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秘窗--Secret Window

秘窗/秘密窗/笔下窗狂

6.5 / 210,148人    96分鐘

導演: 大衛柯普
編劇: 史蒂芬金 大衛柯普
演員: 強尼戴普 瑪莉亞貝蘿 提摩西赫頓 約翰特托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千晴空

2012-11-09 21:35:45

衝出你的窗口


沖 出 你 的 窗 口

                                                    《神秘窗》
  影片的開始是在漫天的風雪中,雷尼那雙被車窗阻隔的陰窒、憂鬱的眼眸,這雙眼眸已為廣大的影迷所熟知:在倫敦下區的鴉片館裡,瀰漫的煙霧中有這雙眼睛;在小女孩的花園裡,紛飛的雪花中有這雙眼睛;甚至在碧波朗闊的大西洋里,耀眼的陽光里也有這雙眼睛。從地獄到人間,從人間再到天堂,到處都有這雙憂鬱深沉的眼眸。每一次,都帶來一個讓我們穿越生死,穿越情愛的故事,今番,我們又可以看到怎樣的一個精彩故事呢?
  說它精彩,是因為這又是一部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成的電影。當然,金的招牌就像他的姓一樣,那個「金」字很管用,雖然並不能保證這一定是部好電影,但至少保證了這部電影的基礎一定是個好故事。
  影片開始時莫特"雷尼在汽車旅館發現妻子出軌,然後隨著鏡頭慢慢從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掃過樹林,掃過木屋,來到了蜷縮的邋遢破爛的雷尼身上。這時,約翰"舒特出現了,他拿著一捲手稿指責雷尼剽竊了他的作品,作為一個成功的作家,雷尼是不能忍受這個的,尤其是在他婚姻失敗、創作受阻的情況下。這個陰狠的陌生男人打從一開始就沒有給雷尼迴旋的餘地,一步步地似乎要把他逼到一個臨界點,他殺了雷尼的狗,燒了雷尼的房子,毀了雷尼能證明白己的作品不是剽竊所得的證明,殺了湯姆,殺了格林里夫,也撕毀了雷尼最後一點希望——那個原版的雜誌,可是這個臨界點是什麼,我們要到影片的最後才知道。
  隨著這股難以抗拒的威懾力的加大,十分懦弱的雷尼越來越處於一種驚慌失措,茫然無措的境地。從那隻狗開始,一切介於這件事的人都死了,一切和這件事有關的物品都毀滅了。
  約翰的要求——修改故事的結尾,這個提議開始被雷尼考慮了,懦弱膽小的他越來越感到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可是當雷尼戴上約翰留給他的帽子,一切都不言而喻了,雷尼!是他自己自導自演了這一齣戲。由於妻子的不忠,兒時不快樂的記憶,加上生活的不如意,他的思想已經嚴重的發生分裂。如同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背影一樣,我們永遠無法完全了解自己。當雷尼竟然看到自己的背影和各個角度的自己時,他就不再是一個人,而是被兩個靈魂操縱的肉體,他的敵人是他自己。他燒了自己的房子,殺死了朋友與格林里夫這些局外人,自己把自己逼到那個臨界點——衝破那扇窗戶,去做他內心想做的那件事,去變成約翰"舒特。
  最後就是他要的結尾,殺死妻子和她的情人,把他們埋葬在神秘窗下的花園裡,他用行動完成了結尾,一個他所認為最完美的結尾。
  影片開始時,雷尼衣冠不整,那條紋的睡衣仿若出土文物,頂著一腦袋堪比雀巢的金色亂髮,一雙始終睜開到三分之二的眼睛裡滿是迷離和恍惚,從形象到眼神都告訴我們他有多迷惑,有多困擾。而當他在兩個靈魂間做出了取捨之後,就完全變成了約翰的樣子——穿著合體,頭髮整潔,我們都會記得約翰的碳色西服和梳得油光水滑的頭髮。
  從影片一開始就出現的那扇低矮的小窗一直是莫特的心靈桎梏,善良的莫特在窗內掙扎驚慌;暴虐的約翰在窗外猙獰施暴。哪一個更真實呢?當莫特黑衣黑帽地出現在門後,仿若地獄使者時,真實的表象就是那把鐵鍬下的鮮血。在那個中遠鏡頭裡,有美麗的湖光山色,有雅緻的小木屋,還有一個衝破了心靈的窗戶,回歸到地獄的魔鬼。真實也在於那煮熟的金色的玉米,和小窗下的結實的玉米莖,以及玉米莖下黑黑的絕望的泥土,在埋骨處種上玉米,玉米成為莫特的食物,啃食著自己的妻骨,那種真實大抵只能來自於地獄。
  整部電影就應該結束在那個啃食玉米的鏡頭上,女孩布雷斯、警車、花白頭髮的警察以及他說的那番話實在是蛇足。讓我們記住了善良懦弱的莫特膽寒心驚的眼神,和站在臨界點上的他,活動下頜關節時的那一絲令人不寒而戰的狠毒和殘暴,以及衝破小窗,蛻變成約翰的他,在笑容中都透著來自地獄的陰寒,這就足夠了。
  一扇狹小的窗,可以看到樹林,和斑駁的光影,可以種上自己心愛的花,可以成為一方快樂天堂;當然也可以成為荒荒的,陰森的埋骨處,種上被啃食的玉米,成為一方悲恐地獄。站在窗前,如同站在生與死的臨界點,退後一步,還是上前一步,可以決定你自己和你周圍的人一生。
  莫特衝出了那扇窗口,天崩地裂。

但是,這一切是不是可以不發生?這扇窗是不是可以不存在?
  我想,是可以的……
  在莫特心中,最開始的窗,並不是那扇定生死的神秘窗,而是大雪中的汽車車窗、是少年時的不快,婚姻中的失敗,寫作時的受阻。一次次的障礙,使得他越來越偏執,從心中最開始的不快到最後的自我崩潰、分裂、轉變,將善良完全打壓下去,剩下的就只是殘暴的報複和瘋狂的殺戮。
  其實,不只是莫特,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片「神秘花園」,我們只能看到花園里長著各色美麗的植物,但是卻看不到植物長長的根須周圍,有著怎樣混合的泥土。那些混合在泥土裡的東西會變成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在任何時候,他們都有可能爆發,隨便一個小小的契機,都會變成我們內心的那扇「最後的」神秘窗,窗外,是地獄!而魔鬼,在你被過去的那些窗戶桎梏住的時候,就一點點佔領了你的靈魂。正像雷尼在片中說的:「the ending is more important part in the whole story(一個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結尾)」,當結尾展現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因為他結束了自己混亂的雙重生活,又回歸純粹——純粹的魔鬼也是純粹的,他徹底從兩種性格中解脫了。
  在影片開始時,在雷尼的回憶中,妻子推開櫃子,發現了那扇神秘窗,也推開了雷尼蛻變的序曲。那麼,如果我們永遠不打開那扇窗,是不是一切都會好起來?在社會強大的壓力下,在無可預知的生活變故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忽略掉那扇窗戶?這是一個問題。雷尼是個作家,有著天生的敏感、神經質和優柔寡斷,所以他會推開那扇窗戶,所以在影片最開始,汽車裡和雷尼對話的那個靈魂還算是隱忍而理智的,而後來,那個靈魂竟然會用如此殘忍的手段將無辜的捲入者殺害。
  我們,這些既不敏感,也不神經質、優柔寡斷的我們是不是可以不推開那扇窗呢?
    不推開那扇窗,我們勢必就要推開另外一扇,因為心靈總要有一個釋放點的,否則只會加快崩潰的速度,加深靈魂的負重。
  那部綠色的古舊的電話。
  注意到那部電話沒有?它成了莫特與周圍的人交流的最主要的工具,也許這就是史蒂芬要告訴我們的——連接人與人的,除了長長的電話線還有眼神、撫摸、甚至笑容。電話線里傳來的是真實的聲音,卻不一定是真實的心聲,當我們遇到任何境況時,身邊的人,最愛的人,應該就是打開那扇心窗的鑰匙,在那個時候衝出你的窗口,你看到的一定不是地獄,而是湖光山色的秀麗,就好像在莫特的小木屋裡。其實,從任何一個窗口望出去都是美麗的湖邊景色——除了那扇「神秘窗」。不要讓我們等到窗口邊的景色變成地獄的顏色,在想起去衝破它吧!
  莫特將自己禁錮起來,讓長長的電話線像絞索一樣纏繞著自己,卻逃避著和現實、真誠、接觸和交流,讓那扇窗外的景色一點一點的變化。所以他最終失去了自己心靈的最好釋放點,當他的靈魂被禁錮得開始自我分裂時,剩下的,只有地獄的入口。要知道,是他自己放棄了無數的可能解救他的窗戶,偏偏要打開那最後一扇。
  雖然莫特衝出了那扇窗,帶來的是血與殺戮。但是,如果生命中真的有一扇桎梏住你靈魂的窗戶,朋友,還是衝破你的窗口吧——在一切還不太晚的時候。
***************************
  謝謝朴樹把他的歌名借給我用——雖然他本人不知情~~~~~~~~~

 

從故事本身來說,《神秘窗》很有懸念。故事有兩條線索:一是主人公雷尼與前妻及其情人托德的感情糾葛;二是雷尼與約翰之間的著作權糾紛。影片的節奏很是讓人舒服,在剛開始幾分鐘裡,編導就讓我們了解了這個故事的大致框架,這便於我們理解影片,也便於製造錯覺——請注意,是錯覺而不是懸念,因為影片剛進行了一半,主人公和觀眾就認為約翰是托德派遣來的騷擾者。這麼做其實還有個好處,就是欲擒故縱!對啦,就是這個,我們親愛的導演就是想要我們往這個路上去想,這樣他才好讓整個故事峰迴路轉,撥雲見日嘛。
  可是,可是,可是……編導大衛"科普大人,您怎麼能忘記了,這部電影的基礎可是史蒂芬"金!你以為我們會相信故事是那麼簡單的嗎?難道你以為我們都來自冥王星,不知道這個姓金的有多麼的富於想像、詭異、複雜嗎?
  事實是,顯然我太不給導演面子了,怎麼能騙騙耳尖地聽到管家太太說:「雷尼先生,我還以為約翰"舒特是您的另一個筆名呢?」老天,這個暗示是不是太明顯了?或者也可以這麼說,我太不懂得觀影的先後順序了,怎麼能在那麼久以前就先看了《致命ID》、《小島驚魂》、《第六感》呢?
  於是,導演給我們設定的第一個窗戶,被我們很不給面子地衝破了——至少我們知道,約翰先生既不是托德派來的,也不是現實中的人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