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碟中谍/职业特工队鬼影约章(港)/不可能的任务鬼影行动(台)

7.4 / 529,123人    133分鐘

導演: 布萊德柏德
編劇: J.J.亞伯拉罕
演員: 湯姆克魯斯 傑瑞米雷納 寶拉巴頓 賽門佩吉 麥克恩奎斯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桑班的葡萄

2012-02-01 21:33:30

好萊塢腳本寫作指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段時間為了學習提高,我看了一點《你的腳本遜斃了》。那本書雖然提到不少值得編劇注意的創作細節,但在「劇情創作」上,說實話借鑑意義不是很大。因為我發現,那本書的模式完全是好萊塢式的,而這種透著濃濃美國風和英雄主義的樣本戲創作指南,在某些場合下完全無法發揮功效。因此,在拿到二仔買的那本之後,我草草地翻了一遍就還給了她。現在之所以要重新提出這本書,是因為我發現不可能的任務4簡直可以拿去給那本書做實例分析,從人物到劇情到推動方式到結局,在書中你都都能夠找到這種與之對應的說明。當然,這也正像多少年來寫高考作文一樣,你摸到門路中規中矩地創作,充其量能拿到一個優秀的分數;但真正的讓人拍案叫絕的東西,往往也面臨著零分的風險。不過,商業片一般不需要冒這麼大風險,甚至商業片的劇本,只要在其他方面能補足,腳本拿到「良」就足夠了。
總體來說,不可能的任務4的腳本評價應該是「良」。一眼看過去沒有什麼明顯的硬傷(當然還是有些小bug),也不會讓人坐在電影院感到無聊。而且片中展現的高科技諜戰並不是每個編劇都能用得起的,哪怕就只為了看看影視特效現在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你買張票也絕對不會賠本。而且對一部份熟知好萊塢電影風格的觀眾來說,坐在電影院裡和朋友一起猜劇情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觀眾想花錢看一部讓人能娛樂的片子,製作商想從觀眾的口袋裡把鈔票挖出來,兩方一拍即合,何樂而不為。
下面還是順著劇情,揀一些最有代表性的場景分析分析這部片子的腳本創作吧~


①第一個場景

【俯瞰,歐洲的城市,古老的鐘樓圓頂。天台門被突然推開了,一個奔跑的中年男子衝了出來,身後還跟著幾個人。他們衝他開槍。】

這是電影最開始的幾個鏡頭。
城市直接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可以在瞬間給觀眾最直觀準確的印象,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表達方式。而緊接著,突然推開的天台門,又預示著不同尋常的緊張事態。現在有很多作品,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動畫漫畫,都存在一個很尷尬的事實,那就是觀眾自始至終不入戲。劇情連貫度不夠,台詞太假(經常的,一個農村大媽出口成章全是高級書面語),鏡頭運用讓人感到不適等等(在這裡再次點名批評鴻門宴),都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讓他們意識到「我在看一個虛構的故事」。突如其來的緊張局面,是一個最好的辦法。觀眾們一下子忘記了自己在看電影,他們只會想:那個逃跑的男人命運如何?他為什麼會被追殺?他又是誰?
短暫的時間裡交代給讀者的是三個最直接清晰的伏筆,於是,圍繞這三個疑問,故事繼續展開。

【男人墜樓了,但他並沒有死,而是掉在了氣墊上,而且就在他落下的時候,還及時地予以反擊。他的敵人們死了,他擺脫了危險。】

一個轉折,被動的逃跑者施展了他不可思議的力量,成功地瓦解了敵人的威脅。在這一段里,我們能夠得到的資訊是「男人訓練有素」,「他身上配備著神奇的裝備——那個突然出現的氣墊」,「他擺脫了危險。」
觀眾懸著的心放下來了,但直覺告訴我們,在劇情開展2分鐘之內就大展神威的人物,如果不是主角,那身上的死亡flag已經多得像是唱京劇了。在觀眾剛剛放鬆警惕的時候「小河溝里翻船」,已經是經典慣例了。果不其然,男人轉過街角之後,迎面就走來了一個穿淺色大衣的金髮女人。技高一籌的殺手解決掉了男人,而從那遊刃有餘的神態和動作,觀眾立刻有了「這個人的level要比喪命的男人高太多」的評價。同時,這裡也向我們發出了清晰經典的信號,這個金髮女人,一定是劇情的關鍵人物(之一)。

以上是全劇的第一個場景。在劇情結束之後,觀眾們的疑問依然有三個:男人為什麼被追殺?男人是誰?金髮女人是誰?這裡不得不再次提一下《教父》第一部的第一個場景了。《教父》不停地作為劇本創作典例,是因為它的結構實在非常精巧,從一開始就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完全陌生而又充滿神秘的世界。《教父》最開始是黑幕,讀者先聽到了說話人的聲音,一個中年男人。中年男人在敘述自己女兒的遭遇,鏡頭逐漸拉遠,這時候,觀眾們看到了他的長相,還有他所在的位置。在男人說話的途中,鏡頭切換到了男人傾訴的對象,另一個男人。但是在逆光中,除了面無表情之外,他的長相卻看不清楚。這一段里,同樣給了觀眾幾個疑問:說話的男人是誰?發生了什麼?聽他說話的那個男人又是誰?

向觀眾提問,讓他們不斷地知道他們之前想知道的事情,同時不斷地給他們新的不知道的事情。編劇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引誘觀眾沉入劇情,一直看下去。

這樣的道理看似簡單,但並不是很容易做到。某些編劇容易犯的毛病是,一下子拋出太多問題,雖然這樣的故事往往玄機要深很多,但「上手難度太高」,一開始就會嚇退一部份觀眾;另一部份編劇則從不提問,因此觀眾一開始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看到什麼,對待劇情更多的是無聊的等待,而不是迫切的好奇心。後者的例子近年來簡直多得不能再多,想一想每年你都要看到的幾部中國古代經典故事電影吧。一個東西你太熟悉,就往往會失去吸引力,而編劇又並沒有給予觀眾足夠新的懸念,這樣的片子覺得無聊也是無可奈何了。

②可以刪掉的說明

好萊塢電影有個特點,就是生怕讀者看不懂。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了,隨意打亂字母或者漢字順序,人依然可以看懂句子什麼意思,其實電影也是一個道理,有些東西你只要提到了甚至暗示到了,觀眾誰都不笨。在我看來,電影裡有兩段其實完全可以刪掉的,個人覺得那已經解釋得有點冗餘了。
第一個是主角被救之後在汽車上聽同伴講述開場那次行動失敗。我覺得那段實在是有點過於詳細了,其實你要說明人物關係或者劇情,用一些敘述加閃回就行,不需要再重新來一遍。第二個就是主角在屍體上掛上燈吸引子彈那裡,後來參謀小哥問「你為什麼這麼做」,我覺得這段完全沒必要。首先,參謀小哥本身是一間諜,不需要問這種問題,第二、你讓主角說「我猜的」這種不靠譜的話,簡直是自己打臉,不要也罷。

③經典flag
這部片子的flag簡直多到不能再多,當然也不是說這樣用就不好,不過那些地方拿出來說說還是挺有意思的。總結一下:
1,開場三分鐘耍帥的男人,他果然掛了;
2,主角問「這東西怎麼用」的高科技產品,用一半兒是必然要壞的;
3,「你一直是我信賴的部下」,說出真心話的樸克牌臉上司是要掛的;
4,專門給了一個3秒鐘鏡頭的直屬上司參謀,這人一定有問題;
5,給了特寫的文物古蹟風景名勝是要爆炸的;
6,但凡有高樓不是要塌就是要墜樓的;
7,想避免某種情況但某種情況是一定會發生的,比如核彈發射。
其他絕對還有很多,因為我坐在電影院裡的時候一直在數,可惜回來上兩天班兒就忘差不多了。

④結構
關於這樣一部片子的腳本如何寫出來,沒人問過編劇,所以具體過程不詳,但當你看過這樣一部電影,卻可以大致總結出一些很有用的經驗。




(未完寫作中,中途存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