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506,552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由者

2012-08-12 19:56:22

厄本


 場面甚是激烈,視覺衝擊效果好。對本部影片,感觸最深的鏡頭有兩個,一是他們放走德軍輪船威利時,那個誰主張殺了德軍,為他們逝去的戰友報仇,但米勒上尉拒絕了,堅持放德軍走。那個誰堅持不過準備離開這隻作戰小組,米勒說了一番話。二是厄本這個人物在最後守橋戰役中表現。
    先說第一個比較印象深刻的鏡頭。米勒上尉講了他的以前的生活。他是個教師,最後上了戰場。以前生活里他是個運動健將,鄰里對他非常的熟悉,同時他只是希望戰爭儘快結束,他想儘快和他的妻子生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從這個分析:職業教師,願望戰爭儘快結束回到以前的幸福生活。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他能把人們從無知中解放出來。戰爭的口號是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熱生活中的人們,推翻暴力統治,是要流血的。但解放之後說不定又會出現下一個暴君,這一切不過是為統治階級意志所服務的。但教師卻不是,犧牲自己,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人真真獲得生活的技能和精神的感悟。戰爭採取暴力,教師採取說教,以仁治國,以德服人。說教比戰爭好,是人道主義。但有時候,說教是沒有用,只有槍桿子出政權,暴力鎮壓,才能穩定統治,人們就是習慣於胡蘿蔔加大棒。人們不渴望戰爭,人們都希望過上平靜的生活。
    厄本角色。他戰友在閣樓上子彈打光了,厄本送子彈,在閣樓下猶豫著,不知道是恐懼還是什麼。我想如果是恐懼的話,他應該嚇得屁股尿流了,但他確實濕了褲子,不過恐懼的話我會找個地方藏起來,抱緊雙頭,大喊不要殺我。但他好像沒有這樣,也許恐懼的另外表現方式了。戰友沒有子彈,他又沒送上去,敵軍上去了,殺了他的一個戰友,另一個戰友正在和敵軍廝打,同時大喊救命,可在樓下的厄本就是沒有上去,最後他戰友犧牲了,敵軍從樓上下來,不屑的看了一眼厄本,厄本再一次恐懼。此時此刻心裡極度憤怒,真想衝上去狂揍厄本一頓。也許我們內心不能忍受自己的同胞受傷害,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我們的同胞戰友,體現咱們捨己為人助人為樂的品質。同時,心底里有個假設前提就是,德軍是壞的,建造集中營,實行殘暴統治,侵略別人的國家,打心底里對德軍表示痛恨,如果此時有人出來對抗德軍,我們會為他鼓掌吶喊,認為他是在為正義而戰,他應該會有好的結果。就像電影中的一樣,聯盟軍是正義的,我們愛他們,他們不應該犧牲,他們是無敵的,他們應該功成名就。他們受到傷害時,會有奇蹟發生。在厄本戰友很敵軍拼鬥時,當刀子插進他戰友心臟的那一刻,奇蹟出現了,厄本克服了心中的恐懼,上去槍殺了德軍,但結果不是這樣的。同時在德軍過橋時,米勒上尉在橋上用手槍抗擊敵人,同時預期是米勒上尉犧牲自己,拉響炸橋的導火線,炸掉了橋,自己也壯烈犧牲了,但事實卻是美軍反坦克飛機的出現,結束了壯烈犧牲的念頭,雖然最後米勒還是犧牲了,但這種平靜的犧牲比我們預期的壯烈更讓人接受。米勒這個人的塑造,仔細想想,他就是個普通人。會點德語,平時就是個搞後勤的,沒見過生離死別,沒見過當場的血肉模糊,沒見過炮彈爆炸的一剎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讓這樣一個人,突然面對殘酷的死亡,心裡難免不能接受,他只是個普通人。普通人就是希望過上自己安穩的生活,不要戰爭。但最後他發現輪船威利再次回到德軍槍擊守軍時,他憤怒了一下,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自己心中期望的人人都放下武器,不要戰爭,人人內心都是善良的得到了欺騙,他射擊了。但他又放走了其他德軍,這是很矛盾,既然一個德軍能欺騙你,不能保證放走的再次欺騙你嗎,為什麼不把他們交給盟軍,而是私自放走。也許他所要表現的的就是很大眾一樣的期許,戰爭儘快結束,讓大家儘快回家,家裡的母親還在等待孩子的回歸。
    影片中當有人要死去的時候,嘴裡呼喊著總是母親。母親在戰爭中是個很重要的角色,母親表現出來的就是對孩子的愛,希望孩子安全歸來。同時,出站前的叮囑一般都是等你歸來。人們對母親的牽掛,只有在特殊的時刻才會想起,平時沒有對母親有太多的感受,到了特殊時刻,才會想起母親深深地愛。瑞恩母親看到政府軍的車的到來,感覺到不好的事情的發生,她倒下了,支撐的希望瞬間崩塌。瑞恩得知自己的兄弟的情況,在繼續作戰和回國之間,他選擇了不放棄自己的兄弟。每一個人都有牽掛的人,大家共同生死,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自己死了三個兄弟就覺得比別人有更多生存的權利,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他繼續作戰。米勒上尉告訴他想想自己的兄弟時,他想不起來兄弟的具體容貌了。米勒上尉講想一個人要想到具體的事,也許具體的事在心中會留下深深地印象,同時剛好觸及心底裡的傷心處。
    戰爭史殘酷的,他讓多少家庭毀於戰火中,他讓多少牽掛的心肝腸寸斷,生離死別,是讓人無法接受的。每當看到離別時的鏡頭,我都會感到心裡有一絲的觸痛。難怪古人那麼描寫離別傷感的詩詞文章。對離別的體會應該是經歷過這種生活,經歷過自己獨自在外拚搏的生活,一個人的時候,才感覺家是如此的溫暖。家人不願離開,你不願離開家人,離開之時,總是有你要怎麼怎麼的一番教導與勸慰。同時轉身離去的一剎那,心底有一絲絲的傷痛。就像畢業離別時,火車站的送別,每次回家時,長輩看著你離開時的身影。他們對你的牽掛是時時刻刻讓你溫暖感動傷痛的。你只有在外面爭取更大的勝利,才能回報於他們,這是我們的想法。但他們的想法卻是,你只要平平安安的歸來,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期望。戰爭中的戰士,家裡的母親妻子期望你們的平安歸來,也許戰爭中體現著這種親情和我們不能忍受離別的傷痛,讓我們是那麼的反感戰爭,反感暴力,我們期待和平的生活,平靜安穩的生活,不要離別,這樣我們才覺得是幸福的。但當我們的生活被打破,統治者就號稱我們領土受到侵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即將失去,我們要拿起我們手中武器,保衛我們的領土,保衛我們的生存土地,保衛我們的家人,與敵人奮戰到底。我們應該這樣做,我們必須這樣中,因為人骨子裡就不甘心被侵犯,所以戰爭了,所以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所以我們生活正有了感動,當然希望這樣的感動少一些,畢竟我們的敵人也是有家人有感情的,只是為了統治者里利益,而讓平民百姓置身於水生火熱的生活中,面臨離別思念的痛苦,牽腸掛肚。受傷的還是廣大老百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