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繼承人生--The Descendants

后裔/继承大丈夫(港)/继承人生(台)

7.3 / 252,127人    11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大潘恩
編劇: 亞歷山大潘恩 奈特法松
演員: 喬治克隆尼 茱蒂葛瑞兒 雪琳伍德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2-02-15 20:26:37

《後人》:瓦胡島上的基耶斯洛夫斯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來歐洲藝術家都跟南太平洋緣份不淺:高更老了以後,去了塔希提;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身影,則在瓦胡島上若隱若現——當然,基氏人死不能復生,我說的是《後人》,在亞歷山大•佩恩的導筒下,我們透過光影,彷彿依稀看見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靈魂。

確切的說,是那部《藍色》,基耶斯洛夫斯基讓一個女人在遭遇家破人亡後,才得知亡夫在外面早有情人的消息,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後,她逐漸接受了那情人已懷有亡夫骨肉的事實;而在《後人》中,一個中年男子在妻子陷入彌留之際時,才驚愕的發現妻子與他人偷歡,不過當事實一層層的剝開後,他卻從憤怒逐漸的回歸冷靜。

一歐一美,一女一男,朱麗葉•比諾什和喬治•克魯尼,劇情結構如此的相似,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冥冥中似乎與亞歷山大•佩恩形成了某種鏡像關係。當然,《後人》有原著小說在前,佩恩與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耦合,應該純屬偶然。只不過,當中產富足的生活破滅時,婚姻假面的喪失對主人公都構成了最致命的一擊。比諾什在《藍色》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她在尋找中逐漸沉靜,並學會了繼續施愛於亡夫在情人子宮裡的遺腹子;而克魯尼在《藍色》中則開始學習獨自撫養兩個女兒,當妻子情人的妻兒也出現在他眼前時,他卻最終用愛「寬恕」了他們,也寬恕了自己。

《後人》在克魯尼磁性十足的畫外音中展開,他在片中是一個富足的律師和地主,一筆數以億記的財富正等候他的垂青。不過,看起來陽光明媚的生活,卻因妻子意外成為植物人而變得一團糟。對這個魅力大叔來說,正處在青春期萌芽階段的小女兒和青春期叛逆階段的大女兒,則是他生活中最燙手的兩個山芋。這位父親風度翩翩、事業有成,但在兩個女兒面前,連正常的交流都是大問題——弔詭的是,但妻子出軌的真相暴露後,他和兩個女兒反而心意相通,結成了某種挽救家庭的臨時同盟。而出軌的妻子(母親),和那個恬不知恥的第三者,則成為這個同盟的敵人。

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以把《後人》視作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兩性戰爭:夫妻關係的幻滅,卻意外的救贖了父女關係,看來,按照佩恩的理解,夫妻間的戰爭不僅是面對面的,更體現在對下一代的爭奪中——這裡說的不是撫養權,而是作為家長的威權。

《後人》發生在夏威夷,主人公身上流著土著祖先的血,而在婚姻生活之外,影片的另一條線索則是主人公面臨處理祖先留下的巨大地產的問題。在主人公經歷了被背叛的情感波折後,他反而真正擔起了丈夫和父親的責任,按照妻子的意願給她執行了安樂死,並放棄了售賣祖先地產的計劃。誠然,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他作為夏威夷王族的後人,意識到了自己有義務讓祖先的遺產發揚光大——而不是一賣了之。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藍色》中尋找自由,與之相較,《後人》的主人公也一直在尋找心靈的救贖,而主人公的夏威夷身份,其實也昭示著某種不言而喻的邊緣性。馬克思說:「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會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真正的自由,必須面對歷史的重負才能獲得——做一個合格的《後人》,同樣擁有自由。

(刊載於《南方人物週刊》2012年2月13日第4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