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007:空降危機--Skyfall

大破天幕杀机/系列大破天幕杀机/空降危机(台)

7.8 / 732,227人    143分鐘

導演: 山姆曼德斯
編劇: 伊恩佛萊明
演員: 丹尼爾克雷格 雷夫范恩斯 哈維爾巴登 茱蒂丹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迷鹿

2013-01-22 09:28:37

背詩的M,不熟悉的薩姆。


我承認我是先被薩姆指導這個消息產生興趣才看的這個片子

但老門這次卻讓我有些意外。
這個執掌過美國美人和革命之路的男人,在這裡變得讓我有些不認識他了。
或者說,他居然同意拍這麼一個劇本讓我意外。
事實上故事中的很多線索都大有文章可做,並且都可以做成極好的故事。我忍不住他把羅列出來。
007與Skyfall的聯繫。
M和前特工的關係。
007和前特工的關係。
M和007的關係。



先說007與Skyfall的聯繫。
Skyfall應該說是這個電影的核心所在。在電影拋出Skyfall這個懸念後。我以為這是關於Skyfall故事的開始,但沒想到他的使命卻已經是結束了。因為這個讓007忍不住翻臉的問題。最後居然發現不過只是一個莊園的名字,或者說就是個莊園。
為什麼在發現了Skyfall的答案,或者說他代表的意義是一個莊園的時候,會產生「不過只是一個莊園的名字」這樣頗為失落的情緒呢?
事實上作為007出生的「一個莊園」,他代表不僅僅只是一個供雙方最後廝殺的場所——但電影裡的確是這麼做的——他可以代表很多東西,只要你願意,可以賦予他任何意義,讓他變得不再只是「一個莊園」那麼簡單。
換言之,如果他真的就只是一個莊園,那麼007幹嘛會對這個莊園如此敏感?或者說,007對Skyfall如此敏感的原因究竟何在?為什麼不就007對這個問題的敏感深挖下去?
作為007生長的地方,Skyfall就是007的少年時代的象徵。可電影中對這個關係絲毫沒有做描述。
只是在到了Skyfall後,我們才知道,這是007少年時和父母居住的地方父母離開後成為孤兒的007成長了,然後成了特工。
父母為什麼遇害?007之前和之後又都遭遇了什麼卻隻字未提。
而關於007和他的父母,也都是在揭開skyfall的面紗之後才提起的。前面沒有任何鋪墊和過渡,這這裡邊的十分突兀——之前和M的對話提到了他是孤兒這一點算是。可是這裡主線來的太晚,在人們還在好奇007的少年遭遇時,大決戰就來臨了,一通亂打之後,故事就結束了。而關於007的少年時代和少年時期對他現如今的影響,卻都無疾而終了。
而事實上,電影完全可以在skyfall被提出來之後,來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完全可以就著skyfall的話題牽引出父母以及父母的身亡。然後007在父母雙亡後自己的變化。來呼應對自身現如今的影響。
可電影完全沒有這個打算,他只是丟出了一個懸念,然後用另一個懸念來解釋前一個,到了最後一個,就置之不理,完結了事。
比如他提出了skyfall,卻沒有很好的利用skyfall,只是把他當做了殺戮之地。他說007少年時有心理疾病,而後來才旁敲側擊的提出他的父母雙亡,自己是孤兒(側面說明心理疾病的由來)。卻對父母雙亡的事情置之不理。這些其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環扣一環的圓,是可以相互呼應的。電影完全可以把他們環環相扣的揭開,畫完這個圓。但顯然他們沒有這樣。
(放在下一部講完全是邏輯混亂的想法,就這一部的表現來說,我也根本不信。)
煞有介事的設置一個懸念,撩撥起觀眾的好奇心,然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這個設置的懸念置之不理。最後突如其來的給出了個簡陋的答案。這實在是難以讓人滿意。

--------------------------------------
提出懸念後,在解答他之前一定要有一定的鋪陳。才不至於突兀。
故事的情節是可以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的。
--------------------------------------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在這中間他還夾雜了大量的其他別的內容,讓他沒時間來對skyfall進行良好的闡述。而尷尬的是,他對其他的講述也因為此變得東一鎯頭西一棒槌。線索太多,卻一個都沒說完整。

再說M和前特工的關係。
電影一直把巴登塑造成向M尋仇。可直到最後當看著他緊緊貼著M的臉,要與她一同赴死的時候,你才發現,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擺脫一切。擺脫他心裡的魔鬼。他對M有的不僅僅是恨。M在電影中就如他戲稱的一樣,是所有特工的「媽媽」。所以這是怨,恨,愛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緒。而這樣的情緒直到最後才說明。
當然電影中對這一點是有交代的,比如巴登和M的第一次面對面,他說,叫我的名字。他拔下假牙,坑塌的臉下表情。只是略顯薄弱點了。實際上這場戲裡他並沒有表現出對M的任何感情,或者只是在延續之前報復M的那種復仇情緒。而他最後體現出來的卻是一個悲劇性人物的色彩。而不是之前的單一性性格。顯然前者會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但顯然電影裡沒有做更多的渲染。
——不過相對007系列反派一向臉譜化和弱智化(他們更多的不過是給007提供一個耍帥的平台和機會),這個人物的塑造已經要成功的多了。但對於巴登這種一個人完全可以獨撐一部大戲的角色,還是太不夠了。對他,還有他的這個角色的施展空間,都太小了。

廉頗老矣的007和前特工的關係。
我一直以為巴登會被塑造成M16的前某一任007,期待看到新老兩代007的巔峰對決。
電影裡的007隨著MI6的爆炸也成了舊時代的表示,他體力不濟,握槍不穩,槍法奇臭,鬍子拉碴酗酒嗑藥,而且有心理疾病。
當我以為我會看到一個一邊跟自己的衰老作者鬥爭,一邊喝敵人艱苦作戰的007的時候。重新出山的他完全沒有了這些問題。他生猛依然,強悍依舊,偶爾的齜牙咧嘴都是面子活,之前廢了半天功夫塑造的那個頹廢衰老的特工,一瞬間不見了,他在和敵人周旋的時候還是那個全無敵。那些本來以為是制約他的弱點,那些會被敵人授之以柄缺點沒了蹤影。他照樣上天入地跑酷睡妹無所不能。
當然也不是完全好了,他還是沒有克服心理障礙,依然有開槍恐懼症,而這種癥狀似乎只針對遠距離目標會出現,而且要是他的炮友,而一旦炮友犧牲,他又變得生龍活虎起來。他的心理疾病不是童年創傷,是精神分裂。
我是說,一個電影,怎麼可以把一個人人物塑造的如此前後不統一,還順利完結?
而已登,巴登只是一個優秀的特工,他同樣精神分裂,一會兒像個陰謀家一樣講故事,一會變基佬,一會變成雇用殺手,一會又變成了心理缺失要和人自殺的失落男人。他在一個人身上同時詮釋了好幾個人物,只是為了對得起他的片酬。
而期待,雙雄對決,也依然沒有到來。他們沒有因為中間加了一個M變得更加錯綜複雜,而是變得支離破碎。

至於M和007的關係。我以為會安排007怨恨M的戲(的確有)。但奇怪的是,007依然精分。他顯然對M懷疑他的能力這一點很是不滿,但卻被M三言兩語打發(這其實也是側面表示M大局為重,之前放棄巴登的原因)。兩人瞬間沒有芥蒂。M還順便擠兌了他幾句。

其實,M,007,巴登三人的關係是相互關聯的,之所以單拎出來說,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把三人的關係處理得當,從而變得像是互不相幹的個體。
而其實故事也本來只有兩條線,Skyfall,以及MI6。但是Skyfall輕描淡寫,MI6的眾人賦予了一堆性格,卻誰都沒有多少展示。
也就是說,受傷的007,固執的M,巴登,以及Skyfall。這些統統都沒說好。
大概是又想說007又想給M一個隆重的謝幕大禮——故事中關於M的戲份不少於007——結果哪樣都沒做好。
不過看看007的編劇表,發現依然是之前兩部的仁兄,他們已經比去偷水泡妞強太多了。似乎錯不在老門但我還是希望,請儘快炒了他們兩個吧,儘快。


不過還好,關係再亂,還有不變的007在。
當我在預告片裡看到邦先生從被揭了頂的火車上蹦下,從容的整了整袖扣,我完全被他這酷帥有型的動作擊中了。
靶心。十環。
無論面對怎樣惡劣的環境,伴隨著邦生的,不是Q,不是M。而是他永遠隨身攜帶的瀟灑從容。
所以他可以穩健的跳進火車廂內,宛如體操健兒穩穩的落地,然後自顧自的禮節性的整理著絲毫不亂的衣著,淡淡的說,我進來了。
無論何處,他都穿著鋥亮的一塵不染的皮鞋與壞人周旋。黑漆皮鞋在夜色中都會閃爍著亮眼的光。
他甚至在電梯上滑行的時候都會擺出一個廣告模特才有的造型和一張紋絲不動的醜得瑟的臉,瀟灑滑梯,迅猛落地。
哪怕事態多麼緊急,時間多麼窘迫。他都會緊緊的扣著西裝上的那粒紐扣,死死不放。任西裝緊緊的繃在自己充滿肌肉感的身體上,承受著緊迫感。
「我享受這感覺。」他轉過灰色的眼眸。「這會讓我在動起來時有窒息的感覺。」他搖晃著手中的馬丁尼。
對,甚至他的手槍都是私人專屬。但他卻毫不在乎。
他甚至在Q揶揄前作「誰還會用鋼筆炸彈」之後,祭出了那輛可以彈飛座椅帶著機關槍的阿斯頓·馬丁DB5。
當然,這也瞬間被薩姆給毀了個乾淨。薩姆帶我們重溫了一下老車老人老段子和老式武器之後,就毫不留情的把他們都給抹去了。就像龐德對著起火的老屋說的那樣,都結束了。
世事變遷,白雲蒼狗。間諜無數。但邦生從未退去,和他永遠不會跑線的西裝一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