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午夜巴黎(台)/情迷午夜巴黎(港)

7.6 / 450,587人    USA:94分鐘 | Argentina:100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歐文威爾森 瑞秋麥亞當斯 麥可辛 瑪莉詠柯蒂亞 安卓亞布洛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東哥德人

2013-01-25 02:00:40

別胡扯了,導演沒有要反懷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參考了很多人的影評。去了豆瓣,不出意外,小文藝青年們對它的理解十分膚淺,令人失望。當然,他們並不是專業人士,也沒有西方或英語文化背景,理解有所缺陷也正常。但可笑又可恨的是他們一個個充滿肯定的口氣與擺出的一幅幅誨人不倦的姿態。弄得我現在寫文章也是一副教育人的樣子了⋯⋯

值得高興的是,看完電影后我思考的幾個問題,文藝青年們的影評里沒見一個進行討論的。

首先一個問題,是被中外觀眾詬病最多的,表現的巴黎並不全面。看到一條英語評論裡說:「我居住的巴黎可不是這樣,我希望住在伍迪的巴黎里。」中文評論裡有人說:「不是所有巴黎女孩都有流利的英語,階梯尿騷味,尾氣嗆人」⋯⋯

我們就從巴黎的客觀性問題開始。片中斯泰因批評畢卡索,沒有表現出阿德里安娜精緻的美,而是畫出了情人在自己眼中的樣子,丟失了客觀性。其實,這也正符合電影對於巴黎的表現。如果從整個歷史來看,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對於巴黎真的那麼重要嗎?但他們卻是電影中的主要歷史人物。這就是說,電影中的巴黎,不是客觀的巴黎,而是伍迪艾倫眼中的巴黎。或者說,美國文學史上的巴黎。

巴黎的黃金時代,或許是20年代,或許是阿德里安娜仰慕的La Belle Epoque, 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伍迪艾倫認為,美國文學的黃金時代,就是20年代,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廝混於巴黎各個酒吧夜店,與眾多歐洲名流交往的時候。阿德里安娜也指出,20年代很多美國作家遷居巴黎進行藝術創作。其中還有誰我不清楚,但是其中代表性的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絕對可以算得上美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正是由於巴黎孕育了美國文學空前發達的黃金時代,伍迪艾倫對其的感情才會如此深厚。這種愛,是出於一個美國人,和文學愛好者的角度表達的。《午夜巴黎》並沒有嘗試去描繪這座城市,導演也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他借吉爾之口說出:「一個人如何能創作出一件作品使之能與這座偉大城市相媲美?你永遠不能,因為這裡每條街道都是一種藝術形式。」這部電影,僅僅是一個艾倫導演對於美國文學的懷舊之夢。

那麼對於懷舊nostalgia, 導演是怎樣看待的呢?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影片的主旨是什麼。

有人說是反對懷舊,是的,導演讓吉爾認識到,現實不盡如人意,但懷舊更是行不通;糟糕的決定至少是個選擇,懷舊只能是個無底洞,自己總期望生活在20年代的巴黎是不正確的態度。但是影片為什麼還會花這麼大的篇幅描繪20年代巴黎的魅力呢?還有,與吉爾未婚妻偷情的保羅,明顯是個反面人物,片中還明確地點出了他是pedantic one. 而他在批評吉爾時說:「懷舊就是對現實的否定,是一種謬論。」這樣一個導演明顯厭惡的角色,怎麼可能說出真理,影片的主旨呢?

我們可以看到,吉爾的小說創作遭遇了瓶頸。是什麼讓他重新找回創作靈感的呢?他沒有更改被誇誇其談的保羅批評並被未婚妻諷刺的主題,而是藉助與20年達自己文學偶像的交往,釋放了自己的想像力和才華。斯泰因幫他找到了方向:「作家的任務不是屈從於絕望,而是找到一味治癒空虛存在的解藥。」

這也正表明了導演對於懷舊的微妙態度。相比於空虛的現實生活,懷舊確實是一種人類的美好情感。對於過去的美好,我們應該通過懷舊去享受。但是,對於深陷懷舊情感而不能自拔的人,艾倫是持批評態度的。就像海明威一語道破未婚妻和那賣弄學問的傢伙的外遇,吉爾說,你可以騙過我,但瞞不過海明威。這就是說,過去是有價值的,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新東西,並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典型的伍迪艾倫式笑話:「他們連抗生素都沒有」,竟然讓文藝青年們以為領會了導演精神,可以教育別人了,說什麼對抗懷舊的武器是科技!

正像西方報紙專欄作家們說,本片中,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並不止一個,更不是反懷舊了。依我看來,除了表達對巴黎的愛,伍迪艾倫向歷史上的美國文學大師致敬,然後又拿他們開玩笑,把他們塑造地都那麼具有喜劇效果。中槍的還有畢卡索,達利,高更等人,一個個都被導演開了玩笑。當然,他還借阿德里安娜批評了對於懷舊的過度沉迷。捎帶手,艾倫又諷刺了賣弄學識的學院派人士,和保守派的共和黨人,還有美國的拜金主義老太太和她們教育出的物質女兒。

評論