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千禧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DRAGON TATTOO [2011]

龙纹身的女孩/千禧三部曲龙纹身的女孩(台)/龙纹身女孩

7.8 / 495,900人    158分鐘

導演: 大衛芬奇
編劇: 史蒂芬柴里安
演員: 魯妮瑪拉 丹尼爾克雷格 羅蘋萊特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兔小姐

2012-03-09 11:38:30

一次流水線作業的失敗


    相對於早先上映的瑞典版本,此次,大衛芬奇選擇了事無鉅細的將原著的大量細節搬上螢幕,甚至連故事背景環境,人物口音都一一校對完善,但換來的卻是兩個半小時的冗長故事和對北歐文化的膚淺解讀。
    造成故事看上去冗長的原因似乎不應一味歸罪於導演,電影依然有著大衛芬奇 式的快速剪切、陰森的氣氛掌握和同樣黑暗的配樂,而原著中也不乏精彩的懸念設置和使人血脈噴張的血腥暴力場面。看上去造成這一問題的癥結所在應該歸咎於編劇雙線敘事的功力稍潛。但事實上,整部電影卻瀰漫著一位被好萊塢制度打磨光滑的老導演的影子。在2008年完成的《班傑明巴頓的奇事》里,其實不難發現芬奇的變化。相較之之前的作品,從體制之下的芬奇慢慢的少了《搏擊俱樂部》《火線追緝令》裡的黑色電影情節,甚至也丟掉了同樣稍顯冗長的《十二宮》里如此結局的勇氣,而是開始端正姿態,以其獨到的個人風格融合進好萊塢的遊戲規則內,打造了一圓潤飽滿的電影。此氣勢一直延續並在2010年的力作《社交網路》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或者說是一次井噴式的爆發。此時的芬奇較之於那位為人所熟知的泛著黑色氣質的鬼才導演來說可以說是一次重大飛躍,也隱約讓人有所不安,誠然,奧斯卡影后模式的怪異「巔峰理論」(傑作之後帶來的是之後一段時間的狀態下滑)在電影圈裡不一定是每次都得以驗證的規律,但不幸的是,從《龍紋身的女孩》來看,似乎在我們的大衛芬奇身上應驗了。
    芬奇此次選擇了慣用的金屬色攝影基調貫穿全片,突出了「龍紋身」後現代的個人風格和電影冷峻的氣氛,但似乎這種處理用在泛著北歐特有嚴寒的電影中稍顯飽和過度。同樣放在電影中有些蹩腳的還有為了突出電影院觀賞衝擊力的追車場面和似乎一直未從「007」模式走出來過的丹尼爾克雷格的表演風格。除開那個重要而另類的「龍紋身」和家族式犯罪模式,整個電影像是一部發生在冰天雪地背景中的傳統美國犯罪影片,的確,一切該有的,大衛芬奇全都做到了。
    似乎一切並未差池過份,但不能忽略的是原著是一部極度風格化的北歐小說,經過好萊塢「鬼才」導演的妙筆生輝後卻未見得比本國產的更加凌厲,這就成了數以萬計的「龍紋身」迷的糾結所在。洛杉磯時報的評論一針見血「像是聖誕節收到了同樣的禮物一樣讓人掃興。「
當然,我們並不期待著好萊塢電影有朝一日變得更加歐洲化。實際上將好萊塢與歐洲電影同化原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說是一件即使做了也沒有任何好處的傻事。但有一件事卻經常在拿來主義的好萊塢體制中經常遭人詬病,就是將各國的的背景文化簡單化處理。電影即便是拍攝場地選擇了包裹於大雪之中的瑞典,甚至不惜讓惹人憐的魯尼瑪拉學一口泛著瑞典口音的英語,但除開硬件,講到軟文化的時候,好萊塢編劇們則頗感疲軟。他們似乎以為用宜家開開涮(《劍魚行動》中幹過同樣的事兒),背景音樂里拿恩雅放一放就能讓自己與這個國家聯繫更密切,卻從未接近過過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宗教信仰濃重並且冰天雪地的國家裡,那種被寒冷的冰雪掩埋掉的與之一樣冷酷的罪惡。
    就這樣,加之2008年的《血色入侵》,兩部瑞典電影被引進好萊塢,以同樣流暢的流水線式作業後,通通變成了像是泛著寒氣的冰棍兒一樣的超市速凍品。真希望當編劇們再次嘲笑著不入流的宜家傢俱時也回頭想想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