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詭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

林中小屋/尸营旅舍(港)/诡屋(台)

7 / 451,990人    95分鐘

導演: 德魯戈達德
編劇: 喬斯溫登
演員: 理察詹金斯 布萊德利惠特福 克里斯漢斯沃 布萊恩懷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喬

2012-05-01 21:31:23

惡評電影《林中小屋》(劇情基本上被我透了一遍,沒看過的你可慎入慎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對本片意見最大的就是狗血到不行的劇情。首先從編劇的邏輯說起。如我在部落格中說過的,別管你是動作劇情倫理愛情恐怖還是科幻,電影的劇情是要有邏輯的——編劇的邏輯。編劇的邏輯體現在:你可以自由的設定各種各樣的前提和假設,但是劇情的發展要根據這些前提和假設以邏輯線索發展。本片在這方面簡直可以做為反面教材。舉個例子,本片中所有怪獸起先被分別關在一個異常堅固的鋼化玻璃隔間裡,也沒見過他們鬧事兒。但奇怪的是,片中那個控制怪獸的公司大本營,連一個安全的小隔間都沒有,所有玻璃都是一槍就碎。既然從事的是飼養怪獸這樣的高危產業,而且能製造出這麼堅固的材料,為啥不大面積推廣到全公司呢?編劇沒有交代,以致於最後全公司被大清洗。我猜測編劇也沒想出來為什麼,因為解釋這個問題是要花很多筆墨很多腦細胞的勞動,但是編劇確實希望最終劇情發展是公司員工全體死翹翹,所以他在這方面打了馬虎眼,懶得解釋了。另外片中交代了每個怪獸體內都有自爆裝置,當第一批怪獸被放出時,完全可以啟動自爆裝置一下子全解決掉。結果等到全公司都死得差不多了,有個怪獸已經趴在公司高管身上了,才有人想起來爆了它,還只爆了一隻。

再舉個例子,開始並沒有交代片中的那個傻子的身體素質如何——這就是我說的前提和假設——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傻子的身體素質自然是比不上書獃子和運動員。那麼傻子在身中數釘耙而且抽大麻抽high了的情況下被一個力大如牛的殭屍拉進小樹林之後是如何逃脫的?這裡就是我所說的邏輯漏洞:根據你的前提和你設定的環境,按照邏輯發展不應該是這個結果。此處編劇甚至都懶得交代這個傻子是怎麼逃出來的,哪怕你瞎編兩句呢,哪怕你來段搖晃鏡頭蒙太奇呢?編劇的態度就是:反正這傻子就是沒死,愛咋咋地吧。

再來說說編劇的完整性。這片子前半段提到了好幾個提示性元素,比如進山之前在一個廢棄加油站五個人被一個邪惡大叔侮辱了,大叔屋裡還掛著一片風乾的人皮。然後這位邪惡大叔給總部打了個電話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你當然可以說這個大叔的出現就是在解構經典——因為一般恐怖片裡的大叔後來都會跑出來殺人的,我偏不這麼寫,那我就是在解構經典——但我覺得這其實就是編劇偷了個懶,編著編著自己都忘了這個人的存在了;再者說了,一個元素上的特意處理可以是解構經典,那麼多元素一併被忽略了難道都是在解構經典嗎?我看就是編劇才疏學淺,編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套用上所有之前提到的線索。但是你沒辦法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就不要用那麼多元素,這樣寫出來的電影就好像是油炸雞大排——全是雞肋。

再講講那個「林中小屋」,電影海報上把這個小屋宣傳的像個次元空間入口,搞得我以為此小屋必是暗藏玄關。果不其然,其中一間臥室中有一面警察叔叔監視犯人用的單面反光鏡,我以為此鏡子必是將來要派上用場啦,果然,它發揮的唯一用處就是。。。。。被砸碎了。事實上,這小屋除了到處都安裝了針孔攝影頭,結構非常簡單——上面幾間臥室,下面一間地下室而已。甚至幾位主演都沒在屋裡待多久,自打殭屍們把小屋窗子砸碎了以後,他們就都撒丫子跑到屋外面狂奔去了。即使後來跑回來坐了個電梯,這小屋的結構也比十年前那個《立方體》差遠了。

 

編劇的狗血之處先說這麼說,我再往演員臉上吐幾口血。最爛的演員當屬那個蕩婦的演員了。第一眼我看到她就知道她的角色設定是蕩婦了,因為她的表演風格就是為了浪蕩而浪蕩,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演得是蕩婦的那種演技,還不如直接在腦門上寫上Bitch來得更直接一點。此演員在片中還毫無意義地裸了一下上兩點。且不說露這一對乳房對劇情整體發展有何需要,且說這演員——你演技爛就得了,至於猴急猴急的想一脫成名嗎;還好你現在年輕還沒下垂,等你老了你可怎麼養活自己?

所有演員演技都很爛,包括那個運動員就義之前沒頭沒腦煽的那兩句情,恨不得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你馬上就要去赴死了。

 

我實在不懂如此爛片為何IMDB上現在的評分是8.0。對此我可以給出的解釋就是:此片惡搞了美國恐怖片採取的常用套路,觀眾感到很新奇,甚至很解恨,因此叫好。就好像當年的《史萊克》一出現,也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但你要知道,成為經典很難,解構經典卻很容易。這個道理就好像一個作家靠好的作品成名很難,靠批評別人的作品成名卻很容易。方舟子不就是靠批評別人成名了嗎?再舉個例子,美女成名很難——因為長得美的都想成名——醜的驚天動地成名卻很容易。鳳姐啦,齙牙哥啦,不都是隨隨便便就成名了嗎?回過頭說電影,拍出個經典恐怖片很難——而且多經典的恐怖片也會被人罵——比如經典的《午夜凶鈴》《怪談》,美國的恐怖片《驅魔人》等。但是解構經典,或者說和經典抬槓、和經典對著幹,卻很容易——比如此片,劇情一塌糊塗還能得到一片叫好,但扒掉這電影披著的顛覆經典的外衣,它還剩什麼?反過來說,如果此片不是打著顛覆經典的幌子,那麼我前文所說的那些缺點都將是人民群眾攻擊的重點。

沒有經典,就沒有反經典。沒有經典的恐怖片套路,你顛覆什麼?或者說,沒有假名人,你要打誰的假?沒有迪士尼公主系列,你一部史萊克要拿誰開涮拿誰惡搞?每一部經典在上映之初,也是作為一個突破而登上歷史舞台的,1937年《白雪公主》上映,那也是影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再比如今日看來《大白鯊》的情節有點老套,而且非常「好萊塢」,但你要知道70年代這片剛出來的時候對當時的觀眾那叫一個震撼。而且後來的好萊塢電影的劇情設置,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這些經典的影響: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編劇們才大量照搬這些經典。換句話說,因為有了這些經典,你才有了今天對俗套情節感到厭倦的機會。

 

多說兩句,很多情況下經典的產生和經典情節的設置是順應正常人類需求的,反經典則不是人類的正常需求,或者說,不是正常人類的需求。這裡我要拿迪士尼公主系列和史萊克做比。迪士尼宣傳的總是正面的:灰姑娘變成公主、匹諾曹變成小男孩,公主遇到王子,王子戰勝惡龍……這是人類正常的需求:誰都希望一覺醒來變得更漂亮而不是更醜,誰都喜歡找個美麗的公主帥氣的王子而不是頭上長角的綠巨人。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喜歡迪士尼而不是史萊克,迪士尼宣傳的概念是符合我個人價值觀的。史萊克的故事只能是給審美疲勞的觀眾們暫時休息一下的機會,人開車時間久了視力疲勞了看看遠處的綠色就會緩解——看綠皮大怪史萊克也是這個作用。你要是偏說史萊克宣傳的是真愛,你要是真覺得即使你像Fiona公主那樣從美女變成綠巨人,你的愛人仍然愛你的靈魂,那我只能說:be my guest.

就像迪士尼的動畫符合正常人的心理需求,其實看恐怖片的觀眾也是帶著心理預期的,這個心理預期就是想被嚇唬一下,被驚悚一把。當然你可以說你不愛看恐怖片,但是對於那些願意花錢進電影院抱著看一部恐怖電影心態的觀眾來說,他們希望得到的是驚嚇。這方面來看此片顯然沒有完成任務,看片過程中過於血腥的鏡頭我都閉眼沒敢看,除了噁心我沒覺得恐怖,看到最後已經被編劇整昏了頭了,最終莫名其妙的走出劇院,得到的是一腦子問號:編劇大嬸,你的重點究竟在哪裡?

 

最後再扯幾句作為本文結尾。此片激發了很多人邪惡的幽默感,比如電影進行到運動員駕駛著摩托車試圖飛躍峽谷最後一頭撞在電網上墜崖殞命一幕,劇院裡竟然有人發出了笑聲。。。後來還有多次,電影中的人物被殘忍的殺害的時候,劇院裡又連連發出了瘮人的笑聲。我是弄不懂這些人抱著什麼樣的心態,操著什麼樣的幽默感,反正我覺得這樣的「經典顛覆」電影看多了就是會產生這樣的副作用。原因如前所述,經典電影的思路是符合正常人類思路的,反經典的思路會使人變得creepy。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林中小屋》是大爛片一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