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浮城謎事--Mystery

浮城谜事/谜/Mystery

6.4 / 1,245人    98分鐘

導演: 婁燁
編劇: 梅峰
演員: 秦昊 郝蕾 常方源 齊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劇本胖子李亦樹

2012-10-20 21:19:30

【有劇透】我想,他一定很愛武漢


【關於武漢】

      關於武漢,我算是熟悉,去年在那裡呆了一陣。記得三月份的時候,在魯磨路廝混,在那個全是退役樂手的披薩店裡吃披薩,聽說了婁燁剛去選景,順帶買了一堆二手衣服的八卦。一晃一年多的時間,片子都出來了,因此急著看這個電影,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城市的吸引吧。

      在記憶里,我在江灘上釣過魚,東湖旁騎過車,長江大橋散過步,晴空霹靂淋過雨。走在武漢的街上,油膩膩的氣息撲面而來,即使是晴天,天空中也總是灰濛濛的,陰霾,眩暈,混亂和焦慮。所以昨晚很欣喜,《浮城謎事》的開篇,那些飛過城中村的鴿子,退水斑駁的江灘,裹挾著撲面而來的帶入感,沒錯,這就是我所熟悉的武漢。

      我想,導演一定是用心去感悟,並且深愛他電影中出現的每一個城市。無論是浮城還是春晚,從南京的古堡地穴到vox門前,婁燁表達所關注的城市,不是那些繁華或者悠久的地標建築,也不是那些欺騙外人的文化概念,而是必須親身生活過的人,才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的生活的味道。

     每個城市,一定有他獨特的味道,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ktv或者購物廣場,而是桑琪居住的爛房子、凌亂混雜的城中村、腐屍常現的江灘草甸、煙雨飄搖的東湖水杉,這一切都讓一個看上去十分俗套的故事增添了難得的特質,儘管演員對白講的都是國語,卻仍然能夠帶給觀眾獨特的味道。既是武漢,又不侷限。

     關於武漢這個城市,《浮城謎事》做的挺好。

【關於情節和故事】

     在故事上,《浮城謎事》看來要話分兩頭,有很不錯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瑕疵吧。

     先說個人覺得差的一方面,或許是素材本身「先天不足」的原因吧,可能這是由於天涯連載的狗血故事,又或者為了作為院線片而對審.查和市場作出的某種妥協,整個故事的框架顯得單薄而不夠極致。微薄自拍、飈車後行兇、三角戀關係,這一切顯得過於網路化,口水化,缺乏故事的獨特質感。

     而一場車禍引發的整個事件架構,又包含了太多的巧合和線索,感覺為了編圓故事的整體節構,而讓創作重心在人物性格與立意層面顯得力不從心。總體而言,《浮城謎事》顯然不是導演最好的故事和最好的人物。

     幸好導演依靠自身水平,對整個電影的把握和調控技巧,極大的彌補了這一點。我想婁燁一定是在用心的磨了故事和劇本。三人情感糾葛的主線,警察查案的複線,以及由「車禍」所形成的人物之間的聯繫與因果,讓整個電影飛而不亂,還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比如「車禍」吸引眼球後,前半部份掩藏的很好的隱情,開片不久看似「順拐」的郝蕾和二.奶的約見,其實是用「偽巧合」鋪開了人物的網,觀眾尚未察覺,已經滲入到了整個事件的核心位置,待到隨著故事推進而資訊層層展開,恰到影片腰部感覺乏力的時候,帶給觀眾恍然大悟的感覺,接著又去猜測「車禍」的真相。整個電影的宏觀佈局還是很不錯的,視角從一個女人跳到另一個女人,又從女人跳到男人,雖然情節簡單人物簡單,卻一直能夠吸引著觀眾看下去。

     不過「車禍」也是累贅,為了把脈絡打通,也消耗觀眾和創作者的精力。尤其是後半部關於案發現場的閃回,過於儀式化的慢鏡頭渲染,感覺導演為了交差補完,也得配合時間線和觀眾情緒,做出了過度渲染,顯得很不協調,其最後的效果,卻並不一定理想。

     【關於人物和精神】
  
   在人物上,感覺《浮城謎事》稍微欠缺一點,倒不是說演員表演的水平問題,更多的是角色本身的設置上。我想最大的問題是由於「中產階級」的概念過於模糊,這種模糊讓觀眾不能確切的產生移情,而因為猜測分散精力。比如僅僅一句「我們是大學同學」的點到為止,在我們不知道人物前事的情況下,還是讓人物與觀眾產生了一點點的疏離感。
   
   影片在宣傳上宣稱是關於《男人為什麼會出軌》,但影片看下來,個人覺得壓根說的就不是這個事,而更像是對於一個單獨個體的探討。在電影裡,男主角的精神狀態顯得不夠明確,是猶豫?是掙扎?還是盲動?感覺性格顯得模糊。郝蕾的角色無論從表演還是設置本身,則顯得更加順暢,從震驚到愛到掙扎到放手,有著一個較為明確的精神成長或者說狀態的變化,因此帶出的情懷顯然更多。桑琪的角色則混合了腹黑和柔弱,在故事中比較一致。
   
   整體來說,個人覺得《浮城謎事》屬於那種擺出現象,你自己去總結或者想結論的電影,其實是提供出一個事件,讓觀眾自行去挖掘背後的東西吧。
  
  
  【關於視聽】
  
   音樂的選取恰到好處,無論是歡樂頌還是李志或者沼澤,歌曲本身的韻味都對影片進行了提升,比起大多數浮躁的電影配樂來說,顯示出了獨特的聽覺美感。這可能和創作者的修養、法國團隊的審美趨勢都有關係,也和故事以及城市本身有關。
   
   而在鏡頭上,除了導演一貫的視覺風格以外,景別壓得很緊,讓觀眾不得不時刻聚焦在演員的面部上,加上不停息的晃動感,看了30分鐘就讓人感覺眼花繚亂。(我看的午夜場,吃多了,電影院又熱,中間吐了一次…..)
   
   在導演技巧和場面調度上,雖然場景並不復雜,但是總體而言,演員的走位和反應都很到位,細節展現能力,看似不經意的生活流台詞,實際上把場面的節奏處理得很好。在大多數國片還停留在「說事」的階段,本片已經到了「選擇怎樣說事」的層面,其基本功和藝術素養還是十分鮮明的。
   
   強烈建議看電影時候別吃太多。。。。。。。真心暈。

   【關於審.查和妥協】
  
   作為地下導演的地上製作,可以看出,導演還是很考慮投資和上映的需求,在三場做.愛的戲拍的較為克制,我想倘若依舊是個地下電影的話,這些場景本應該更加出彩,會帶給人更強的震撼,而這其實是導演所擅長的部份,這一點很可惜。
   
   部落格、手機自拍、「李.剛」+「藥.家.鑫」的段落,或許是討好觀眾,或許是表現時代,但是感覺顯得有點笨拙,讓人產生了一定的齣戲感,顯得矯揉造作。或許這就是地下到地上的階段變化吧。
   
   審..查就讓創作收到了較大制約,看到結尾,似乎理解了導演為什麼不願意署自己的名字,男主角對流浪漢的擊打,其實與善惡和因果無關,完全是人性深處的糾葛所帶來的毀滅性的力量,是個體的宣洩,17下缺一不可,甚至可以更多。黑色的淡出讓效果大打折扣,把精神層面的宣洩降格為單純的犯罪動作。
   
   同樣的道理,在片尾的段落,歡樂頌的歌聲里,永照和桑奇兩人在幼稚園陪著孩子唱歌,窗外罕有的陽光明媚,而男主角面部愁雲,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社會角度的善惡,而是陷人人生精神的困頓,這種謀劃是站在較高的藝術層面,把觀眾的思維也推升到一定高度,而最後加上的一行字幕,卻把觀眾已經升騰的思維拉回到家長里短派出所和報紙的樣子上,讓整個的故事立意和謀篇佈局發生了變化。
   
  【零散】

         如果你恰好也熟悉「地下」,可以看到影片中眾多的地下文化影子——惘聞、沼澤、李志的音樂、生命之餅樂隊吳維客串的大排檔老闆,武漢二手古著店舖的特寫(警察的斜拉就是那買的)。

         三段床戲的體位安排其實也是有寓意的,從強勢的強姦,到被壓在身下的麻木,男主角無論在人生和床上都掉進了一個深淵。

   去看看吧,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國片。 我的水平有限,又沒有二奶,很多地方沒細想,說的不一定對。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