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

让爱传出去/美好人生/浮世因缘

7.2 / 123,920人    123分鐘

導演: 咪咪蕾德
編劇: Catherine Ryan Hyde 萊斯莉迪克森
演員: 凱文史貝西 海倫杭特 哈利喬奧斯蒙 傑莫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丟掉殼的蛋

2012-02-28 05:57:37

傳遞愛


 一個七年級的學生,他的父親是個流氓,他的母親有酗酒的習慣,他和母親的關係不太好。
有一天,小男孩的新社會學老師留作業:思考一個改變世界的方法並付諸於實踐。
小男孩的想法是每個人都真心的去幫助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再幫助三個人,把愛融化在幫助里,一點點傳播下去,直到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從而改變這個世界。
影片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小男孩的生活,另一條是愛心活動的影響。
小男孩的第一個目標是幫助一個無家可歸的吸毒者。小男孩帶他回家並給他錢讓他重新開始工作。可是不久,這個吸毒者再次開始吸毒,回到他原來的生活中。小男孩的幫助失敗了。但是影片在後來,這個吸毒者救了一個要輕生的女人。
第二個目標是他的老師。小男孩想把老師和母親撮合在一起,進展不太順利。剛開始,老師因為自己規律性的生活被打破感到迷失和恐慌,當他和小男孩的母親走上順利的發展關係後,小男孩的生父回來了。他是一個流氓,一旦喝醉酒就打小男孩的媽媽。媽媽決定原諒小男孩的生父,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個時候,老師把心裡自卑陰影的原因告訴了媽媽:他小時候也有這樣一個流氓爸爸,他為了保護母親襲擊流氓爸爸不幸被抓住。然後這個流氓爸爸拿汽油燒他身體,造成了他現在身體上的大面積傷痕。小男孩的母親被震驚了,但是還是沒有改變態度,原諒了小男孩的爸爸。事實證明,混蛋永遠是混蛋,小男孩的媽媽非常痛苦。
小男孩第三個對像是一個老被欺負的小夥伴,他想幫助他趕走那些壞孩子,可是面對混亂的場面時,他又缺乏勇氣前去幫忙。
小男孩的三個目標都失敗了,他感到很沮喪,很受打擊。
第二條主線:
 一個小報記者在採訪一起綁架案時車被撞壞,路過的一個富翁馬上把自己的車給了他。然後他去感謝這個富翁,富翁說,曾經帶呼吸困難的女兒去醫院的時候,一個正在流血的黑人看到護士不肯對女孩採取措施,拔槍威脅護士。最後女孩得到救治,他自己卻被帶走了,臨走前,他告訴富翁要去幫助三個人。記者又找到這個黑人,他說有一次他被追殺,一個開車過路的女酒鬼救了他,並讓他去幫三個人。記者更加感興趣,想順著這條線索尋找發起人,於是又找到這個女的,原來她就是小男孩的外婆。她告訴記者這個傳播愛的計劃。記者把受採訪的機會作為禮物送給小男孩,讓他在電視上解釋自己發起活動的理由。
    到這裡,兩條主線合併,電影的高潮出現。記者找到了小男孩,小男孩說明他發此活動的意圖:細心觀察身邊的人的需要,去幫他們,因為有時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懂自己的需要;有的人固執地行走在自己一成不變的固定軌道上,墨守陳規,終日想改卻終日維持現狀不肯去改變,哪怕只是一步。
老師和媽媽被小男孩感動,互相表白,決定和好。可是這個時候,小男孩鼓足勇氣去幫助被欺負的夥伴,卻在打鬥中被無意扎死。小男孩的媽媽和老師非常悲痛,在屋外,發現許許多多的人,手持蠟燭和鮮花,表達對小男孩的感情。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有些驚訝。價值觀差異真大,美國人太喜歡自以為是,老想盡一己之力就改變世界拯救世界,比如說超人蝙蝠俠什麼的。這只是一個小學的作業,老師就要求改變世界。這個孩子很聰明,用四兩撥千金的辦法,傳播一個幾何數集——3的N次方,擴散的幅度很廣,他只要散播下種子就可以了。同時,他也很可愛,善良得可愛。想讓這個世界充滿愛,一點點得傳播愛,一層層輻射擴散出去。
小男孩是一個普通的小男孩,和別的孩子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家裡有煩惱,學校有煩惱,同時看見社會上人人都有煩惱。小男孩不普通的是,他對這種大人習以為常的生活產生了質疑,並且想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該怎麼解決呢?為什麼大家都有煩惱呢?小男孩認為是缺少愛。對於一個陷入麻煩的人來說,也許通過他人的幫助就可以走出泥潭,渡過難關。大家互相幫助,是不是就可以解決問題,走出麻煩呢?於是小男孩發起了這項活動。小男孩很努力得幫助他人,但是效果卻不是很好。很正常啊,什麼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設想通常存在於一個理想的環境中,一旦放入複雜矛盾的社會,和各種現實問題相互碰撞,必須得不能和諧發展。比如,理想環境中,大家都願意得到幫助,但是現實中,由於個人心理素質不同,可能有些人接受幫助可以暫時改變走入正途,但是很難一直前進下去;有些人可能出於防衛心理不願意接受幫助;也有可能接受完幫助後淡忘,不再幫助他人。
但是,只要努力,克服困難,路總會走得通的。只要是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困難與徬徨只是暫時的谷底,堅持下去肯定會走出陰霾。現實就是一條波動的曲線,失敗或者成功都是暫時,大多數時間都在向上爬或是往下掉。影片就是以這樣的波動曲線為線索。沒有啟用開頭順利,中間出現重大問題,然後突破解決完美結局的老套好萊塢式大結局。而是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進展與矛盾,努力與迷茫等各種情緒互相交叉,活動進展順利與不順交替發展。這樣更加真實,使觀眾覺得感同身受。
演員駕馭角色非常好,不管是飾演老師、媽媽還是小男孩的演員都把各種複雜的感情拿捏到位。印象最深的情節是老師講述童年暴力陰影時的撕心肺裂與恐慌,渾身抽動,媽媽聽完後留露出的震驚、同情、矛盾的複雜眼神。他們完美的配合表演在不知不覺中衝擊了觀眾的心靈深處。
另一個感受深的就是童年陰影家庭暴力的問題。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成年人的不健康心理狀態大部份源於童年時的家庭陰影。小男孩媽媽的母親是個酒鬼,老師小時候被父親虐待。他們成年後的心理陰影都和童年時的家庭問題有很大的關係。心智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需要健康的家庭環境,健康的家庭環境需要兩個合格的父母來建設維護。我覺得既然決定要孩子,決定要做父母,就必須得肩負起應該的責任。把暴力、酗酒、吸毒等各種壞毛病改掉。如果做不到,想活著舒服,彰顯自由與個性,那麼就不要要孩子。如果以後父母能夠更加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營造溫馨民主的良好氛圍,相信孩子們長大後,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心理陰影,影響正常的生活和積極的心態。
但是,這部電影也有缺陷。影片剛開始故事描述太過冗長且平淡,沒有引人入勝,不能吸引觀眾快速進入本片。導演完全可以營造小的戲劇衝突,提出懸念。影片的基調是溫馨治癒系題材,開頭也可以營造幽默溫馨的氛圍。可是剛開始有些過於平淡甚至讓人覺得難過,以致於我和同學看了十分鐘左右,都不知道這部電影要說什麼或者引起想知道電影要說什麼的慾望。
這部電影的高潮就是小男孩發表感人演講,媽媽和老師和好,小男孩被誤殺,群眾舉燈悼念。小男孩發表的演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最為核心的部份。這部份十分不錯,表達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又曉以大義,把廣義模糊的愛具體到現實中強的操作性中:幫助別人,傳遞愛。這比歡呼口號「我愛祖國我愛人民」有效的太多。媽媽和老師受演講感動和好,表現了小男孩演講的影響之深遠巨大。小男孩被誤殺應該是像徵了傳播愛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慢慢其修遠兮。然後觀眾就會很糾結,媽媽和老師和好了,小男孩死了,這什麼事啊,這孩子太讓人傷心了。但是不得不說,悲劇結局更能令人感動印象深刻,發人深省。最後群眾知道小男孩死了,都自發拿蠟燭鮮花來到小男孩家悼念他。電影給予遠鏡頭,讓點點燭光匯成希望之河,老師和媽媽站在中間,老師穿的白色襯衫尤其明顯,在夜晚的黑色背景上形象鮮明,被點點星光圍繞。其實我有一點比較詫異,在結尾群眾舉燈默哀那,特寫鏡頭上群眾的眼神炯炯有神還略帶笑意。我估計導演的用意是群眾的眼神充滿希望,象徵愛的種子已經播下,在不斷地傳播發揚壯大。可是不管怎麼說人去世了,總該有些難過與傷感吧。老師和媽媽的眼神就很到位。有對小男孩過世的難過懷念,也有被群眾感動重新充滿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