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模倣犯--Copycat Killer

模仿犯/CopycatKiller/模仿犯

5.1 / 154人    Canada:123分鐘 (Montréal World Film Festival) | Canada:124分鐘


演員: Nakai Masahiro Kimura Yoshino Fujii Takashi Tsuda Kanji 導演: 森田芳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veta

2012-10-31 05:04:39

電影版可惜了,改拍劇集吧,木村佳乃不能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個人覺得電影不如原著好看。原著非常出名,電影按理說應該也廣受關注,但是森田芳光這張牌打出,也依然沒有太大反響,大概也從側面印證了觀眾對電影的不買帳。
前幾天剛剛看了電影版,感覺最大的不滿之處是敘事過於紊亂。本來原著的時間跨度,地點跨度,人物跨度,事件跨度都很大,我看的台版豎版,2本厚厚滿滿的有1000多頁啊,濃縮成了100多分鐘的電影,肯定有些地方就照顧不到。但是這些照顧不到的,我覺得也都是些和案件息息相關的細節。
比如在公園發現斷肢的少年真一家的故事,和少年一起發現斷肢的女孩對少年的影響,以及少年家事件加害者家的女兒,都是刻畫前田滋子這個重要人物不可缺少的角色,滋子姐可是憑藉著一個女人單打獨鬥,最終逼迫得Peace發狂認罪的決定性人物啊!但是這幾個人物都沒有提到過一點點,甚至少年真一本身也被淡化得不能再淡了。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前田滋子這個人物變成了一個只剩下「軟弱」這個詞來形容的莫名其妙的的角色,這樣一個角色怎麼可能成為多起殺人,失蹤案件的自由新聞調查人呢?最不能接受的,是安排滋子在電視台節目上揭穿Peace時拿著一本虛構的書來解說的模樣。木村佳乃的演技我是完全肯定的,應該是導演的安排。本來原著中的滋子拿著這樣一本書,在丈夫離開她的背景下,再散失公眾支持的背景下,雖然內心極度忐忑不安,但是仍然鼓足了勇氣,憑藉著片語只言將Peace逼得突然爆發。這是全本原著最最精彩的部份了!是最能體現作者安排滋子這樣一個角色的原因的了!要不要這樣一個新聞女記者還是屬於自由人的角色來做什麼呢,破案有警方就夠了。可惜的是電影版完全沒有把這樣一個滋子刻畫出來,只看到一個弱不禁風的滋子,甚至在拿著虛構的那本書質問Peace時,眼神都是躲躲閃閃的,真的是非常可惜。
再來是高井和明與粟田浩美的關係刻畫不夠,只通過一件浩美在和明小時候幫助他從其他同學的欺負下解脫出來,就造就了成年人的和明願意以身相救的去幫助殺了人的浩美嗎?我認為和明和浩美的關係不只是和明依賴浩美那麼簡單。浩美成長的家庭相當相當不健康。浩美的母親曾經因為產後憂鬱症勒死了只有幾個月大的浩美的姐姐,似乎是叫「廣美」。但是不斷的悔恨,讓她給浩美起了跟姐姐一樣的名字,日語發音都是Hiromi。小時候將浩美時而當做女孩養,時而又用言語刺激還是小孩的浩美說如果是姐姐還活著會更好。在Peace轉學到浩美和和明所在班級之前,浩美就意識到和明對他的無限包容,時而因為這種包容讓和明幫他背各種黑鍋。和明的這種包容,並不是來自於從欺負事件中解脫出來對浩美的感激,而更多的是來自對自愧不如的浩美的仰望。這種仰望變成了無限的包容,不管浩美變成什麼樣子,都能讓和明接受他,幫助他。但是和明的心裡並非完全沒有掙扎的。被妹妹跟蹤那次在大川公園斷肢發現場所的亂逛,收集事件報導的剪報,應浩美的要求卻猶猶豫豫的去到冰川高原別墅的迷亂心境,都是造成兩人出車禍死掉的原因,這些在電影版里卻都是一筆帶過甚至沒有提到,不禁讓人感到和明的所作所為莫名其妙,不能理解為什麼他要去幫助一個事事壓制欺負自己的浩美。
至於Peace,雖然最終對他人生的調查結果在原著中只佔一點點篇幅,2,3頁而已,卻也能從其中窺見他把殺人視為遊戲,視為演繹「完美犯罪」的舞台劇的原因,以及他謀殺的第一個人------他的母親的原因。這些在電影版中只出現在警方調查局裡的白板上,由一位警員脫口道出而已。電影版里還有更加離奇的處理,Peace之死,居然是在電視台引爆了自己,而且在主持人和滋子等嘉賓都在場的情況下,只引爆了他自己一個人,沒有傷及無辜的化成了滿場黑灰,OMG.........最終剩下一塊表------一塊傳言中能經受住原子彈爆炸的表,這塊表是滋子送給老公的禮物,Peace殺的,不是因為手機沒電了在冰川高原別墅不被人知道下落而被殺掉的房地產工作人員,而是滋子做榻榻米的老公,而很少很少出差的老公,出差到冰川高原竟然沒有告訴滋子地址嗎?無法理解,無法理解。這個處理只能讓我產生一個想法:Peace愛上了滋子........{:86:}怎麼會這樣.........
其他的,還包括浩美和Peace一起殺死的數個女生,這些女生背後都有一個或感人,或讓人感到其渡過了愚蠢的人生,或讓人感受到是社會的被害者的故事,這些故事和情報,很多都來自滋子的獨立調查報告,個人覺得這也是這部小說原著之所以在很早就知道了兇手是誰,卻仍然引人入勝的讀下去的原因。這部小說的迷人之所在,不在於警方如何破案,而是在於滋子調查之下,一個個浮現出來的活生生的,社會性的人。這些人大多是女性,讀過原著之後,或許覺得她們可憐,或許覺得她們可悲,或許覺得她們自作自受,但是這些都是日本當代社會的一個寫實。這樣的寫實,大概才是讓很多讀者,包括我自己在內,喜歡這本小說的原因之所在。
電影版完全就拍成了單純的犯罪破案類型,實在是把原著的真實意圖改變得太過了。這大概也是電影相對於原著太短的原因。如果一開始就會改成劇集,日劇常見的10集,11集的長度,相對的更忠實於原著,可能獲得的成就不止是電影這樣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