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九四二--Back to 1942

一九四二/温故1942/1942

6.9 / 3,743人    145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震雲
演員: 張國立 徐帆 陳道明 李雪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津飯

2012-11-30 10:55:24

沒有靈魂的影像


寫在前面,那些認為只要電影拍的是場災難只要死了一堆人只要慘絕人寰就滿足到屁顛屁顛可以給導演舔腳說別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麻煩別浪費自己寶貴時間看我這篇了請出門右轉上醫院看腎。
要是有人對一部講1942的純紀錄片說什麼電影藝術的問題那是二逼無疑,可丫馮小剛拍的是部電影啊!還尼瑪是商業片兒啊!片子裡全是演員啊!對他們有要求有標準怎麼了請問?事兒是真的戲好不好就不能說?你上飯店吃口飯鹹得沒齁死你要不要站著說話也腰疼體諒廚子18年圓夢給你炒了盤鹽巴的心意呢?!
==============================================

1942的手法沒亮點,故事無推進,情感沒起伏,主題沒昇華,這劇本只算是合格的報告文學,拍成電影太貧乏太面面俱到又蜻蜓點水,說是紀錄片又太多虛構刻意編排。如果說以民眾苦難為題的電影就只能這樣不停用多到不必要的血腥殘酷畫面「感染」觀眾,那麼我只能說它是一部靠賣慘來消費災難的影片。
一部優秀的甚至只是合格的電影,不論觀影過程如何,最後都應使觀眾的情緒有一個高潮,這個高潮既可以是出口是發洩點,也可以是絕望到內傷的死路。
但一九四二從前面的慘,到中間的好慘,直到最後的真的好慘,角色置身極端環境中沒有心理上的可信轉變,沒有行為上的合理異化,始終比觀眾還淡定,還冷靜,發生的如賣女兒賣老婆的所謂極端選擇是舊社會風俗下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的,根本遠不及大饑荒對人的倫理會造成的破壞程度。
這樣一部情緒沒有任何的推進的電影卻不遺餘力得表現著毫無必要的露點、斷肢、死嬰畫面,是想感動人還是嚇唬人?這和你不笑就屎尿屁性咯吱你的喜劇又有什麼區別?
對災民行為及心理沒有深層次的挖掘,對人禍沒有深層次的剖析,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倒是一提到日本人給災民糧食立即加一段兒日軍官濫殺百姓的戲保證政治正確。
如果說一九四二如此的膚淺表面以慘賣慘是因為審查制度嚴苛而不是導演水準有限的話,我想問的是,既然在現有制度下不能給觀眾呈現一部優秀的電影那導演拍這樣妥協影片的目的是什麼?一個導演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在哪裡?沒別的題材可拍嗎?
從《集結號》到《唐山大地震》再到《一九四二》,馮小剛一再忽視對制度弊端、人為災難等的深度挖掘,全部換以肥皂劇苦情戲賣眼淚給觀眾卻讓人看後只得廉價的感動沒有任何情感上的打動和思考上的昇華,和發國難財有什麼區別?你眼裡除了票房,還有哪怕一丁點兒電影追求嗎?
起碼從現在開始,我對你的電影永遠說不!


======================================

補充,在我的標準里,電影是否優秀和電影的主題完全沒有關係!電影首先是藝術作品,如果拿來賺錢那就同時變成了藝術商品。一件藝術商品的好壞判別永遠應該尊重和圍繞著藝術規律和商業規範來進行,以此為前提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才是正常的批評討論。而一切主題先行的批評都是耍流氓!
如果一部電影主題正確就可以放棄藝術美感和商業標準的話那不需要拍電影,只拍幾張劇照讓大家買票進影院看ppt好了!
有人說如果拍1960大家就一定會說電影拍得好,我說不一定。敢碰敏感題材首先證明有種,敢邁步不怕扯到蛋,電影好不好還要看了才算!
就像你不能見孫子少將有天寫了句「民主萬歲」就說他寫得一手好字一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