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碟中谍/职业特工队鬼影约章(港)/不可能的任务鬼影行动(台)

7.4 / 529,123人    133分鐘

導演: 布萊德柏德
編劇: J.J.亞伯拉罕
演員: 湯姆克魯斯 傑瑞米雷納 寶拉巴頓 賽門佩吉 麥克恩奎斯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鬼壽

2012-02-06 10:31:36

抱著很高期待,撞上商業片中的戰鬥機


藉著參加索尼4K觀影活動,免費觀看了上映中的《不可能的任務4》。看之前隨便查了下豆瓣、Mtime的評分,評分竟然都高達8分以上。於是我震驚了,突然對這部電影滿懷期待,以為會有超出以往商業的因素,變得更文藝些。看到一半才意識到:大概不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變得文藝了,而是豆瓣、Mtime變得商業了(當然,Mtime本來就比較商業)。
在劇情和邏輯上,作為商業片的《不可能的任務4》依舊是牽強附會,不堪推敲。對我這樣喜歡裝深刻的人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記憶的東西。主角們在緊張完成不可能任務的同時,偶爾穿插的思考、情感也都是很常見的美國主旋律:反戰反恐、親情愛情、自由精神和社會責任之間矛盾調和等等。都是偶爾帶過,比我還裝。從中又可以再現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基本套路:
第一、 組件基本框架:商業內容+熱門概念+主旋律主題。商業片套路,大家都一樣。
第二、 網路商業內容:帥哥美女,好車好房奢侈品,先進科技,一個都不能少的。阿湯哥雖說老是老了點,但足夠用了。女主角大概是符合西方審美,我不好評價,但反正事業線要強,這個倒是跨文化、無國界的。好車嘛,哪家車廠給錢多就開誰的,科技神馬的,更是不能少,各種只有在執行任務中才會用到的蛋疼發明——比如那個偽造幕布。
第三、 概念上,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萊塢電影取景也一定是要全球化的。反正恐怖份子和反恐菁英玩貓抓老鼠遊戲,滿世界轉也是可以自圓其說的。熱門國家上,中國光顧過了,南美洲概念也有些過時,該輪到照顧下金磚四國的俄羅斯、印度了。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氣候變暖概念後又流行沙漠化概念。國內的《龍門飛甲》和《不可能的任務4》都不約而同的拍起了沙暴概念。還有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後來又叫哈利法塔),好不容易熬過危機,封頂蓋成了,正愁孤伶伶杵在那,回收不了成本,於是拍個電影宣傳一下,也算雙贏。
第四、 主題上,沾邊一下上面說的美國主旋律,讓觀眾在視覺高潮中間偶爾泛點淚花,思考一下夠了。
第五、 然後才是編劇出場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商業元素串起來,完事兒。劇情、邏輯神馬的都是浮雲,反正又不圖小金人,賺了錢自己仿造幾百個都行。
其實在看《龍門飛甲》,《鋼2》,《變3》等商業大片時候,自己不也挺沉得住氣的麼。因為目的明確,不圖什麼劇情,就是去感受感官刺激的嗎?都怪豆瓣和mtime上的評分,要不是看到8分+的評分,我也不會這麼無聊的用看劇情片的眼光去看這樣的商業大片。其實從商業大片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還是很給力的。不可能的任務一貫的震撼畫面和酷炫的打鬥場景,倒是都沒落下。在加上那些新奇的主題和場景,比如克林姆林宮的爆炸段落,可真是堪稱大手筆,堪比飛機撞世貿——對,後者不是電影。當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將杜拜塔的高度拍的那麼的真實,絕對讓你身臨其境,而且還不夠,非得讓你跟著主角爬到樓外面去。甚至在阿湯哥差點掉下去時,很多女觀眾都情不自禁的叫了出來。所以這還真是讓人過足了眼癮。而且因為看的是索尼4k(解析度4096×2160)場,相同的螢幕大小下,清晰度是普通電影(2048x1080)的4倍,那可比在家裡看碟爽多了。人可真是奇怪的動物,就好像原本覺得挺清晰的iPhone一代螢幕,在看過iPhone4的Retina螢幕後,就下意識的覺得粗糙了。不怕貨識貨,就怕貨比貨。想來以後要是看劇情片,尚可忽略普通螢幕的顆粒,但是要是就為了圖視覺感官享受的話,還是儘量看4K場的最好——反正是一樣的價錢。對,要是再配上3D的話那可就是極致享受了。
後來看了下豆瓣上給高分的影評,看來多是出於場面精彩和懷舊情懷給的高分,誰也沒把這電影的劇情認真當回事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