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Battle Royale 3D

7.5 / 195,070人    114分鐘 | South Korea:120分鐘 | 12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北野武 藤原龍也 安藤政信 柴崎幸 栗山千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鉛筆

2012-07-11 10:13:55

如何對著影子談身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到評分這麼高,評價這麼好,我想這是我看到的與豆瓣主流分歧最大的一部電影。
  我覺得這是一部:爛片。
  本片情節上概括起來是這樣的:A殺了B,C殺了A,D殺了C,C又被E幹掉了,F和G不想看到這一幕自殺了,H想殺死I卻被I殺死了,J坐觀K殺死L再做掉K無奈又被M幹掉,N、O、P、Q前一分鐘還團結友愛,後一分鐘就內訌火拼全死了。。。最後大反派出場清理掉剩下的X、Y、Z,然後反派沒了利用價值立馬就被幹掉了。。最最後,只剩下團結在主角周圍的少數人歷經艱辛幹掉Boss,卻發現原來Boss對他們還懷有仁慈。。。
  就這樣的劇情,狗血得不能再狗血,其真正貼切的片名應該叫《人類殺死人類的42種辦法》
  影片中不斷有人死去,還沒弄清楚這人是誰,他就死了——但總歸嘛,一共有42個人,總不能每個人都介紹那麼詳細,總有那麼幾個炮灰,但是,拜託,除了男女主角和那兩個轉校生,其它都是炮灰好不好。2個小時要死40幾個人,但導演為了突出暴力和血腥,幾乎是一個都不能少地刻畫每個人死去的場景,是的,影片除了不斷死人,還能有什麼情節呢。
  你也許會說,一下死這麼多的人,還那麼血腥和暴力,不是很震撼。可是,導演對每個人物的死去幾乎都常用同一種故事模式,同一種表現模式,這麼單調重複,我震撼個屁。
  影片在情節的處理上,相當「單純」。大概是無法處理這42個人所能構建的複雜關係,影片基本上沒什麼勾心鬥角,沒什麼出人意料,不跌宕起伏、不拐彎抹角。基本上是一個人碰見一個人,然後其中有一個人就要死掉,斷然沒有逃掉的機會——除了主角。
  影片也沒有一個智力型的選手,唯一考慮要用智慧取勝的,只有那個會製作電腦病毒的同學(叫什麼來著?),而他的辦法,就是製作電腦病毒攻擊「主辦方」電腦再尋求突破的機會。可惜還沒等到計劃完全實施,就讓反派給秒了。
  其它人,就都只有兩種思維,一種是我殺你丫的,另一種是我逃我丫的。
  大概在編劇和導演眼裡,人類到了那麼一個極端的環境裡,要嘛就只會大喊大叫、歇斯底里、相互懷疑、暴露凶性,要嘛就會相信真愛、保持善良、堅守信念。然後不管是否善良,一律智商不高。
  我不大相信人類到了這麼一個處境會是這種模樣。像人類這種生物,遇到危險就會抱成團,所以遊戲一開始,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各種聯盟,聯盟可能會相互爭鬥,相互消滅,或者聯盟間再形成更大的聯盟,也只有到了集體中,個人才會迸發更大的戰鬥力。影片中雖然很多結伴而行的,但整體依舊一盤散沙,從沒有有效的聯盟。本片遊戲裡的人來自一個班,大家朝夕相處的,本來就很容易形成一個整體上的聯盟,所以我覺得如果真這麼做,可能最後的結果是逼著他們集體反抗或者自殺。如果我是「主辦方」,才不會找都是同一個班的來玩「遊戲」呢。
  還有一點我保證是絕對不會出現的,那就是遊戲一開始就有人殺人。這很簡單,一來是這件事來的太突然,人們還要花時間去消化理解所發生事情,然後再採取行動,至少要先觀察其他人的舉動;二來是遊戲一開始隨便殺人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殺死別人可能只是最後便宜得勝者,而且還很有可能把自己放在危險的境地中——智商已經不高了,但要不要這麼蠢?
  影片在主題上其實也很「單純」,說是要「探索人性」,但其實只是把人性臉譜化。裡面的角色,基本上要嘛就殘忍噁心,要嘛就體現「真、善、美」的「三好」學生,當然也有幾個「不那麼好,也不那麼壞的」,但——他們是死的最快最直接的超級炮灰,也就是說,比起那些有「個性」的角色,他們並不受編劇和導演的關注。
  再來梳理一下這部片子的脈絡:日本國頒布「BR」法律,旨在鍛鍊年輕人,解決社會問題,具體的辦法把人們放到某個地方進行「生存大挑戰」,殺死其它人,只能存活一個,這樣的法律在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人來說都會認為是一個笑話,這不是滅自己的種嗎?看到這個怪誕的開頭,我就猜想,這一定是恐怖片或者「純高智商片(參考《欺詐遊戲》、《未來日記》或者《美人心計》)」了,哪個想討論嚴肅主題的電影會弄這麼一個「幽默怪誕」的開頭?當然,它也有可能是一部「怪誕主義」的作品,影片本身荒誕不經,但卻深含某種寓意。另外,它還有可能是一部喜劇片,但這。。。
  北野武飾演的大Boss,是某個學校的班主任,不知怎的成了這次遊戲的指揮官,他因為與女兒鬧不合,所以痛恨年輕人,或者說痛恨不尊重長輩的年輕人,然後在班裡也不受人歡迎,還被學生用刀割傷過大腿。於是。。。。這個班的學生就被抓來玩遊戲啦。教室裡boss殺死兩個炮灰,然後遊戲正式開始。之後便是不斷地死人,雖然影片給很多人都安排了人物性格,但有很多都經不起推敲。
  例如那個跑步的女孩,剛開始還並不想殺人,只想見他的情郎,但當對方誤傷她的臉時,她立馬爆發了,不但將其殺死,而且手段也很殘忍,這可不像一時衝動,到像一貫的作風。姑娘,你的報復心讓天下人汗顏!
  還有叫光子的女孩,她倒是沒什麼大的問題,只是蠢了點,自己雖然心裡素質高,戰鬥力強,但畢竟不是什麼橫掃千軍的女俠,一開始就盡高調地殺人越貨,你以為你是反派啊?
  那個擁有GPS的男生,特點也是蠢。其實他還是感動我的,但是。。。你面對一個受驚又可能持有武器的女生,你就這麼大聲嚷嚷地跑過去?她跟你很熟嗎?就算很熟,在那種情況下,人們下意識都會輕聲細語,以免讓對方受驚什麼的。你雖然痴情,但死得活該。
  燈塔上的那群女生,也犯了和GPS男一樣的錯誤。一女的拿著槍情緒激動,任何想活下去的人都會立馬變得安靜,以免再刺激對方,但這群傻蛋一個個歇斯底里,拼命地刺激她,就這麼想死嗎?沒有被反派殺死,卻如此這樣內訌死了,你會覺得這是個悲劇嗎?不,這只是一出滑稽劇。搞笑。
  下毒那女的,照樣神經質。因為看見男主殺了人,於是要毒死他。死的那人難道是你情郎?可我看不出你有多悲傷或氣氛啊,大概是因為恐懼男主是個「壞人」吧。但不是跟你說是誤殺嗎?不弄個清楚就要把人毒死你才是壞人好不好。最不濟,你進去看看他,看看情況再說,反正他現在受了傷沒戰鬥力,隨你怎麼逼問。就是這麼個蠢女人,害死了其它另外幾個蠢女人,然後這蠢女人自己也跳塔自殺了。就是這麼狗血。
  一開頭就自殺殉情的那幾位,也值得生疑。明明還有三天時間,卻那麼急著想死。也許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也許有誰會來救他們?也許這是大人們跟他們開的玩笑?總之,你們能不能有點僥倖心理啊?
  最悲劇的,其實是到處殺人的反派,其實他倒不是真反派,是我這麼叫而已。對他的背景交代,就只有另一個轉校生的一句話:因為好玩。。。是的,每個殺人狂魔,都是心裡變態。但是跟《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相比,此變態沒有台詞,沒有其它任何背景,除了殺人沒有與其他人有任何互動,他甚至可以沒有表情。。。什麼都沒有你叫我如何「欣賞」他?當初看漢尼拔時十分震撼,看本片的就是一個殺人的機器人,他的悲劇就在於此,在裡面他是最失敗的人物設定了。你不能說人類社會有變態,然後你隨便叫個變態來秀幾下就說是探討了人性。
  大Boss班主任,也是個莫名其妙的傢伙。怎麼當上游戲的指揮官的我就不計較了,但你是否可以告訴我,你不受學生歡迎的原因是什麼呢,又是為了什麼學生要砍你呢,而你和女兒鬧矛盾的緣由又是什麼呀!!這些你都不告訴我,要我幫你腦補?對不起,我可沒這想像力。有人說,影片其實也反映了成年人與年輕人的對立,是一部教育片。要我看啊,此片表現的是心裡變態的與心理正常人之間的對立,變態在生活中收到敵視和侮辱,變態變得更加變態,便設法報復正常人,這是一部反映社會問題的影片吶,值得深思!!!
  而那跟主角在一起的轉校生,是個中二到死的人,兩次參加遊戲,三年之隔,不反思為什麼會有BR法律,不為死去的人難過(有些還是你殺的呢),卻一直在想「她臨死前的笑容代表什麼」,我告訴你吧,臨死前的笑容可能表達的是:「我是你殺的,但我不怪你」或者「我這樣死了也挺好,我不後悔」,當然「認識你真是太好了」這樣的解釋也可以,但你居然想了三年啊。
  影片人設最正常的,是製作病毒的那三個人,也是我最欣賞的——你看,我現在要求己經降到欣賞「正常的」了。這三個人,因為不能搶了主角的戲,所以最後也只能當炮灰。
  男女主角,也還勉強正常。只是男主角的父親的自殺的原因是什麼呢,告訴我呀,而且誰會給兒子留下這樣的遺言:「秋也,你要加油」。自己去死,叫兒子加油,這爹真逗。
  吐了這麼多,還有很多沒吐完,例如這坑爹遊戲的坑爹設定,只能活一人的苛刻條件只會逼著學生們集體造反,1/42的生存機率換一個能宣洩心中仇恨的機會,只要誰輕微一煽動,就有可能成功。禁區的設定形同虛設,不知「主辦方」怎麼想的,沒腦子。
  而當電影中的主配角、「主辦方」都沒什麼腦子時,就只能證明:編劇和導演都沒什麼腦子。
  還有其它東西可講,但都說了這麼多了,也將累了。總之,這是一部情節上粗線條,單調又無聊,而主題上不完整、不對號的電影,加之這電影裡角色的這種不合理、莫名其妙、做作的舉動,這其實是一部嚴重「失真」的影片,電影裡有些東西可以虛構,例如背景可虛構,朝代可以虛構,人物可以虛構,情節可以虛構,但若要探討人性,人們對事物的反應便不能「虛構」,要不探討的是那種人類的人性呢?只有探討「真實的人性」,才叫探討人性,要不「探討人性」就永遠是一種精神遊戲,但與現實不搭邊——探討人性可以,但請嚴謹。
  唉,對著這樣的影片探尋人性,就像對著一個人的影子來談論他的身材,但這有意思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