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車神塞納--Senna

永远的车神/车神洗拿(台)/塞纳

8.5 / 76,284人    106分鐘 | Japan:162分鐘

導演: 阿西夫卡帕迪亞
編劇: Manish Pandey
演員: Ayrton Senna Alain Prost Frank Williams Ron Dennis Viviane Senn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oro

2012-03-22 07:34:03

死亡即崇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90年世界一級方程式西班牙大獎賽排位賽上,一位名叫唐納利車手發生了嚴重的賽車事故。賽道上碎片橫飛,車手甚至被拋出了駕駛艙。他蜷縮著身體一動不動的躺在賽道中央,直到救援人員衝上去。塞納為這次慘烈的事故震驚不已,面對鏡頭他眼神迷茫而渙散並一直喃喃自語道:我要去看看他。最後,他鬼使神差的說了句,我要去看看我自己。一語成籖。
他不知道的是他面對的是自己的宿命。
紀錄片《車神塞納》一開頭是以兩位多年報導F1賽事記者的講述切入,他們語氣平和的講述了這項運動的特別之處。前《衛報》賽車評論員說,賽車本身就是件美麗的東西,它是冰冷機械與生動輪廓的綜合體。如此矛盾又如此和諧,亦如巴西車神塞納短暫、榮譽而戲劇的一生。接著,電影從塞納少年時代參加卡丁車賽講起,他時刻都被父母的支持和關愛所包圍,這時的鏡頭緩慢而溫暖。父親難掩自己的驕傲之情,母親卻對兒子的選擇略顯憂慮,而塞納則羞澀的站在一旁一言不發。
1983年塞納初登F1賽場,他加盟了處於末流的小車隊杜爾曼,但卻在大雨中的摩納哥從13位發車第2完賽而一舉成名。第二年他加盟了蓮花-雷諾車隊,並在葡萄牙獲得了自己第一個站賽冠軍。但蓮花對於天賦異稟的塞納來說仍是座小廟,他轉投了麥拿輪,並在那兒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對手——法國人阿蘭•普羅斯特。他倆戲劇的對決一直持續到塞納生命的終結。麥拿輪一山收納了塞納和普羅斯特兩虎,兩人更是因為車隊經理羅恩•丹尼斯不能平等對待兩位車手而公開決裂。在這一階段的講述中,事件主角訪談和比賽畫面回放交織,鏡頭凌厲,音樂緊張。他們互相攻訐,互不信任。在賽道上,連續幾年他們的總冠軍之爭也總是以各種戲劇化十足的衝突結束。1989賽季倒數第二站——日本大獎賽上,塞納在試圖超越普羅斯特時賽車發生接觸,兩車一起衝入了緩衝區。普羅斯特不得不退賽,但塞納在工作員的幫助下重返賽道並一路瘋狂超車最終奪得了冠軍。巴西人成功衛冕?不,時任國際汽聯主席的巴萊斯特認為塞納違反了競賽規程,取消了他的成績並吊銷其超級駕照半年,而最關鍵的是塞納將年度總冠軍拱手讓給了死對手普羅斯特。塞納認為同為法國人的國際汽聯主席有意偏袒隊友,一時間塞納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第二年他重返賽場,仍與普羅斯特纏鬥不休。兩人的矛盾是如此尖銳以致於所有人都認為他們的關係可能已經積重難返。但在1994賽季,當已經退役的普羅斯特來到聖馬利諾的伊莫拉賽道時,他發現塞納竟然打出了「想念你,普羅斯特」的標語。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在這裡,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他可能不知道中國的一句老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塞納同樣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到底是為什麼永遠都不會有答案了。
體育比賽就如同人生摻雜著各式戲劇和遺憾,只不過賽場上演的更為熾烈。
塞納的人生落幕於1994年5月4日,影片將鏡頭瞄準了他隆重的國葬和各種人物對他的緬懷。昔日夙敵普羅斯特,對塞納寵愛有加的羅恩•丹尼斯和威廉士車隊老闆、坐在輪椅上的威廉士爵士等人悉數到場,送這位曠世奇才最後一程。此時,整個影片的壓抑和悲傷情緒到了頂峰。影片開頭出現專門跟蹤報導塞納的前ESPN記者說,你不能想像離開賽車的塞納會是怎麼樣,殞命於賽道,在生命之巔剎那韶華永逝可能是他最好的歸宿。誠然,為了不斷超越極限他付出了太多,也許他本人也希望人們對他的記憶永遠定格為那個篤信宗教、熱情聰明、口才出眾、英俊瀟灑、戰績彪炳的車神。那場震驚世界的事故和他令人扼腕的死都只能用美學中的崇高來概括,其中湧動著太多神秘的臆想和宿命論的詭譎,但無可否定的是塞納始終如一的追求和不曾磨滅的鬥志。死亡的悲壯力量好像成為這場戲劇必然的結局。
體育就是有讓人為它如痴如醉的魅力,因為除了比賽開展必要的物質條件和制度規則之外,它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鼓舞人心和反思人生的精神產品。就拿這部體育紀錄片來說,如果沒有它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和珍貴的影響資料都不會呈現在世人眼前,以紀錄片形式介紹了一位傳奇人物的一生,但這只是體育資訊的傳播過程,而觀影后留給我們的卻是精神和美學層面的思考。手段與內容就是體育資訊和體育核心的互動關係所在,而兩者的結合則構成了體育精神產品。用其觀照我們生活與夢想會得到無與倫比的啟示,因為體育的內涵和外延都是如此豐富,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