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千禧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DRAGON TATTOO [2011]

龙纹身的女孩/千禧三部曲龙纹身的女孩(台)/龙纹身女孩

7.8 / 496,543人    158分鐘

導演: 大衛芬奇
編劇: 史蒂芬柴里安
演員: 魯妮瑪拉 丹尼爾克雷格 羅蘋萊特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nry余

2012-03-03 03:34:11

之三————Vangers=歐洲,新聞=娛樂節目


Vangers:歐洲的象徵


還是不說表層的包裝部份:不說故事部份。
不過,可以說,故事還是比較曲折的。這是瑞典版的賣點。可能因為如此,它的龍孩造型,缺少了前帖說的象徵意義:變成接近一個隔壁的不良青年。

說那個富人家族Vangers(得請各位大俠先看電影了,下面寫了點情節......):就是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Christopher Plummer飾演的亨利Henrik Vanger(當年《音樂之聲》的男主......看見歲月痕跡,嗯。.....)


製造歷史的家族

Vanger家族,建造了大部份的瑞典設施,他簡單的說:「你過來的火車路線、鋼鐵、肥料,就是們家族的成果。我們大造了這個國家。」

作者象徵的,到底是打造了瑞典,還是打造了歐洲?
或者,它像徵著:我們「我們控制著這個國家、主宰著這個國家」?(這個島,有度橋通往大陸)

兩者均可,看看:最後,麥克服務的雜誌社,就是他付錢然後延續下去(他不付錢,雜誌應該就 「可以」 倒閉了)



他的鄰居

他住在一個島,自成一國。巨型豪宅在冰天雪地中,還可以全部很溫暖,錢?從來不是問題!
—— 錢不是問題,嗯,因為這是瑞典人的錢(後來被壞分子騙了:被控訴007 麥克的布隆維斯特騙了)
然後,這個島都是他的親戚:東面是誰誰誰西面誰誰誰......
然後說他們之間的 「外交關係」........(麥克記不清了,哈哈.....太複雜的歷史關係,導演也不彈煩交待,說過就算)



「外交關係」!?!?!
對,是外交關係:因為過去(過去的的事情也就是「歷史」了)某某原因所以,我不理睬她。但因為另一個事件我理睬他.......
等等.......等等........

其實,控制著歐洲皇族,都是親戚:歐洲的縱橫術。
互結姻親,世世代代。

—— 有個說法:因為都是姻親,根據遺傳學的理由,到得後來,呵呵,變成越來越百痴。
—— 或者說,這些國家的皇族:亂侖!!!


家族內部的亂倫,歐洲內部的亂輪
是的:他們都亂侖!
Vangers就是家裡面亂侖,.........兩代之間亂侖,死了老爹兒子頂上,繼續亂侖......

啊........馬的,在歷史偷橋段!
芬奇也同意偷?!

呵呵,全世界一大偷!!!
(開始不忍卒睹?那就別看唄)


兩個納粹

還要再偷: Vangers家族裡有兩個納粹!
哈?!

在歐洲,德國發明了納粹,夥同義大利,兩兄弟翻轉整個歐洲(更翻轉整個地球),最後醞釀了一瓶好酒(不是德國啤酒不是義大利葡萄酒也非橄欖油),連老美都喝了(喝過後變成金圓國:發了戰爭財)

咋搞,Vanger也是兩個納粹哈?他們也是到處亂 FK,也都是親戚?!!
於是,這是歐洲歷史象徵:書的作者、大衛芬奇從歷史偷橋段。

而且,海莉的父親,竟然是按照舊約聖經殺猶太人的兇手(希特勒???)
歐買葛,Vangers就是歐洲歷史了.......



向人民上訴
麥克在電影開場敗訴時,就對媒體說了這句話:我會向人民上訴的!
無來由的一句話.......

無來由?


如果說:控制歐洲的人(皇族)都是亂倫,是對的,也是錯的!

對的是:皇族的的確確都是姻親,在醫學角度看是亂輪(不是道德層面)


Vangers,歐洲歷史的象徵
錯的是:現代的歐洲,皇族已經不是控制的手(不知道是黑手或者是白手)
大部份歐洲國家,已經是君主立憲(是否全部一樣,我沒有一一確認),控制權力都在政客手上:首相呀什麼的......
—— 現代皇族,都是無需做事的一班 「高貴仕女」 貴族。


於是,Vanger家族,只能像徵歐洲的歷史,不是現在。



歐洲最最險惡的人種、欺凌弱小的惡霸
於是,老亨利說:
You』d be investigating thieves, misers, bullies, - the most detestable collection of people you'll ever meet ...
—— my family.
你將要調查的是竊賊、守財奴、恃強凌弱的惡霸。你將見到最最險惡的人種組合—— 我的家族
亨利自己,並沒有看到自己家族的........亂輪......嗯


於是,老亨利又說:
嗯,"我自己,也是嫌疑罪犯,呃......."


嘻嘻,他倒是非常有自知之明,不是嗎?


可喜的是,現在主理歐洲的,不是這個人種,是另外一些人種,一種叫做政客的人種:
這些人種,不再是竊賊、守財奴、恃強凌弱的人種........




他們不再做竊賊了,他們做強盜:違反聯合國決議一起衝進利比亞,在別人的家裡打扎搶.......(嗯.....這個世界一定有強盜,問題是誰做而已)
他們還非常努力勤快的開會,研究如何印刷鈔票紙,應付日益虧損的國家庫房.......搞起通脹從歐洲市民的口袋 「合法的拿」 錢......(不搶)

歷史,不是在進步嘛.......小偷已經不是高雅的行業了......
......是嗎?




名譽:你的名字是娛樂
尤其是,當老Hendrik回報007 的文件,竟然是「只可以傷害Wennerström溫訥斯壯名譽」 的材料。
唉,007抗議:現代人現代媒體,都是慶祝壞名譽、壞行為的呀!! 這個材料有個P用!



這是電影另一句落地有聲的對白:現代人、慶祝壞行為.......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的民眾,電視出現的任何東西,都是娛樂慶典,都是可以令人興奮的資訊片斷,代替古代的宗教、收穫慶典。
有名譽的人被欺壓,這是娛樂。好名譽被欺壓,叫 「同情型的娛樂」 賺人落淚,不好名譽的,叫做 「快意恩仇型的娛樂」 。我們可以隨意選擇,只需按電視的遙控就行。








新聞娛樂化、催情化——————————————————
無論是廣告、電視鋸(不是劇)、新聞特寫、訪問、正志評論.......甚至新聞,都已經是娛樂
他們會評論:這個新聞人物(卡恩?)做的不夠聰明、處理手法不漂亮。
—— 他是否犯法?是否和道德? 是否符合大眾利益?
嘻嘻,關我P事!
我的責任是:看電視娛樂。娛樂名人被人攻擊、娛樂你打他、他打你的動作片(只要不是打我就行)
我的責任是:看電視,指點江山
我的責任是:看電視,點評名人......管它/她/他是高低人獸
我的責任是:看電視,學習賺錢的法門(也可以是「生存的法門」)、騙人的法門(或者「應付生活的法門」:嗯,這已經是很認真地態度了。)

其他的,「我」.......沒時間管 —— 「我」連自己女兒都沒時間管(007麥克、老亨利克),咋有時間管你的事?!
只有你們這些專欄作家,才需要關注這些問題來賺錢。


於是,所有電視導演、編輯,他們必須看:這個新聞是否有娛樂性
於是,所有電視導演、編輯,他們必須看:這個新聞是否可以包裝成有娛樂性
(不夠?! .......加些狗血、顏色、聯想等等,刻意催動觀眾的情緒。)
對,麥克007 就是這樣
—— 「我通常寫人物,我嘗試娛樂讀者」 007對龍女說。







掏糞賣錢的專欄作家——————————————————
—— 「哼,這幫專欄作家,也是掏糞賣錢,也沒啥了不起......」
於是,電視的新聞報播員說:麥克上次的失敗還未有學到教訓。.......還是,他已經學到教訓了?
多麼有娛樂性:麥克文章是否正確,「我」不管、更不會幫他的忙,只是在 「消費」、在娛樂 「麥克落水狗」 的表演。要嘛就是溫納斯壯的落水狗表演——兩者的娛樂型同樣強!
娛樂性.......

—— 麥克還妄想 「向公眾上訴」,嘻,這是違反現代民眾生態的痴心妄想......妄想和所有歐洲的、狗血的、新聞從業員對抗?!


所以他說:「要向你們,大眾上訴」
因為,「你們」 根本不關心你們自己利益受損,還用我的敗訴作娛樂!!!





大衛芬奇:大灑狗血————————————————
所以,大為芬奇都不麻煩去細節描述這些案件的具體細節,肯定沒有電影觀眾願意看。
願意知道細節的人,也無須在電影找,他們早就知道。
大為集中描述的,有畫面動態的部份,就是:這個家族的人,如何互相攻擊、亂X等等狗血,已經夠娛樂性了。
——小說受到歐洲人的歡迎,應該在這裡(我的估計,不是我去過調查的結果)

如果沒有狗血,可能這個電影根本不會有人投資(因為票房無望)
—— 狗血的畫面,這個電影的包裝、表象,吸引購票的方法。


狗血,居然帶有嚴肅的含義:大衛的拿手
龍紋女,她的騎007,大衛居然可以細緻的指導演員,造出一連串象徵性非常強的動作,表達這個新一代的新時代生命觀,這是導演的功力高超!!!

畫面看見的是:
這是個主動的一代!



愛的新含義:「我」每一組身體神經束的感受
這是個:把所有感官拆分,逐一細節感受的新一代。
她們,已經不能如前輩上代們一樣:把 「愛」 這個含義通過所有感覺、觸覺、嗅覺、味覺綜合總合變成一個模糊的感覺「愛」。
她們,一定要把 「愛」 拆分,分成:各部份皮膚逐一聚焦又輪番感受;嘴巴味覺、眼睛視覺.......五感、細分部份來一一感受,具體、單一、輪番的感受。

—— 龍女看著衝進她家的007介紹案情的照片,她眼睛只看007:這是視覺享受,沒有007的參與
—— 007和她一同看電腦,她在嗅覺享受,自己單獨的感覺
—— 命令007把手,再次伸進她的襯衫裡面.....
芬奇特意的指導演員強調這個行為形態,因為這是芬奇要表達的。



「我」的感受
整個過程,強調的是:「我」 的感受,不是「你」 的感受
—— 因為,「你們」 從來沒有關心過 「我」 的感受:這個 「你們」,包括所有地球人。

—— 007的女兒沒有憤怒,但也有同樣一句對白......當007被電話打斷對話時,一句沒有說出來的對白:於是,她轉往宗教尋找她需要的........什麼東西.......。
—— 40年前,Harriet海莉艾,同樣要求老亨利一點關心,但亨利在做一些更重要的事........然後........

—— 因為.......成年人永遠有些更重要的事兒,「成年人咋能明白十幾歲女孩的心事!?」

三個20歲一代,橫跨40年,嗯.......居然有相同的遭遇.......
大概,給她們這種遭遇的,是同一類型的人類???

(請不要聯想到老亨利克上面說的那段什麼「竊賊、守財奴、恃強凌弱的惡霸。你將見到最最險惡的人種組合」,我沒有這個意思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