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略特勤組--Unthinkable

战略特勤组/不可思议/战略特勤组

7 / 94,773人    97分鐘

導演: 葛雷喬丹
編劇: 彼得伍瓦德
演員: 山繆傑克森 凱莉安摩絲 麥可辛 史帝夫魯特 布蘭登羅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無題

2012-06-07 04:26:17

正義非正義


        曾在1年前就看的電影,非常經典,看完之後的感覺直到現在回想起來也依然非常清晰:震撼、矛盾,久久不能釋懷。我認為完全可以說導演用電影的方式毫不留情的給了所有觀眾「一刀」,深深地插入了觀眾們所固有的思維與人性認識中,影響力之大,不亞於一個思想核彈的爆炸。
        在整部電影的播放中一直被導演留下的一個個線索牽著走,感覺自己就一直跟隨著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一樣。當看到布洛迪和H對楊格完全相反的審訊時,我開始是反對H的,但到了最後我也漸漸明白為什麼H能在略作思考以後就選擇以非常的方式逼供,並且隨著時間的減少,布洛迪的立場也發什麼了明顯的動搖,我才覺得在人人生而平等的前提下,選擇就少數人還是多數人是多麼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唉,總覺得對於一個天天都在弘揚人人生而平等的時間來說,當真的在面對諸如影片中所出現的橋段時,也許「捨車保帥」可能也是一種最好的決定吧。
        所以說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正義與非正義在本部影片中是不能簡單的衡量出來的。選擇維護不法分子的生命安危,還是拯救千萬無辜百姓的生命。人權是平等的,自由的。道德是去衡量人權的擁有價值性。三個方面的代表:楊格、布洛迪、H。每個人都想最大化的維護自己所代表的陣營的利益,當然不是單純的為了自己。
        楊格希望自己的努力換來中東國家的和平,難道說歐美世界的人民需要安全保障,其他地區的人民就不需要了嗎,就能讓美國在其他國家為所欲為兩位了嗎?他不過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老對政府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抗議,他認為他背負著的是中東人民未來美好生活的巨大包袱,所以要細分下來,他不能算是壞人,甚至它也代表了一絲正義。
        而對於布洛迪來說,她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既得楊格的「民心」又能保護美國平民,當然,對於楊格的承諾若政府也能做到那就皆大歡喜了。典型的平民心態,我當初初看此片的時候想法和她完全相同,不過若真如此,那電影也將成為一部蹩腳的爛片。布洛迪一方面要套出楊格的資訊,另一方面又要積極保護楊格。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非常矛盾的。甚至到影片後面,當看到H的虐待「卓有成效」時,她內心開始了動搖,開始預設H的極端做法。因為她不敢用成千上萬的百姓生命做賭注。但她心之所向盡為善,所以她肯定是屬於正義一方的。
        H這個角色我人在片中非常重要,他是導演用來「刺殺」觀眾的「匕首」。他作為保衛國家的代表,以捍衛國家安全為己任,不惜用一切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的做法與布洛迪的人權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衝突,但不可否認,當他一次次對楊格數以暴行的時候他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果。畢竟楊格也是人,是有本性的,他並不想連累家人。而犀利的H正是看中這一點而讓他與家人之間做出選擇。於是,兩個女孩的生命與上萬人的生命比較,哪個更重要?這就是導演刺向我們的那一刀。
        從三個方面看,大家都有道理,都是在違背道德與拯救萬民之間徘徊而已。我認為網上說的一句話特別好:從道德上來分析,取捨,只是一種勇氣罷了。
        從很多影評中看到了那個哈弗法學教授麥可·桑德爾的經典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第一節就提出一個問題「剎車失靈的火車在軌道上眼看就要撞死5個工人,另外一個軌道上有一個人。作為火車司機的你,會不會把火車扳到只有一個人的鐵軌上? 」你會怎麼做?非常困難的取向問題,因為它涉及到了道德與人性最容易動搖的根基,那麼當5個人變成50個、500個、5000個...呢?那麼我們理所當然的會認為那一個人所能換來的價值已然翻倍,那犧牲一個人換來更多人的倖免就能很大程度的洗刷我們心中的罪惡感。這只是我的想法,當然,我的選擇也是如此,所以我個人在影片中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我從支持布洛迪到後面開始支持起了H,這種必須犧牲少數人的轉變讓我喘不過氣,我更希望去逃避,這樣至少自己是一身輕鬆的,但是布洛迪和H沒得選,所以我覺得H只是做了他應該得的,而我們同樣也不應該去譴責布洛迪,因為她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但是,導演的狠辣在與影片的最後10秒,當我們發現自己都做出了一個不許破壞道德底線的罪惡的決定後還是沒能挽救大多數人的生命,我們的感受是不是無法言語了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