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彩虹下的幸福--La Maison De Himiko

彩虹老人院/彩虹下的幸福(台)/同志养老院

7 / 479人    Japan:130分鐘

導演: 犬童一心
演員: 柴崎幸 小田切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冉笛

2013-01-04 00:22:19

蒼涼如謎的男人:小田切讓守護下的彩虹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修改稿:

小田切讓守護下的「彩虹」
——看日本電影兩性敘事中蘊含的同志元素


本文所涉及到的部份日本電影片名:
《彩虹老人院》
《星閃閃》
《三心兩性》
《五個撲水的少年》
《800 Two Lap Runners》(《800米,兩個中跑運動員》)




電影《彩虹老人院》留給我最深的印像是這樣一幅畫面:很寂寞的天空遊蕩著很寂寞的雲,西褲英挺的小田切讓君看似瀟灑的身影卻蘊含著道不盡的蒼寒與落寞……

這也是我看過最讓人心動的小田切讓君,電影中他扮演一所彩虹養老院院長的同志男友,默默地守護在已漸暮年的院長愛人身邊,事實上他的角色遠不止是同志愛人這麼簡單,他還是這所同性戀養老院的守衛者,像日本庭院中常見的青松,沉默、挺拔、英姿勃發而又沉穩堅實。在始終保持克制與靜默的不經意間,為觀眾勾勒出一個迷人的另類男性形象。

導演還藉助片中一位英俊小男孩的視角來窺探小田切君成年男性世界的寂寞。——小田君的靜和小男孩目光的動,在電影中對持、互博,最終小田切讓拿下了這個小孩,——若干年後,當小男孩長大,當他也成為這個男人社會的一員,他還會想起當年這個喚醒他的叔叔嗎,還會記起那個黃昏他在叔叔的落寞中碰觸到的疼痛嗎。

沒有人明白小田君為什麼甘願犧牲自己的青春來慰藉老愛人的孤獨與憂傷,他自己曾經說過一句話,我並不是特別愛好年齡大的老人。——這句話意味著他不是純粹的戀老族。那麼,是什麼促進這個英俊的青年男人走進老人們的黃昏呢?這不僅是觀眾們的疑問,更是那位暗戀著小田君的院長女兒的疑問。在她的眼中,這個不修邊幅、落拓不羈的男人聲影里究竟藏著什麼樣的如謎心事呢。儘管老人們的音容聲姿是如此與周邊格格不入,但在小田君守衛下的養老院,卻能不時傳來歌舞游娛的歡聲笑語,有一場青年男學生為老人們帶來的慰問演出(海浪搏擊),竟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五個撲水的少年》,在「不合時宜」的男體展映中散發著電影核心自然流露的溫馨與柔情。

「同志」的觀眾或許會發現,養老院的老年同志,分為兩種類型,小田君和兩位下棋的老爺爺應該屬於「男角」同志,而渴望著女裝出鏡的山崎先生與院長老人明顯屬於同志中的「女角」,另外還有一位接受了變性手術的露比,以及那位默默支持著露比、穿著黑色蕾絲衣裙的「姐妹」,老年人的性別角色感較之其它年齡階段會比較趨向於模糊吧,有點類似於我們回到了男女不分的幼稚園時代。當然,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講,露比們其實已經脫離了GAY(男同)概念的內涵,故此,這也是一部體現了非常「酷兒」本色的彩虹老人院。而「彩虹」之名受到同志偏愛之由來,則在於它展現的七色光影像徵著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與異性戀的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導演明顯將他更多關注的鏡頭投向了「女角」類型的同志,這也引發了一些同志對這部電影的不滿,以為導演混淆了「同性戀」與「跨性別」(反串/異裝/變性)之間的區別。也許是這樣的吧,也許這部電影的確會加固在異性戀觀眾中同志固有的「娘娘腔」的刻板印象。與「同性戀」一樣,「異裝」或者「娘娘腔」均被看做是父權社會之下男性角色的禁忌。導演放棄了那些兄弟相稱的男同志,惟願從異裝老人,女角同志的日常情緒中尋找詩的風景,他也放棄了煽情和崇高,鏡頭下的露比姐妹和街頭巷尾的老奶奶們並無任何不同,——然而,正是這個日常習性的視角,卻讓我們看到電影內涵的豐富包容和曼妙深刻。

我想起電影中設置的一位女角老同:他最大的渴望是在人生最後的舞台上穿他渴慕已久的白色衣裙,——之前他一直扮演著西裝革履的男人形象,他對內心的這種渴望懷抱著一種恐懼不安的罪惡感——在院長女兒看來,這是必須打破的禁忌。電影中這唯一的女性角色無疑是有女性主義的覺醒意味,在女兒看來,男人為什麼不能穿扮女裝呢,為什麼女裝的男性會承受諸多的污名?這是否社會對於女性性彆氣質的歧視?——當然,假如我們拋開這些學術名詞的界定,——她也許只是單純地被這些老人對於女性性別角色熱忱的嚮往所打動,她也許只是希望看到壓抑了一生的老人們,在他們晚年的生命里可以真正地做回自己,可以在異性戀的舞台上盛開屬於他們的燦爛與美麗。——熟稔是最好的母親,女兒在朝夕相處中發現了這些老同志身上不拘世俗的光彩,看到社會對個性的寐害,強勢文化的侵略性以及人生的荒謬難言。——所以,當她和老人熱忱的渴望遭受一位「傳統」男性的侮辱與嘲笑之際,老人羞愧的蜷縮在一角不能言語,她心中的火山卻被點燃了——還好,女人沒有遭受過這些男性內心被壓抑的恐懼和疼痛,所以她有勇氣為他們吶喊,為他們叫喊——這一幕也打動了始終保持著克制與沉默的小田君,身為這個團隊唯一的青年「男子漢」,他必須得站出來了,他拉走了激動的女人,以他內在的沉穩與力量鎮住了舞會上的混亂。——他還吻了女人,這一吻包涵的意味實在很多。從女人的角度來看,她多麼渴望得到這個男人的愛情,同志與女人做愛究竟會有什麼感覺呢?她為此諮詢了那位下棋的男裝的老爺爺(她不問院長和露比們,大概是潛意識裡直覺他們與小田君這些「男角」男同有本質的區別吧?),老爺爺呵呵笑著說,這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吧,也許很有趣呢。儘管老爺爺笑得這麼和藹,但留在其記憶深處的,卻依舊是難言的不堪。

從同志的角度,我更寧願將小田君的形象解讀為電影所設置的一位「贖罪人」角色。院長早年為了做回「自我」,拋下了耳鬢廝磨的妻女,作為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女兒,即使面對生命危在旦夕的的老父親,也無法掩飾心頭油然而生的憎恨——而面對女兒的指斥,父親更是語無倫次誠惶誠恐,在這裡,電影迴避了通俗言情劇中的煽情手法,直接採用白描寫實的手法觸碰到老父親眼眸中對人生空洞而虛無的幻滅,而養老院好不容易醞釀出來的一點苦中作樂的微微歡喜也游向了深邃的憂傷,——電影沒有討論老院長為什麼想扮女人,對於老人們的戀情,即使老院長與小田君之間,也沒有過多地著墨渲染,男人的感情,即使是男人中的「女人」的感情,在導演看來,也許,一切盡在不言中吧。——最後,亡故的父親被雪白的床紗包裹了起來,他最終的愛人小田君,他的「姐妹淘」們,他的女兒,環環簇立在床邊,靜默中為他送別,——這是蒼涼謝世中最後一點溫暖,於疲憊一生的靈魂而言,更是可以為之瞑目的安穩。

也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小田君最後獻給院長女兒的熱吻了,——他感激女兒陪伴老愛人走過了人生最後一刻,他更為女人為老人院帶來的熱情和勇氣而感染,——這些老人們當年的婚姻或者是出於情非得已,那,他們造下的「孽債」就由我來償還吧。——他想報答女人對他的愛意,報答女人對養老院,對父親所付出的一切——然而,最終,——身為同志,他依然在最後一刻被身不由己的無力感所擊潰,一抹道不盡的蒼涼,在那句「我羨慕的,不是他,而是你」的台詞中,瞬間也擊中了女人的心。——她為此涕淚交加,因為她知道,她以她對父親的寬容換來了她所愛慕的男人對她的「真情」。——她的所有付出,在這一刻,都得到了最完滿的回應。

《彩虹老人院》貫承了日本言情電影中溫情的敘事模式,尤其是日本同志片中始終迴旋不去的主題:個體的叛逆性如何實現與傳統家庭倫理關係之間的協調與折衷。而絕大多數日本的男同志電影中,同志伴侶之間通常會有比較明顯的攻(男)/受(女)角色之分(比如《同窗會》《男孩的愛》系列等,同志家庭中也一般會設置一位為同志做「綠葉」的女性,另一方面,男同志文化也以另一種熱烈的方式回報著為他們做出「奉獻」的女性,於是,在日本的男同電影中,男女兩性的關係就在這樣的一種讓步、妥協或者折衷里達成一種奇妙的和諧與平衡。

試舉以下幾部含有同志元素的日本電影:

《星閃閃》:一個像徵傳統與賢惠的日本女性渴望為她所愛的一對男同志生育一個小孩,用這兩個男人共同的精子;

《三心兩性》:一對男同志伴侶接納了一位同樣流浪於社會邊緣的女性,比較富有象徵意義的一個鏡頭是在嚴寒的冬日為女孩準備的一鍋熱騰騰的火鍋。

《五個撲水的少年》:男孩們身體實踐本來不容於男性世界的花樣游泳,並以他們健康陽光的笑容、充滿活力的動作與「基情」四射的表演回報看臺上熱烈投入的女性觀眾。影片對「女角/CC」同志的包容,也生動地詮釋了男性氣概更為深刻的內容:一種質樸、寬闊的胸懷。

《800米,兩個中跑運動員》:一方面描繪了一對高中男生青春期性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也以男生們的青春激情與性感身體為女觀眾呈現了一道日本兩性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男體風景。這是一部健康、充滿運動旋律的青春體育片,也考慮了角色的內心和思想,把他們的性愛看做是他們相互之間真實感受的表達。

以上敘事模式也許在國人看來很不可思議吧。我想起在京都的時候,有一次,在清水寺的聖水看臺下,一群日本女孩們在虔誠地等待迎接「神水」,這時來了另一所男校的男生們,女孩們立刻自動地讓開一條道,讓男生在前排領取象徵「吉祥」與「國泰民安」的神水。——這種「Men first(男士優先)」的情形在日本很多公共社交場所中是屢見不鮮。比如男女同校的高中部錄取女生分數檔平均比男生高30分,男校與女校明顯不同的教學重點等等——然而,日本輿論並不認同外界「男尊女卑」的批評——大概因為女性作為母親在家庭事務中所享有的極高權力吧。而由於背負著女性與家庭沉重的事業期待,超壓負荷的工作量,已成為日本男性罹患身心疾病的第一殺手。

正如人性本身的複雜深刻與性別結構層次的豐富多元,我們不能用某一文化主觀的視角對此予以輕易的評判與定位,而在這樣的一種日本男尊女卑式的異性戀文化中,主流電影中的同性角色,也就甘願退出硬漢男性氣質的立場,而換之以「陰柔/受」的類型做出讓步和妥協。——對於中國的同志文化而言,日本主流同志電影提供的啟示不僅是同志能否或者如何表現性別角色的多元化,更在於——邊緣群體的性文化如何實現與主流文化之間的互補與協調,如何在主流電影市場中求得一定的生存空間,並由此取得與主流倫理之間的平衡,從而表現出自身文化的深度和力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