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舞者--Mao's Last Dancer

7.3 / 6,770人    Canada:117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USA:117分鐘

導演: 布魯斯貝勒斯福
編劇: 強恩索狄
演員: 曹馳 布魯斯格林伍德 凱爾麥克拉蘭 陳沖 愛曼達佩舒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靜的鋼琴

2012-05-23 23:42:29

自由之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由於某學國際政治的學長的超級好評,看了電影《最後的舞者》(Mao's last dancer, 2009)。澳洲的電影,卻帶有著濃重的中國政治色彩(影片名字直譯為《毛主席的最後一個舞者》)。這是一個傳記片,影片講述了一個山東貧困農村人家的孩子李存信,11歲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遇被選到北京學習芭蕾舞,然後到美國培訓期間,由於藝術、自由和愛情的感召,執意「叛逃」祖國,毅然留在美國。
第一次看這樣一部西方導演執導的中國的政治影片,觀後感覺超出預期,不帶偏見,卻不尖銳,一切向著最和諧的方向發展,感人至深。
一個在革命的旗幟下成長的中國男孩,來到所謂「水深火熱」實則燈紅酒綠的美國,他會怎麼樣?一個從小被束縛思想的中國男孩,突然感受到原來有一個地方可以言論自由、愛情自由,他會怎麼樣?一個從小學習帶有政治意義的紅色芭蕾的男孩,當他領悟到真正的源於藝術的芭蕾,感知到原來他不是運動員而是藝術家的時候,他會怎麼樣?
美國,對他而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激發了他潛伏在內心深處的、對自由、藝術和愛情的渴望。所以,臨走前三天,他和女朋友Liz領了結婚證,決定留在美國,儘管這對他,是一場很大的風波。也許是一個自私的決定,但是,我相信當領事告訴李存信「中國政府允許你留在美國,中國失去了一個兒子,而你失去了你的祖國,你永遠不能再回到祖國」的時候,我相信李存信雖然沒有流淚,可是心裡的痛苦我們根本想像不到,那是一種多麼無力的感覺,畢竟,對於政治來說,一個人真的太過渺小了。所以,他每天夜裡呆呆的看著窗外;所以,他的噩夢,總是他的父母因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而死。
這部影片,有一個細節深深感動了我。一天晚餐,李存信問Ben,為什麼大家叫他「Chink」(對中國人的貶義的稱呼)時,Ben這樣回答他:「舞台上燈光閃亮,大幕還沒有拉開,透出的光,就叫chink。因此,大家叫你chink,是因為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光芒。」這對於一個當時弱勢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謊言。這個細節,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樣子:互相尊重,互相欣賞,和平共處。
幾年後,華盛頓的演出,他的父母被秘密接到現場,看了他的精彩的演出。演出結束後,他面對父母,雙膝跪地,淚流滿面。眼淚中,不禁真切地感受到:親情,永遠是超遠政治的人最本性的東西。
我對這部電影唯一的遺憾,在於李存信的初戀女友Liz。那麼好的一個女孩子,那麼愛他,卻沒能永遠在一起。她是一個有夢想的女孩子,她也那麼想站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可是,面對愛情,她那奮不顧身的勇敢深深打動了我。當李存信在領事館被強行帶走拘禁的時候,她那樣撕心裂肺地呼喚和反抗,那樣執著地等候。當李存信有了很好的機會,她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還有,最最重要的,小木屋裡,她那句「Never mind」(無所謂),短短的兩個單詞,卻是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一句話。只是,這麼好這麼好的一個女孩,李存信最終牽手的姑娘,偏偏不是她。真的很遺憾,可這是現實。
最後,時局日漸寬鬆,李存信帶著他的美國老婆回到了他出生的那個小村莊,看了父母、親人,還有那個他最敬重的老師。村子的土地上,沒有舞台和華服,他們翩翩起舞。所有人,看到了真正的芭蕾藝術,也看到了對自由和愛情的追求和渴望。。。
這是一部以政治為背景的電影,但我不想討論政治。因為那都是過去的事,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背景。幸運的是,當今的祖國,我們早已不用做這樣的抉擇,更不用踏上那樣艱難甚至可能一去無歸的路途。我們可以更容易地追隨自己的內心,站在我們夢想的舞台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