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龍門客棧--Dragon Gate Inn

龙门客栈/DragonGateInn/DragonInn

7.4 / 3,651人    Hong Kong:111分鐘

導演: 胡金銓
編劇: 胡金銓 白鷹
演員: 石雋 萬重山 徐楓 薛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此emma非彼emma

2013-01-11 03:08:17

武俠是一個夢


       武俠電影是最具中國特色的電影類型。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才真正在藝術和生產體制上成熟,被稱為「新派武俠電影」並走向國際,並對以後的中國電影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張徹,胡金銓等導演在作品中對俠義世界的塑造、動作設計的嘗試,以致片中對暴力的處理等等,均使武俠片進入一個變革的高峰期。
    1967年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橫空出世,山水秀麗的畫面,少有的人文情懷,把武俠電影片種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被認為是香港武俠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對於在武俠小說的灌輸里成長的中國觀眾,胡金銓的武俠電影把神秘的想像直接投射到了螢幕上,帶領觀眾進入到那個俠骨柔腸、愛憎分明的世界。《龍門客棧》貫注了中國古往今來劍客俠士通過救人救世來完善自我的理想。突破了過去武俠片奪寶復仇、江湖恩怨的狹小主題,表現了忠君愛國、鋤強扶弱的理想追求,謳歌了明代遊俠的俠義之風,就如影片中的仗義相救朱氏兄妹和於家兄妹的遊俠蕭少滋,樹立了香港電影中罕見的理想英雄主義形象。
    在五十年代,香港武俠片大都以傳統國術為基礎。拳腳過招、刀劍相擊都是一式一招,類似於舞台效果。胡金銓借鑑日本劍道片和京劇,開創出新派武俠片。胡金銓武俠電影的許多靈感來自中國京劇,他的武俠片的武打形式是寫實與寫意的結合,既不照搬戲曲,也不排斥戲曲,而是挖掘其中具有電影感的元素,將戲劇動感轉化為電影動感。他的電影中場景、畫面、細節往往具有抽象性、表意性、符號功能和寓言價值。《龍門客棧》的動作場面設計,武打動作符合武學規範,搏擊雙方的對峙保持衝突張力,敵動我靜,這樣一動一靜更使得整個交戰氣氛張弛有度,富有彈性。設計的刺殺動作以簡練為特色,雙方點到為止,武打動作優美有力。影片中的音樂也多來自於京劇,尤其是在打鬥激烈的時刻,常用京劇的鑼鼓點來烘托氣氛。
    胡金銓認為:「遠離人煙的客棧,是最戲劇化的場所。在那兒,各類衝突都會發生,能這麼壓縮時間與空間的地點,著實不多。」在《龍門客棧》中,客棧猶如舞台,表面風平浪靜,實際山雨欲來。錦衣衛、東廠的刺客一批接一批出現,力量越來越強,層層遞增,衝突也逐級上升。客棧雖封閉,但中國風格的建築結構卻為武打和追逐提供了多層次的場景,俠客在迴廊間閃轉騰挪格鬥,女俠旋轉著飛身跳躍的鏡頭已成為武俠電影的經典影像。
    《龍門客棧》的另一特色便是中打鬥武器的使用, 名目繁多,變化無窮。影片中利用客棧的特有空間特點建立起雙方爭鬥的戲劇化情境,室內的器物道具也都一一信手拈來,巧妙地設計成打鬥的武器,筷子、酒壺、碗碟這些極普通的物品在都可以瞬間成為殺人的利器。使用刀槍和暗器的一招一式都充滿著力度和妙處,人物的眼神、道具的活用等安排得堪稱是天衣無縫,與影片節奏完美結合。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奸惡的宦官、瀟灑的遊俠、英氣的女俠……在瑰麗的武俠世界裡這些形象經久不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部份,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即使不能親身進入到那個世界,也願能在這些經典武俠影片塑造的美夢中重溫那意氣風發、快意恩仇的江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