事,否則不免又是一段扯皮。最後面對朱爸的擇偶決定,她驚詫之餘還是泰然接受,並用自己的手藝消除多年來父女的隔閡,挽回老爹的味覺。不難看出,李安和王蕙玲兩位編劇對家倩這個角色還是有所偏愛的,自強自惜之外,還給了她一雙回春的妙手。我對家倩這個角色倒有個最大的感觸——不論生活有沒有給你使什麼絆兒,就盡全力做好眼下的事,總不會白費功夫,上天最後絕不會虧待努力生活的人。家倩的扮演者吳倩蓮是個氣質很特別的冷美人,如果用傾國傾城形容她,肯定有很多人要揚起眉毛表示保留意見,不過若說她清爽淨雅、人淡如菊卻絕不為過。韓國國民帥哥元彬對吳倩蓮非常著迷,大概是她與生俱來的素淨與當代韓國「刀口上舔血」的女星旨趣大不同吧。
      最後來說說大姐家珍,也是奇葩一枚。電影中的家珍是個令人傷腦筋的老處女,虔誠的基督教徒,用自我催眠的方式來壓抑男女大欲,擺出一副衛道士的涼麵來抵制周圍人的情愛。雖然沒有關於她青春期的描寫,從後來的事件也可以推斷出那時的她是個教科書版悶騷的姑娘。家珍一直難以走出大學時代臆想的完美男友的陰影,日復一日蹉跎青春,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進,好像背叛了自己這麼多年的夢境,退,又不甘心自欺欺人的孤獨終老。就這麼糾結著,直到教書的學校里來了個新的排球教練,陽光,健壯,年輕的身體滿滿的散發著雄性的味道,勾起了家珍對愛情早已麻木的味覺,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對異性身體的渴望。這渴望躁動,翻湧,噴薄而出。有時候人生的沉悶和綻放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而事實證明,這一條線就是家珍換上的那條大紅長裙和一頭大波浪。天雷地火之後,鏡頭裡看著風韻猶存的家珍坐在排球教練摩托后座上曬恩愛,滿臉滿身都洋溢著幸福,不僅感慨,女人在愛情上是沒有捷徑拿到畢業證書的,缺掉的那些,年紀多大都得補課,遲早都要還,遲早都要還啊!不過就像朱爸說的:「人這一輩子,不管怎麼做,都不能像做菜一樣,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來才下鍋。」那就也別太執著時間,兵來將擋,趕上哪出唱哪出吧。楊貴媚是個好演員,她應該是較早為大陸人熟知的台灣演員之一,當年《媽媽,再愛我一次》掀起了神州上下買手絹擦眼淚的熱潮。難得的是她很快從這種口水片中走出來,越發老練成熟。李安稱讚她在《飲食男女》中的表現,說「她的精準度讓我沒有辦法剪鏡頭」。楊貴媚的確沒有辜負這樣的盛讚,每當電影中的鏡頭對著家珍的臉特寫時,你都能看到她看似平靜如水的面目下,那和自矜做著殊死搏鬥的慾望,從每一個毛孔中滲出,就像趙濤在《三峽好人》中,站在風扇下企圖冷卻自己焦躁的心事一樣,令人過目難忘。
      其實,真正的好導演就是會用鏡頭描述現實的人,他們對生活觀察入微,體驗細膩,對人和事有著比好壞對錯更豐富的評價——比如李安;而真正的好電影就是那些能用鏡頭來表現複雜人性和故事的片子,觀眾在欣賞之後不是一味的欣喜、流淚或是震撼,而是五味雜陳,感慨良多——比如《飲食男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